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12-27 07:35:36刘银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专业人才服装设计

摘要:伴随着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于高质量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这一庞大的人才缺口,促使许多高校开始注重对此专业的设置与人才的培养,进而保障市场与各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由此,本文以“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进一步优化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策略

引言: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逐渐与传统制造行业相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了整个制造过程当中重要的发展趋势。针对服装行业而言,其生产模式以及产业形势在此背景之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作为全球纺织服装生产以及出口大国,但是距离着纺织服装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伴随着国内的人力、土地以及生产等各方面成本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对服装所表现出来的需求也逐渐朝向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转换,传统的服装制造行业已经难以在依托传统密集型的生产模式进行,而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借助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专业化进行转型和升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转变,最关键的则是对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与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针对服装产品的设计、营销以及制造等各方面来说,发达国家大多注重对服装附加值的衡量与考虑,对服装所表现出来的材料運用、品牌管理、文化内涵、只能制造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优势。就目前来看,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服装定制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而且也有许多在线平台都纷纷提供了服装定制的服务,并且这些服装定制的价格要远远低于线下商店所销售的价格,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促使电商行业领域不断扩大,并且进一步实现了在线平台与先杀销售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不断降低了销售流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整体利润。

而在我国,服装产业由于劳动力等各方面成本在不断上升,而此时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介入也会促使整个服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迫使服装产业结构打破传统的运行模式,走向转型的道路。例如: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对服装的生产模式,促使其能够走向智能化的、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模式,这些都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考验,对此突破,必将成为提升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服装产业的升级与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高质量专业人才。强大的人才是整个行业不断升级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由此,针对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进一步保障服装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服装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首先,能够为服装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其次,能够引领服装设计行业、制造行业等的发展与变革。面对着现当代服装行业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的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应当不断与时俱进,调整自身的培养方案,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通过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互融合,在仅仅把握服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之下,构建形成具有前沿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不断促进我国服装行业与世界接轨,进而在国际竞争下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

二、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现当代服装市场需求与发展的专业人才,具备非常优越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国际视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则需要在推动专业化基础知识的培养过程当中,对涉及服装行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测试与评价、结构与工艺、运营与管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解并掌握。由此,在培养过程当中,势必需要紧紧围绕国家以及此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良。首先,在这过程当中,可以组织行业的专家、优秀的校友、教育专家等针对本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行研究和修订,确保服装设计工程专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能够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提前为后期的工作做准备;其次,在服装设计工程专业毕业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时候,要不断加强对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难题的能力,提升通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等,紧扣本专业的标准,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最后,专业毕业生要求桂东的相关知

识、能力、素质要高于认证的标准,进而促进学生专业工程技术能力以及对复杂性服装工程问题的解决,为后期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打下基础。

(二)不断优化课程的设置,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在针对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需要与时俱进,建立起能够适应服装行业需求与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能职称毕业要求,而且还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市场的演变趋势。通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对网络平台教学的辐射以及覆盖面,融入数字经济、智能化制造、时尚传播、美学理念等各方面的融合与运用,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升交叉学科之间的贯穿性,促进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方式方法得到优化。

在针对学校原有的一些课程大纲修订基础之上,需要组织专家、专业教师、学者等共同制定或者是增设教学大纲,为服装设计工程专业提供规范性、科学的指导。课程在设置的过程当中,需要体现其能力、知识以及素质协调等各方面的内容,专业新课程在设置上需要完整,并且蕴含服装材料、服装生产、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不同的环节,进而在掌握服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上形成个性化的文化特色。

(三)不断优化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师资力量

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与当地的一些时尚产业形成联盟与深度合作机制,通过兼职、互聘等不同的方式与企业之间、行业协会之间共同构建师资力量,形成“双师型”的教学师资队伍,同时需要制定出有关青年教师企业工程化进行锻炼的相关制度。不断引入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还有跨专业的公众平台建设方面,使之教师队伍能够具备定制、个性化设计以及智能化制造等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建设专业化培养基地,通过服装课程的构建、专业教材内容的编写、教改研究等不同方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应用型双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完善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重点对团队的建设,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密切度,形成能够以学促教、以科研促教,建立科研和教学良性互动的特殊模式,进而不断推动科学研究以及科技开发相互融合,促进服装设计工程教育更上一层楼。

结论:综上所述,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更是需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依托智能化制造、文化特色、个性化定制为一体,深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与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而促进服装设计工程专业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为我国服装行业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康强.纺织教育.2011(05)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吴小兵,陆鑫.纺织科技进展.2013(06)

[3]“新国标”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施[J].徐珊珊.西部皮革.2019(18)

[4]服装设计思维构建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思考[J].李秋梅,赖晓玲.设计.2019(09)

[5]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J].陈东生,甘应进.纺织服装教育.2012(05)

[6]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及模式设计[J].温兰,邹平.辽宁丝绸.2010(03)

[7]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孟灵灵,黄新民,敬凌霄.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04)

[8]服装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之我见[J].刘沙予.广西轻工业.2009(05)

作者简介:刘银梅(1990.11.0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华成理工职业学校,职称:服装设计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2011级学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专业人才服装设计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8:56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6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49项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将于2016年9月1日实施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服装设计
湖南包装(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