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红,梅抗抗,刘义明,张 勇,文林章,王裕斌
(1.青川县林业局,四川青川 628100;2.青川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四川青川 628100;3.青川县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四川青川 628100)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积极响应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竹产业转型发展,并将发展笋用竹列为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具有带动性、标志性的重要产业。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甘、陕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力中等,具备发展笋用竹的优势自然气候条件。为加快促进青川县竹产业转型发展,迅速推动当地发展优质笋用竹,增加竹笋等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总结青川县笋用竹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剖析制约发展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青川县笋用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推青川县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青川县笋用竹产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3 个优化”。
近年来,青川县将笋用竹产业纳入林业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把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加快笋用竹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当地围绕青竹江流域,以竹园镇为中心,辐射七佛、乐安、关庄、青溪等乡镇,采取“企业+基地”“农业专业合作者+农户(建卡贫困户)+基地”等多种模式并举建设笋用竹示范园区,以促进区域内笋用竹产业稳定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同时,该县以示范园区为平台,推行在适宜的坡耕地、宜林荒地、闲置土地、房前屋后主动培育优质高产笋用竹,改造低产低效竹林。此举既解决了闲置土地的问题,又提升了竹农营造竹林的积极性,扶持了大批从事笋用竹产业的企业和林农。随着竹笋价格一路上涨,竹农收入逐渐增加,竹农经营笋用竹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政府发展笋用竹产业的信心也与日俱增,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青川县笋用竹产业起步较快、起点较高,现拥有竹类加工企业3 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 家,另有一部分家庭小作坊进行笋干加工。竹笋加工产品主要有清水笋、笋干(丝)、水煮笋等,包装有小包装、精品包装、捆装等。优质的竹笋产品需要依托优质的品牌打造才能拓宽销售渠道,长期而稳定地占领市场。青川县委、青川县政府为做足笋用竹特色产业文章,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寻求与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优势对接和互利合作,意借助“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打造“川字号”青川特有品牌,鼓励企业深入开发手剥笋、调味笋、腌渍笋等系列产品,提高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竹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青川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导,走绿色发展之路。当地沿青竹江流域,全力打造青竹江(竹园镇-唐家河)翠竹长廊,一条长70 km 的特色竹文化景观带正在有序建设。其中,竹园镇围绕“蜀南竹海、川北竹园”旅游定位,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整合城镇道路、绿地、闲置土地建设万亩雷竹产业园,以青竹江、剑青路为主线,打造大磉-河口-黄沙-银沙30 km竹林风景线,并利用竹产业精品打造河口、银沙复合型竹产业园。同时,沿竹林景观带成功配套打造5 家竹林人家,大力推广“竹+文化”“竹+旅游”等特色生态康养竹旅游,实现了竹文历史与民俗融合,呈现了崭新的竹特色文化美景,推动了青川县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川县笋用竹产业取得较快发展,颇有成效,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3 个低”。
虽然青川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产业领导小组、技术指导服务和督办工作小组,但技术普及率还是不高,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员层面,广大竹农还未全面掌握笋用竹丰产栽培技术。除草、科学施肥、垦复、节水灌溉等综合栽培技术没有得到全面推广,部分笋用竹生长参差不齐,一些新竹越来越矮小,竹笋产量偏低、品质下降。由于林农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三分栽、七分管”的林业养护管理不能有效形成,天然竹林中箭竹、方竹因市场需求量大而出现采笋过度、只采不管的现象,种群退化严重。
青川县加工企业多为小型家庭作坊,加工规模小,品牌营销弱,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加工体系,组织松散,大多将鲜笋直接拿到市场上出售或简单“焯水”后出售,或晒干、烘干制成干笋保存,基本停留在打笋售卖的初级阶段。现有龙头企业都是综合性企业,非专营竹笋加工,未形成规模,发展后劲不足,初加工产品多、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综合开发利用不足,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下。
目前,青川县竹文旅康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规模较小,发展滞后。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青川县拥有优质生态资源,除竹园镇梁家大院、青溪镇闫家居等少数几家涉及竹林旅游外,其余皆为空白,保健养生的“全竹宴”、竹源食品系列、竹笋绿色食品、竹笋有机食品和竹旅游产品均尚未开发。因此,笋用竹效益在林业产业收入中所占比重偏低,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小,而且面临很大困难。
为合理利用优势资源,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持,形成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必须突出“4个强化”[1]。
进一步强调组织协调力,明确职能和责任,形成整体合力。由政府引导,行政领导、科技专家、行业协会、企业农化“四力合一”,针对笋用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点扶持研发竹加工新技术,加大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对品牌创建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让政策发挥最大作用,让企业取得最大盈利,让百姓取得最大收益。同时,政府应宏观调控产业发展,避免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做到以龙头企业推动和引领,带动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千家万户,把笋用竹培育交给竹农、专业合作社,把加工技术改革、新产品研发交给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竹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笋用竹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充足的竹林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现代丰产培育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为加工产业发展奠定了竹资源基础[2]。基于此,应结合青川县实情,加大笋用竹丰产培育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在推广中总结经验,提高笋用竹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3]。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人才作为笋用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广丰产培育技术为重点,组织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从业人员做到规范种植、适度采伐、护笋养林、科学采笋,使笋用竹产业实现“量”到“质”的飞跃,以提高笋用竹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为提高竹笋的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在做好清水笋、笋干(丝)、水煮笋等加工的基础上,应逐步发展竹笋休闲零食、饮料、竹生酒等多元化产品,推动竹产品综合开发,大幅度提高竹产品附加值。抓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突显“川字号”青川特有品牌,实现多种类产品品牌的统一,在对外组织或参加相关宣传会、推介会时集中资源,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森林成为人们日常外出游玩的首选之地。因此,应充分发挥青川县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依托乡村振兴,打造“竹林小镇”“竹林人家”,深度挖掘保健养生的“全竹宴”、竹源食品系列、竹笋绿色食品、竹笋有机食品和竹旅游产品等衍生产品,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竹文旅一体化康养实体(康养中心、竹类森林公园、观光园区、竹类专题博览馆等),丰富笋用竹产业内涵,促进“竹+文化”“竹+旅游”的融合,加快推进竹产业生态旅游发展,多方式促进竹农增收致富。
笋用竹产业在青川县的发展已初见成效,其发展形势和发展前景良好,全县大力发展笋用竹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在实践中要明确发展思路、统一认识,保有“温饱靠耕地,致富靠山林”的意识,正确处理好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现林业产业兴林富民的发展目标,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