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张景伟
【摘要】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思政元素在高校外语课程中的作用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需要在高校外语课程中克服抵触心理,弱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外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思政元素相关理论概述,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阐述思政元素与外语课程融合的重要性。旨在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点亮学生爱国情怀。
【关键词】外语课程 思政 融合
引言: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政元素与教学课程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从目前各个高校外语教学情况来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是以外语课程内容为核心衍生的课程,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内容有基础英语、英美文学等等。这类课程灵活利用隐性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以思想政治内容为依托设计开发外语教学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语课程思政获得部分高校的认可,因此本文对高校外语课程与思政融合重要性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的突出重要地位,是各个行业发展前进的指路灯。高校教学应以思政内容为指向,为教学改革奠基。高校外语课程从属于语言类课程,反应了目标语国家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思政因素影响下学习外语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还能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文化互鉴,实现立德树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化。
二、二、理论基础
2014年,“课程思政”在上海市被首次提出此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并且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推行。2020年,我国学者针对课程思政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出发给予其不同的定义。部分专家学者将其视作思政教育的一个体系,只是以其他非思政教学课程为依托,目的在于传递思政内容。也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更倾向于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从属于一种整体课程观。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表示课程思政并不是增设的一门课程,而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新方法,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有以下几个要义:一是课程思政并不是某个特定的课程,其涉及的非常广泛,从属于一个体系,主要是传达思政内容的特殊的方式;二是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具体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都可以涵盖课程思政内容;三是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抓手,同时也是“三全育人”的核心方式。综上,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课程思政”,但是认为课程思政
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普遍共识。
三、三、高校外语课程中思政融入的重要性
(一) 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
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在保留外语课程内容的同时应该增加我国文化内容,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还能做到文化输出,进而加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可。以目前英语综合教材为例,从内容上来看英文文化内容占比较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我国时事动态,了解我国方针走向,灵活的找到思想教育的融入点,将思政元素与外语课程教学融合。在英语演讲时,谈到孔子时,用Confucius代替Kong zi,同时让学生用英文介绍儒家思想。总之,确保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能够加入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二)课堂讨论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国外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好莱坞影视作品、日本动漫作品等国外文化作品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们逐渐接受了这些文化作品中的价值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视作品中蕴含着积极与消极内容,尤其是对于辨别意识较差的未成年学生来说,在在课堂讨论中增加核心价值观内容显得尤为必要。所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讲授国外文化时坚持辩证的观点,传授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文化,同时也要剔除错误的文化观念。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用具,教授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融入我国的文化观念,使得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认识到学习国外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
(三)课内外强化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度
在实际授课之前,教师要对我国外交政策法规有明确的了解,使得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到外国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外交情况有更深的认识。比如,在外语翻译课程中,选取有关外交政策的相关新闻作为翻译题材,这不仅能够在一方面提升学生们的翻译与口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们对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了解。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们阅读与听写外语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循环播放与国家外交政策相关的听力材料,选择《China Daily》作为阅读的素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四、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程”不断向“课程思政”转变,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教学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兼具其他国家文化和语言特征的学科,在其教学中因其人文性、实用性、直观性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通过以上内容研究了解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程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与当下时政走向相契合,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推动主渠道育人向立体化育人转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具备“中国心、国际眼、全球脑”。
【参考文献】
[1]潘海英,袁月.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21,42(03):53-62.
[2]王骞,邓志勇.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策略[J].江苏高教,2021(05):94-98.
[3]杨华.我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研究——以大学生“外语讲述中国”为例[J].外語界,2021(02):10-17.
[4]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02):18-24.
[5]何艳华,刘强.坚持立德树人,融合外语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外语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专题学术论坛”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2021(02):119-120.
[6]王守仁.论“明明德”于外语课程——兼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教材编写[J].中国外语,2021,18(02):4-9.
基金项目:2020年吉林省创新训练项目《高校外语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策略研究》(项目标编号:202010193135)
作者简介:
李婧,女,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 研究方向:英语
通讯简介:张景伟(1976-)男,吉林长春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