李靖怡
从前少年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20世纪70年代,一首《红星歌》火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81年9月30日,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太平沟村范树芳一家人喜上眉梢,听到“母子平安”的那一刻,父亲忍不住流下男儿泪。孩子取什么名字呢?家人在一起七嘴八舌地研究着。“红星,明天国庆节,希望他能像五星红旗上的五星一样闪闪发光。”父亲边说边看向孩子,眼中除了宠爱,还有期待。
长大了想做什么?每每被问到,范红星都会坚定地说:“我要当医生。”原来,年幼的范红星身体较弱,常常因过敏性肺炎到医院住院治疗。“那时觉得医生特厉害,能让我从病恹恹变回能跑能跳,所以想快长大,早点儿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就这样,对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崇拜感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一路指引。
心中有了目标,便义无反顾地奔跑。不懈努力下,范红星如愿考进中国医科大学,刷新了村里零大学生的纪录。亲朋好友的夸赞声不绝于耳,望着因病无法务农乡亲羡慕的目光,以及大多在外打工一身病痛的昔日同窗,范红星却高兴不起来,他暗下决心,考上只是第一步,他一定要学有所成。
2004年,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范红星毅然决然放弃到大城市就业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父老乡亲口中那个身材并不高大魁梧,却散发温暖力量的“白大褂”。
到阜新矿总医院工作后,范红星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精准治疗服务,同时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工作到凌晨,披星戴月赶去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过长,为不耽误进度靠吊葡萄糖盐水充饥……“不图别的,只是单纯地想做儿时想成为的人。”从业17年,他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每年主治住院病人450余人次,完成手术260余台,每当看到病人及家属病愈后的笑脸,看到患者康复出院的身影,范红星都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与自豪。
条件反射
选择了这个职业便只顾风雨兼程。2020年,阜新矿总医院决定成立创伤中心,范红星被任命为创伤中心副主任。
万事开头难,想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创伤救治流程,并立竿见影,谈何容易。他便从点滴做起,与急诊科沟通,讨论院前急救如何辨别患者症状,运输过程中怎样保持患者体位,来院后如何在规定时间内紧急进入绿色通道;与检验科、影像科沟通,怎样节省一切时间为患者紧急出报告,怎样才能保持需要急症手术的患者可以不交钱先看病;为全院工作人员做培训,讲解怎样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规范的抢救流程……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创伤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无数次,他手持秒表,一遍遍地在急救绿色通道里全力奔跑……为的是亲身体验,查找哪里还有瑕疵,哪里还能提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难的不只有流程的搭建。
一天夜里9点左右,急促尖锐的120救护车警铃声划破夜空。“患者被牛顶到腹部,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医护人员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推着患者进入急救绿色通道。从入院给予快速输液抗休克到血液化验,完成胸腹CT、请血输血,再进入手术室,全程仅用了33分钟。
手术室里,“武装”完毕的范红星准备就绪,“开始”,设备的嘀嘀声响起,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手术过程异常艰难。开腹后,動脉搏动出血如泉涌一般,麻醉师惊呼:“血压、心率持续下降。”危急时刻,范红星先用拇指与食指牢牢掐住出血动脉,见血不涌了,又下令快速输血。时间就像凝固了一样,所有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监护仪上,50、60、70……心率和血压逐步上升,紧张的气氛才略有缓解,手术继续进行。
“动脉血管修补”是外科手术里的高精尖操作,血管修补的针线粗细程度还不及发丝的1/3,这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极高,而此时,范红星控制出血的手指因30分钟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已麻木没了知觉,他简单活动后,立马继续手术。
手术室安静得只能听到患者心率的声音。一针、两针、三针……每一针都异常艰难,每一针也都小心翼翼。终于血管修补成功,大出血停止了。“还有最后一关,加油!”范红星长舒一口气,暗自为自己打气,因为接下来还要攻克另一个难关,切除患者破碎的左半肝,手术难度四级。
人的肝脏组织极脆,操作稍有不当,便会加重损伤,每缝一针都必须准确轻柔,每打一节都必须确切适度。“15针,15结。”那次手术的数据,范红星记忆犹新。
凌晨3点半,5个多小时的手术结束了,范红星脱下被汗水浸透的手术衣,如释重负地瘫坐在地,疲惫、困意全都涌了上来。范红星意识到这才是外科医生的常态,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惊心动魄的时刻,自己能坚持住吗?
听着患者匀称的呼吸声,范红星的脸上条件反射般露出了笑容,察觉后把自己也吓了一跳。不过心却更明朗了,因为有了答案。
如今,在创伤中心就诊的患者,平均都能在46分钟内完成所有检查并给予治疗,救治方式也得到多样化发展。
肆无忌惮
如果诊室、手术室里找不到范红星,那么在“第二战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一定能找到他。
在1000多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里,范红星穿梭于各功能室之间,从医生变成老师,为青年医师解答问题。旁观者都觉得他很辛苦,但范红星却乐此不疲。因为一路走来,他深知青年医师成长的艰辛,所以才会争分夺秒、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希望都能多一个起飞的平台,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起来。”
多年来,阜新矿总医院一直坚持人才兴院,举办各种形式的大练兵、大比武,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职工职业技能创新大赛也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分别获得阜新工人先锋号、阜新市劳动模范、阜新五一劳动奖章、阜新市技术状元等荣誉称号。
范红星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在医院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6人,高级职称培训教师20人,功能分类为服务功能、平台功能和培训功能。
有了广阔平台的范红星,也更加“肆无忌惮”:除了工作、吃饭和睡觉外,其他时间都扎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针对阜新地区医疗相对落后、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利用培训中心和创新工作室平台,搭建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间的桥梁,为更多的青年医师、规培学员、医学生进行职业医师考前培训,开办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技能与理论培训班。
2020年,经辽宁省总工会综合考核评选,范红星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殊荣。挂完沉甸甸的牌匾,范红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伴着响起的下班提醒铃声,他又奔回了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