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大学阶段是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着能否发挥好国家发展建设主力军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机制的不断变革,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难免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冲击或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学生加强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解决好他们思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思想上不产生偏差,行动上才不会偏离航向,以保证大学生全面成才的社会化结果。因些,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实现教育目标,这即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能够独立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给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社会化的认知,让大学生能够被社会更好的接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探究之处。
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建设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传承者、建设者、创造者的具体行为和作用的发挥,而青年时期又是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阶段,应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同时由于青年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外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难免会迷茫、迷失、不知所措,甚至被错误诱导和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方向、有目标的向大学生传递政治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以正确的行为来解决现实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挑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担。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生活空间变大,社会化范围逐渐随之扩大。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中,道德认知尤为重要。它包含了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评价和判断,它决定了大学生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道德认知的错误或偏差不仅会影响品德,更有可能指导错误的道德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与学生的特点,将道德教育和影响融入到教育活动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社会现象,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体验中逐渐形成群体意识、奉献精神、责任观念等优良品质,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这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学习方式,也是重要途径。课堂教育有利有弊,利在于他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让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节省师资力量和教学投入。弊在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大学生处于被动教育的位置,缺乏主动学习的成分。并且由于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枯燥,很多情况下被教育者对知识的印象也就比较淡薄,理解不够深入。目前单一的机械式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社会化要求,有待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创新。
理论是实践的科学总结与抽象,实践是理论的不竭源泉与动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课堂教学、书本教育的阶段,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学到的理论知识没有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少社会实践这一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使广大青年学生缺乏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上缺乏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教育和历练。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主体,高校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面对更高的教育需求,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阶段和单一的教育途径,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条件,让他们走向社会、投身实践、贴近实际、了解国情、融入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大量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处在成逐年增长的趋势。步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受社会和外界因素影响都发生了变化,尤其的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更加丰富。大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逐步形成的关键期,青年学生的心理认知还不够成熟,在与人、与社会、与环境交往、交融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类问题或困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产生影响,又没有学会如何解决面对、释放压力、自我调节,从而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冲击,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信息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因此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建设的需要。目前,一部分高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却并不感兴趣,敷衍考试以及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社会化进程。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课程的结构及内容不够优化等,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和国家全新发展的时期,授课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围绕社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现状,不应与之脱离;同时,在学习的形式上也要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校园第二课堂、演讲、征文、实地参观等方面丰富学习形式,巩固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更立体化、动态化,开拓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社会化进程。
理论从无数次失败的实践中得来,而正确的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重要纽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志愿服务、校园活动、合作交流等。其次建立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要给予相应的肯定或表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认同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平台,能让大学生充分的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在学生们的服务、奉献中,也不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薪火相传。因此,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成长成才,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是前提,是高校思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的新的发展阶段和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满足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需求开展阶段性教育,教育全面并切合实际。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开展各类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服务,如: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室、举办心理沙龙、心理剧比赛、心理交流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团结互助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校园大环境,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具备面对困难、考验、挫折,能够正确认识、积极应对的健康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护航他们全面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的重要作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命运,只有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