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丽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现阶段,手机媒体以其高度丰富且便捷、高吸引效果的信息资源广受人们喜爱,其已经成为自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后的全新“第五媒体”。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更高效服务,更是让手机媒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融合更为和谐,影响范围与传播能力不断加强,也由此催生出众多新兴文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从传统的课堂向手机媒体转移,而手机媒体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更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关注与认可。
在当前,智能手机发展的程度十分迅速,且应用功能丰富,智能手机在我国十分普及,大部分手机用户都能够在智能手机上了解各类信息。而随着5G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类媒体信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世界,人们更容易在手机上观看需要的信息,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给用户,这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涉及的信息面也更为广泛全面。但与此同时,手机媒体由于缺乏监管,导致了一些片面、极端甚至错误的观点广泛存在于手机媒体之中,因此对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管控是十分必要。当前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的实时动态,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顺畅,手机媒体打破时空限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由于媒体传播机制的改变,用户对于媒介的选择权也大大增强,人们可以以个人喜好为依据,自主选择个人喜欢的媒介及信息。因此在当前,媒介与用户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社交网站及各类软件的广泛普及,使得手机用户自身就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即信息传播的主体。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也大大增加,用户可以针对接收到的信息资源,经过个人的编辑、加工进行再传播,这也是当前互联网用户上网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互动性的增强使得人们参与手机媒体活动的意愿大大增加,手机用户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彰显,信息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愈加明显。
基于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及基本特征,不难发现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成为了手机媒体的主要用户。而由于大学生在思想上较为活跃,更愿意在互联网世界中分享个人的生活、对相关事件的见解,这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主力。基于以上原因,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值得高校重视的基本问题。从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利用手机开展各类娱乐、社交活动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余活动,而手机游戏、手机媒体也成为了学生普遍欢迎的应用形式。从这点不难看出,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使用度十分广泛且深入,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值得高校深入分析,正确面对手机媒体带来的冲击,积极寻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二是手机媒体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来看,手机的普遍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这主要是由于手机不仅可以浏览各类媒体信息,也是学生进行购物、娱乐的重要平台,这显然包含了大学生生活的各方面。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各类信息流媒体在手机平台的普遍分布,也使得学生很容易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接受各类媒体信息,这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值得高校深入分析,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接受教育的手段已出现很大变化,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课堂行为,而是更为具体且高效的系统性教育过程。教育工作者可借助手机媒体所形成的虚拟空间,将学校、社会、家庭与个体进行完美整合,形成更为可靠的多层次教育体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短,学生自身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育空间与教育时间得到极大拓展,教育方式更为亲和,实际教育效果更佳。另外,手机媒体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展示平台,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实施,教师可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实际教育过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当前大学生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其想象力十分丰富,在追求个性与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寻找更多更感兴趣的内容,正因如此,手机媒体所拥有的更为自由且快捷的信息传播与分享方式,让大学生享受更为新颖的视觉与听觉盛宴,自我情感与价值得到进一步表达,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更为完善,对世界的思考与感知更为丰富[1]。
另外,手机媒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其所存在的点对点传播功能,也让手机媒体在思想交流层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手机媒体充分整合传统各类媒体的所有特征,让信息的交流具备多感官性,相比单一感官感知的信息接收方式,这种复合式教育方式,效果更为良好,信息传达更为多样化与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感染力。
手机媒体因其自身的特殊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难以掌控的双刃剑,而这一现象,更是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手机媒体内所存在的各类不同种类与思维情绪的信息,严重挑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各类暴力、腐朽信息的蔓延,更是让大学生的思想领域遭受冲击,学生难以时刻把持自己的本心,思想政治观念与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很容易被污染。其次,手机媒体的存在,也让大学生的行为实践受到严峻挑战,从当前实际状况分析,很多大学生在手机上所花费的时间严重超过其日常其他活动时间,无论是上课、自习、吃饭还是在宿舍休息,手机从不离手,在使用时,也多在浏览信息网页,使用各类公共聊天平台等等,而这种现状的长久持续,会让大学生对手机产生极为严重的依赖心理。最后,手机媒体的存在的也是对传统教育过程的挑战。相比于传统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内信息更具随机性,其内容丰富度更高,各类负面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很多媒体运营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手机媒体当成是非法生财或宣泄情绪的工具,这对大学生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变化更具随机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手机媒体对实际教育过程的正面作用,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所提供的各类便捷平台,将其开发为更为有效的全新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让大学生可正确看待各类事件、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看待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类现象,并以此为切入点,以学生兴趣与爱好为根本,编制并发送更具影响效果的内容,进而形成更具思维冲击力的教育手段。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手机收件箱,利用智能手机,将教师、学生与学校有效整合,实时发送各类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对内容与知识的交流,拓展其创新思维与个人认知,提升大学生对个人信息的高效管控。另外,教师需借助手机媒体所提供的平台载体,不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除学生对教师所存在的戒备心理,解决学生心理与情感层面所存在的困惑,并实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状态,解决其难事与实事,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可真诚沟通、平等互助,让手机媒体真正成为服务于大学生、服务于教育的工具。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组建各类社交群体,如微博、微信、QQ等,并以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年龄差异与角色隔阂,强化学生在群体内部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主客观之间的信任感,让学生与教师成为更为良好的伙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最终在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中,引导其思想政治观念的良性成长。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且有着极高的创新意识与自我发展意识,因此,各类全新的社交与媒体平台,很容易成为其表达情绪与自我观念的手段。近些年,以抖音、微信为首的各类全新社交媒体平台,让大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思想表达手段,学生可利用其与朋友分享各种资源与动态,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所见所闻,甚至与陌生人之间进行沟通。针对这一现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这些新媒体平台保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建立更具影响力的平台媒介,让大学媒体平台的发展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高度融合,正确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更为新颖、更具亲和力方式,牢牢掌控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方向,提高高校舆论对整个社会思想的引导效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亦可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进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过程,推送更具影响效果的媒体资源,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初衷[3]。
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资源所存在的新奇性、互动性与可读性,更是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内容表达形式也变得更为生动,受众群体在资源个性化需求层面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针对性创建各类主题窗口,契合不同学生在信息类别与资源层面的不同需求,让这一教育手段真正介入到学生的思想体系,让宣传工作更贴合学生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与心理,让教育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思想与情绪的共融。教师可利用微课、手机报、新闻快递、小视频等众多有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手段与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方式更为丰富化,在潜意识中不断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更具实际意义的阅读兴趣,让原本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得更为开放,为大学生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与生活态度。
手机媒体不是法律的盲区,更不是人们随意发泄的地点,每一个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与言语负责,同时手机媒体内所存在的各类负面信息,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方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基于当前手机媒体信息所存在的混杂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融合社会力量,对手机信息环境进行有效净化,充分利用网络安全与信息甄别部门,规范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对于那些恶意散播腐朽思想的媒体平台与个人,需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并及时清除这些负面信息资源,让整体环境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产生正面催动效果,同时也让大学生拥有文化判断力与信息甄别能力[4]。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看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影响,高度重视手机媒体所存在的双刃剑特性,明确手机媒体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合理运用,合理开发,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与信息资源,不断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各类资源,最终形成更为有效教育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