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长2 油藏控水稳油技术研究

2021-12-27 08:01陈春坤马新凯孙典豪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井次吴起水驱

陈春坤,高 曦,马新凯,王 彬,孙典豪,张 婧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1 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1.1 油藏地质概况

吴起长2 油藏位于陕北斜坡中部,整体构造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局部发育一系列鼻状隆起,剖2 长2主力含油层系为长222、长223层;吴135 长2 主力含油层系为长232层,动用地质储量578×104t,动用含油面积10.4 km2,油藏平均埋藏深度1 525 m,平均有效厚度7.3 m,平均孔隙度17.9%,平均渗透率12.8 mD,平均电阻率8.3 Ω·m。

1.2 开发历程

吴起长2 油藏开发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一次建产阶段:1997-2006 年长2 油藏一次产建阶段,同步注水开发。

(2)开发调整阶段:2007-2014 年针对合采井层间矛盾突出,通过注水调整、水驱治理、措施挖潜、简化层系等综合调整,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3)二次建产阶段:2015 年至今,剖2 长2、吴135长2 油藏陆续建产,采油指数下降、低产井比例增加、水驱矛盾日益突出,油藏递减逐年增大(见图1)。

图1 吴起长2 油藏年产量柱状图(单位:万吨)

1.3 沉积及构造特征

1.3.1 构造特征 所处构造单元属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为平缓的西倾单斜,局部形成近北东-南西向(隆起幅度10~30 m)的鼻状隆起,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整体构造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1.3.2 沉积特征 研究区长2 油藏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纵向以多期河道叠置形成厚层砂体,受富县河流侵蚀作用,长2 地层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

1.4 储层特征

1.4.1 岩矿特征 研究区长2 储层岩石碎屑粒度较细,主要为粉-细砂,中砂级次之;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

1.4.2 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研究区长2 储层孔隙性较好,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以中细喉型和细喉型孔隙为主。

1.4.3 流体性质

(1)地面原油性质:研究区长2 储层地面原油密度0.84 g/cm3,黏度5.02 mPa·s,地层原油密度0.76 g/cm3,黏度2.04 mPa·s,饱和压力为4.3 MPa,原始气油比为29.5 m3/t。

(2)地层水性质:研究区长2 层水型为CaCl2型,pH 值为7.8。

1.5 油藏类型及驱动能量

研究区长2 油藏油层连续性较好,油藏整体处于油水过渡带,投产平均含水63%,构造平缓,属于构造-岩性高水饱油藏,底水发育,属弹性弱水压驱动。

1.6 开发现状

研究区长2 油藏油井开井131 口,日产油水平153 t,单井产能1.17 t/d,综合含水79.5%,采油速度0.8%,采出程度8.6%,水井开井38 口,单井日注29 m3,月注采比1.4,累计注采比1.0。

2 油藏开发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整体开发形势

吴起长2 油藏通过持续开展以“精细注采调控、狠抓剖面治理、加强堵塞井治理”等为主的综合治理,油藏阶段递减由17.4%下降到14.1%,标定递减由14.2%下降到4.8%,阶段、标定递减变小,老井平均月度递减0.6%,受控运行;水驱控制程度由92.1%上升到92.7%,水驱动用程度由74.6%下降到73.1%,水驱指数由6.45 m3/t 下降到6.44 m3/t,存水率由0.76 下降到0.74,水驱油效率提高;压力保持由81.5%上升到82.6%;长2 油藏综合含水由77.4%上升到79.7%,含水上升率3.0,油藏开发形势整体受控。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油藏水驱矛盾突出,油井见水含水上升 平面上,由于注采不对应或者不在同一单砂体内,造成平面水驱不均。

典型实例:(1)剖2 长2 油藏受西、北部高渗带影响,水驱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含水上升类型主要为孔隙型,近2 年含水上升影响9 口,影响6 t/d;

(2)吴135 长2 油藏新472 单元受注采不对应导致平面水驱不均油井含水上升。

剖面上,受油藏多期河道叠置影响,油层钙质和泥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2020-2021 年测试吸水剖面24 口,均匀吸水比例37.5%,吸水不均主要为一段不吸、弱吸或尖峰状吸水,油井见水风险大。

2.2.2 油藏压力保持水平低且平面分布不均 目前长2 油藏整体压力保持水平82.6%,边部注采不完善区及内部水驱受效差压力较低,受非均质性强剖面水驱不均影响平面压力分布不均衡。

分流动单元看:通过开展强化注水6 井次,周期注水10 井次,吴135 长2 油藏新471 单元流压由4.6 MPa上升到5.69 MPa;新472 单元流压由7.85 MPa 下降到5.91 MPa 再上升到6.07 MPa,流压、压力下降趋势得到控制。

剖2 长2 油藏表现为“中高边低”分布特征,西部钻停区强化注水后,流压由4.69 MPa 上升到4.93 MPa,油藏东部实施油井解堵10 口,流压由4.35 MPa 上升到4.75 MPa,整体流压上升0.32 MPa;油藏北部受井网不完善影响,流压持续下降,由3.92 MPa 下降到3.78 MPa。

2.2.3 油井周期堵塞,导致产能损失 研究区堵塞井逐渐增多,表现为深部堵塞与近井堵塞两类,堵塞周期为8~10 个月,2020 年底至今油井堵塞8 井次,影响产能9.6 t/d,针对钙质结垢堵塞,开展酸化、压裂及低成本解堵8 井次,恢复油量7.3 t/d,通过各类治理措施,9月月度递减0.2%,油藏形势趋于稳定(见图2)。

图2 典型周期堵塞井旗14-014 井生产曲线

3 控水稳油技术研究及应用[1]

3.1 完善注采对应关系,夯实精细注水基础

持续推进以注水井为核心的注采对应关系完善,通过精细小层划分,将长2 主力层段长222~长232四个小层,共划分12 个单砂体。剖2 长2 油藏各小层单砂体每期发育5~8 条单河道,纵向上以孤立和叠切式为主;侧向上侧切和对接式为主,二、三类弱连通区域占比较高。吴135 区长232小层划分3 期沉积发育5 条单河道。纵向以叠切和孤立式为主,侧向上侧切式为主,一、二类强连通区域占比较高。

2021 年根据单砂体刻画成果,优化分单元对策26井次,老井标定递减由14.2%下降到4.8%。当年油水井补孔7 井次,增油3.5 t/d,水驱控制程度提升0.6%。

应用效果:根据井组注采对应分析及单砂体刻画成果,在剖2 西部(高渗通道发育)实施指导隔注2 井次,在剖2 中部实施补孔分注2 井次、补孔压裂2 井次,在吴135 长2 新471 单元实施无效注水停注4 井次,治理后水驱动用程度由71.8%上升到73.2%,补孔压裂单井增油1.15 t/d(见表1)。

表1 吴起长2 油藏单砂体注采对应研究工作量统计表

3.2 优化注水技术政策,提升油井见效比例

针对注水不见效或见效不均,在长2 油藏实施2类周期注水促进形成不稳定流体势场。2021 年持续推进周期注水,不断优化注水技术政策,累计调整14 井次,对应油井65 口,见效23 口,油井见效率由33.6%上升到35.4%,累计增油357 t,累计降水1 156 m3。

3.3 加强油藏预警管理,提高油藏管控能力

治理思路:以“控含水、降递减、提水驱”为目标,强化剖2 长2 油藏水驱治理,突出低产井治理,恢复油井产能。

应用效果:部署工作量46 井次,截止目前完成56口,完成率121.7%。通过水驱治理,酸浸、解堵等措施,含水上升率下降,单井产能恢复至1.13 t/d,标定自然递减由12.5%下降到2.7%。

3.4 加强堵塞机理研究,提高油井单井产能

吴起长2 油井堵塞表现为钙质结垢堵塞和压裂缝闭合堵塞,实施解堵措施16 口,日增油8.8 t,累增油962 t;实施压裂、酸化措施8 口,日增油1 267 t,并综合油井动态、注水见效特征等,形成“三类五项”选井标准,并取得三方面认识。

(1)对比堵塞期间生产情况,解堵后单井日均增油0.7 t,产能恢复率84.9%,解堵效果整体良好。

(2)对比正常生产情况,解堵后单井含水由72.3%上升到81.5%,含水有上升,对比常规措施(压裂含水上升20%、酸化含水上升13%),含水上升幅度可控。

(3)对比堵塞期间含水,解堵后单井含水由87.6%下降到81.5%,堵塞矛盾得到缓解。

3.5 精细水井调剖调驱,改善油藏水驱矛盾

针对多段动用且吸水量差异大,实施隔注、补孔分注,油藏分注率44.4%;针对剖面吸水不均,不吸水、弱吸水,开展选择性增注、堵水调剖,改善剖面吸水状况。

应用效果1:2021 年在剖2 长2 油藏完成各类剖面治理8 井次,可对比井吸水厚度由12.0 m 上升到12.5 m,水驱动用程度由66.4%上升到75.3%。

应用效果2:2020-2021 年实施调剖11 井次,调剖前后注水压力平均升压2.2 MPa,其中冻胶体系平均升压5.3 MPa;PEG-1 体系平均升压1.2 MPa;PEG-2A 体系平均升压1.3 MPa。

(1)冻胶体系:实施冻胶体系调剖3 口,平均注水压力由9.2 MPa 上升到14.5 MPa,井组综合含水由77.3%下降到74.1%,单井日增油0.18 t,有效期10 个月,表现为控水稳油型。

(2)PEG-1 体系:2020 实施6 井次,平均注水压力由13.2 MPa 上升到14.0 MPa,井组综合含水稳定在69%左右,6 个月后含水上升;2021 年实施5 井次,平均注水压力由13.2 MPa 上升到14.0 MPa,调剖后含水稳定在77%左右,表现为控水型。

(3)PEG-2A 体系:2020 年7 月底逐步实施PEG-2A 调剖6 井次,调剖前后注水压力由14.0 MPa 上升到15.3 MPa,平均注水压力由13.2 MPa 上升到14.0 MPa,调剖后含水下降,表现为含水下降增油型。

取得认识:

(1)冻胶体系调剖注入井压力上升较高,对注水剖面改善效果较好。见效特征表现为控水稳油型,措施有效期10 个月。

(2)PEG-1 体系调剖前后液量、含水基本保持稳定,见效方式以稳定含水为主,措施有效期5~6 个月。

(3)PEG-2A 体系措施后油井动态稳定,见效方式表现为含水下降增油型,措施有效期10 个月以上。

4 结论与认识

(1)合理的技术政策是油藏稳定开发的保障。通过优化注水技术政策,可以有效提升油井见效比例。

(2)通过补孔调剖、化堵调剖等技术可有效改善油藏水驱状况,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从而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3)低产低效井增产技术可有效改善堵塞油井近井地带孔渗性,提高单井产能。吴起长2 油藏解堵技术主要为暂堵酸化、“三小一低”压裂、活性剂解堵等主体改造技术。

猜你喜欢
井次吴起水驱
海相砂岩油藏张型广适水驱曲线预测修正应用
大庆葡萄花油田注水井智能测调工艺现场试验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抽油机井躺井中高温高矿化度治理技术
水驱曲线的进一步理论探讨及童氏图版的改进*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油田区块的最优驱替开发方式决策: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