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型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1-12-27 00:37刘冉昕
关键词:学时生源辽宁省

刘冉昕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高职扩招100万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对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高职扩招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大变局,主要表现为:由单一走向多元的生源之变,由刚性走向弹性的教学之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建制之变[2]。

2019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精心组织,顺利完成招收录取1940人的扩招任务。与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的生源相比,百万扩招重点面向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员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思想情况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为确保质量型扩招任务的完成和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深入贯彻落实 《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高职扩招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扩招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现质量型扩招的目标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

1 加强管理,构建三级管理模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高职扩招相关工作,成立高职扩招工作领导小组,在结合情况、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局部试行的基础上,学校制定出台《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扩招教学实施与管理方案(试行)》,为学校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考核评价、学分认定与转换、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教学相关工作的实施指明方向,提供了依据。

学校确定建立高职扩招教学的“学校——系部——课程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负责对扩招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和沟通协调,教学系部负责扩招学生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课程组负责扩招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各教学系部根据录取人数确定课程组的人员,充分发挥校级创新教学团队、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在扩招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课程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课程组由4-6名专业教师和1名辅导员构成,负责1-2个扩招行政班的管理工作。课程组负责扩招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全过程的专业教学、实训管理、校企沟通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对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公共课线上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负责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负责对专业课的线上学习部分进行辅导、答疑和考核评价;负责与校外教学点、实习企业的沟通联系;负责学生集中面授的教学安排、授课与考核评价;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对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2 分类施教,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1 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校制定出台《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扩招教学实施与管理方案(试行)》为指引,教务处牵头制定《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各招生专业针对不同类型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等不同生源的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个,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确保总学时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5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40%。

2.2 开发务实多元的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准确定位扩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务实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各类扩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校企协同培养。针对学员比较集中的中铁十九局、辽宁省交投集团等单位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挖掘优良办学资源,开展集中教学。通过校企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与合作企业共同为选择该模式的在职学员上门集中授课或组织技能训练,根据岗位编班分组,授课时间与企业共同协商,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和要求保证集中教学时数,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订单培养。扩招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总体要求,选定合作企业,订单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未就业的扩招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保证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得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培养与指导,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现代学徒制培养。各专业根据师资情况、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和学生数量,充分利用各类教学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团队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进程,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或者创新项目研究为主线,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3 创新混合延展的思政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思政必修课2/3学时的教学任务,另外1/3学时采用线下集中授课的方式完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程教师通过与学员面对面接触,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精准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延展思政课课堂教学,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二、四学期开设各一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根据思政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引导学员设定实践主题,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开展社会调研,形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定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汇报,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扩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独特的育人功能。

2.4 建设统一开放的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平台

学校面对不同生源群体探索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在人才方案中完整设置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学时,建设统一开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双平台”,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与“学习通”开展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解决扩招生源半工半读的工学矛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5 实施分类分向的专业技能教育

教学系部对于录取人数较多的专业通过增加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例的方式实施大专业下的分类别分方向培养,进行个性化教学。如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学生人数771人,分类编班后形成10个课程组,专业统一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第四学期设置个性化培养课程套餐,包括校企合作开发订单课程、大师工作室订制课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20门专业限选课。各课程组可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差异化的分方向培养,以满足扩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020年6月,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入选全国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案例,在全国范围推广交流。

2.6 探索多种形式的成果认定机制

学校对扩招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的技能证书类、创新创业类、科学研究类、竞赛类和继续教育类五大类成果,按照一定规则折算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应课程的学分,冲抵成果对应教学内容的教学学时数。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扩招专业,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导扩招生源,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相应的专业课进行学分认定和转换,冲抵技能证书对应教学内容的教学学时数。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已积累的学习成果(含技术技能、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等),探索通过技能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认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岗位,退役军人免修体育课、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在职学生免修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3 动态调整,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学校成立质量监督指导评价中心,依托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平台和辽宁省高校综合运营监测与绩效管理平台对各扩招专业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督导评价,实施动态纠偏与循环改进,螺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各扩招专业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合作,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对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通过专业自我整改和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专业整体、协调、健康发展。通过针对扩招生源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机制,将区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任务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有机融入对各类扩招生源培养中去,确保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与人才培养质量。

做好高职扩招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高职扩招工作要求的政治任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校把做好高职扩招工作作为重大发展机遇,切实规范教学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高质量推进高职扩招教学管理工作,以期为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学时生源辽宁省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跨省生源调控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