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应用与探究

2021-12-27 08:53:01李雨张展召郭金磊张改改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齿轮基础

李雨 张展召 郭金磊 张改改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智能医学工程学院 河南 新乡 453700

引言

2016年12月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全国绝大部分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现阶段,国内诸多学者围绕思政工作建设展开许多尝试,并提出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课程观,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有学者[1-2]建议对于理工机械专业课程的学习可结合机械发展史、大国重器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思政教学。另有学者[3-4]指出思政元素的引入可围绕学校特色、课程特色等方面展开,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最终达到思政资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基因式融入。

目前,国内所有理工科专业的院校都开设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较为系统,且实践性较强,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杂,授课对象还包括非机类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智能医学工程学院面对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具有鲜明工程背景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是由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部分组成,基本任务是从机械系统的设计观点出发,根据本科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加强课程整合、优化的原则,将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假肢和矫形器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装配-运营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关知识背景,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理解与掌握假肢和矫形器产品的设计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期更好开展假肢和矫形器产品或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1 探索课程思政载体,有机融入课程

为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载体,优化教学内容,更好搭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过程得到有效体现。

1.1 完善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不是新开设一门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观,其是将思政元素贯穿到整个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全方面育人,以更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5-6]。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而言,在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以应用型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了解企业与行业的用人需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同素质目标进行无缝结合,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引导、品德养成,全过程、全方位地育人,最终的教学目标是逐步实现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统一。

1.2 强化师资队伍,巩固教学环节

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若想将思政元素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应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放在首位,并能够对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深刻、全面且独到的见识与理解,不断充实自己,始终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只有如此才可逐步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并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具备良好的素养[7]。除此之外,相关的任课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活动展开思政教育的进一步交流,充分发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而不断扩充思政教育方法,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 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但其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为了能够真正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落地,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摒弃传统教学手法,增添课程思政元素,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从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方面入手。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统筹编写育人大纲,并自然地融入相关章节的思政元素。教案是教师授课的灵魂,课件是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教师讲授内容的专业渠道,在书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需要灵活借助案例穿插、思政教育视频和图片,以便更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了解中国政治,具备家国情怀的精神,进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

2 优化课程思政设计,推进教学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杂,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教学内容枯燥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加之假肢矫形工程属于一个多学科内容交叉融合的专业,为更好达到课程思政教学常态化的目的,任课教师应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积极的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规律,从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课堂这条主渠道中灵活运用思政元素有的放矢。

2.1 建立思政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等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进而要求任课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时需环环相扣、协调促进,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一体化。在构建思政课程体系过程,可给专业课教师提供与思政教育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研究的机会,针对每部分内容,各个知识模块建立思政案例库,并在实践操作作业中引入思政育人案例,以达到强化情感认同的目的。同时,需要注重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不单一注重学生知识的成绩考核,可采取技能、创新、人格、素质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2.2 落实思政教学方法

在将思政元素基因式的全教学过程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期间,应最大程度避免出现粗暴切入、生搬硬套等现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杆,紧密结合本课程设置的思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社会生活、民族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内容的作用,教学手段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或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等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到课堂中。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进而使得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再枯燥,并利于学生在小故事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其日后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产生积极的影响。

3 丰富课程思政案例,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案例能够在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之间发挥纽带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另一方面可助于学生人生三观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升华,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用引入合理的思政案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3.1 平面连杆机构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平面连杆机构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期间可涉及死点位置,此时可引入“中国机长的职业精神”思政案例。由此可充分挖掘《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我国某航空公司在万米高空执行任务是,突遇紧急情况,机组全体人员毫不退缩,沉着应付,机长也凭借其娴熟的经验成功控制险情。飞机起落架的工作原理正是来自死点的工作状态,当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无论地面对飞机的阻力有多大,起落架始终都保持工作状态,进而使飞机能够平安着陆。在授课期间通过引入《中国机长》这部分内容能够较好阐述不畏困难、团结一致的职业精神。

3.2 齿轮机构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齿轮机构这部分内容在讲解过程可涉及齿轮的加工方法,此时可通过播放“大国工匠”等纪录片或者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齿轮的加工,使学生感受到齿轮的成品是通过铣削等加工工艺分步骤逐步得到的,使学生明白做事需踏实本分,不可一蹴而就,进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分析国外加工齿轮的先进方法,使学生明白我国现阶段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有一定差距,需要大家努力学习,迎头赶上,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使命感。

3.3 齿轮传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齿轮传动需要每个齿轮上的轮齿进行正确啮合,若其中一个轮齿出现失效,则会导致整个传动失败,无法开展正常工作。以此可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若个人思想出现偏差,素质不达标,则会导致整个团队停滞不前,而团队中的每个人若都具备良好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能有效激发整个团队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轮齿出现折断的原因是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值超过材料自身的弯曲疲劳极限,导致轮齿出现疲劳裂纹,最终使得轮齿疲劳折断。通过这一过程可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思考问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主要作用是沟通了思政课与专业课,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并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同时以能够有效促进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向纵深改革。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围绕思政育人目标,通过从课程思政载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案例等方面入手,将其完整的贯穿专业知识学习过程,激发课程改革的活力,有效提高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风貌。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齿轮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东升齿轮
内燃机工程(2021年6期)2021-12-10 08:07:46
“整式”基础巩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2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8期)2018-06-26 06:43:40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齿轮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