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对于我粮食安全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是重要的饲料和粮食作物。虽然,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对我国当前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希望能够为现阶段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玉米高产优质栽培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危机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总数,但拥有的耕地资源只有世界的8%,如何利用8%的耕地来养活20%的人口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玉米是一种原产于中美洲的禾本科作物,16世纪左右被引入到我国进行栽培种植。由于这种作物具有耐旱、耐盐碱以及高产等特性, 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玉米不仅是产量较高且营养丰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玉米除了作为粮食作物外,其秸秆、叶片以及玉米芯等组织还是优质的动物饲料。因此,提高优质玉米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以及畜禽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1]。玉米在发育成长期间,因为病虫害防治以及管理不当等方面的因素,进而导致其产量下降。之前农民都是以粗放式的方式对玉米栽培进行管理,有着很高的劳动力需求,但是并不能生成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何对这样的作坊式管理进行转变,是当前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而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是玉米集约栽培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要想实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科学选地、选种
玉米与其他的禾本科作物相似,具有发达的根系,因此对种植土壤的要求很低,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壤上种植,也能够生长较好。相比较其他禾本科作物,玉米在整个生育期株型较大,且分支较多,使得植株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较 高。基于玉米生长特点,为更好的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玉米种植地块最好是土壤厚度大且松散度较高、平整的地块, 这种地块的土壤有着较好的通风性,有利于玉米根系对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吸收,进而更加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除此之外,种植在平整地块上的玉米也更加有利于玉米的播种和收获。
选择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是玉米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玉米选种过程中因当按照科学的选种方式并结合当地种植情况,选择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同时,又因为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不同地区,即便是同一品种出现的差异也会较大。因此,在品种选择过程中不应盲目的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或做法,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种[2-3]。除了上述条件外,购买的良种必须是国家机关批准的合格品种,且来源渠道必须合法。除此之外,为避免种植单一品种所带来的玉米减产损失,在种植过程中,应避免种植单一品种。
2合理密植
合理的种植密度时玉米实现增产增收的必要条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品种特性、地理条件以及土壤水肥条件等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确定种植密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品种特性以及水肥等因素,从而保证每亩穗数、千粒重以及穗粒数等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等因素的有机协调,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东北地区,早春玉米种植密度一般都是每公顷6.75万猪。实际上,这样的种植密度只相当于美国在上世纪中后期的种植水平。而美国玉米在现今的种植密度已经超过了每公斤10万株[4- 5]。因此,增加种植密度是未来玉米育种和种植,实现高产优质玉米栽培的必然趋势。
3田间科学管理
除了玉米品种以及栽培方式制约着玉米产量外,田间科学管理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目前科学到的田间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中耕除草以及培土
在玉米发育生长阶段,为保证玉米根系有着较好的通透性,这样才能给玉米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环境,玉米田间 常常需要进中耕除草和培土工作;此外,由于玉米的茎秆较高,其生长发育后期容易倒伏,从而造成减产。因此,玉米在快速成长阶段,经常会有倒伏现象发生。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应当合理的培土,这是玉米高产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因素。
3.2做好肥水管理
除了中耕培土外,田间肥料管理也是调节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玉米田间生产过程中常需要施用基肥和追肥,另外,也应当有效结合无机和有机肥料。为了确保施用的肥料能够更好的被玉米吸收,从而实现玉米更好的生长发育,本人认为,在具体施肥之前,应当对测土配方技术进行运用,这样才能够有效测定出米生长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此外,在使用农家肥作为基肥,必须要保证基肥要完全腐熟,且基肥使用量保持在每亩35-50公斤。追肥通常情况下,要同步地展开培土以及除草工作,而速效氮肥是最肥这项工作经常运用的肥料,且常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喷施。在大喇叭口期,应当保障氮肥量控制在每亩22公斤左右;而灌浆期每亩施用5-8公斤尿素。当然,追肥的使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结合土壤本身的肥力情况进行施用。假如说土壤并没有较好的肥力,除了进行根外施用追肥外,另外,也应当对叶面喷施的手段进行运用。通常情况下,选取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浓度分别为1%和0.5%[4-6]。
4病虫害防治
实际上,玉米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的一方面重要因素就是病虫害。在整个发育期间内,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粗缩病、黑穗病、红蜘蛛、蚜虫等等。在防治病虫害时,应当着重考虑结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模式。通常情况下,有三类防治手段分别是生物、化学以及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通过选择抗病能力较为突出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虫害发病几率;与此同時,为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频率,应当对科学的轮作模式进行运用,保障钾肥的合理添加。这样才能够使得玉米抗病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玉米上常见的害虫为玉米螟、红蜘蛛等,应当充分考虑病虫害的类型,然后对针对性的防治模式进行选用,比如说玉米心叶期时常会有玉米螟这一病虫害出现,每亩施用使用1-2公斤浓度为1.5%的辛硫酸颗粒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
5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保障玉米的高产优质,就应当合理的选地选种,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也应当有效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兴雷.夏玉米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0,14(33):44-45.
[2]尚磊.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04):49-50.
[3]谢廷波.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20(05):26-27.
[4]范志国,蔡学国,孟凡健.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1):13.
[5]新跃文.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02):83.
[6]潘文波.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163-164.
作者简介
姚晓平,1977-11-10,女,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本科,农艺师,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人民政府,409812,从事农业种植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