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摘要:通过了解美国开展“新生共同阅读计划”的实施概况,本文以“湖南省‘一校一书’联盟式共读计划”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该计划自开展8年来具体推广情况,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探讨协同背景下驻镇高校新生推广“共同阅读计划”体系的建设策略,寄希望于将镇江高校园区真正打造成学习型研究性的高水平学术园区。
关键词:驻镇高校;新生共同阅读计划;‘一校一书’;经验;问题;路径
0 引 言
湖南省“一校一书”的联盟式共读计划自2013年开展以来,连续8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全国阅读推广的成功研究范例。镇江高校园区自2013年建设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6所高校拔地而起,嫣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阅读推广的大背景下、在大学城建立之初稍显‘荒凉’的情况下, “新生共同阅读推广活动”恰逢其时。
1 关于美国“新生共同阅读计划” 的实施概括
“新生共同阅读计划”作为美国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其特定的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其一:在每年大学新生正式入校以前,学校会综合各个渠道汇总来的图书清单综合得出一本供本届大一新生阅读的共同书目;其二:会在本届大学新生入校以前将学校所选好的这本共读图书通过邮件告知的方式通知即将入学的新生在暑期进行深度阅读并形成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其三:待新生正式入学以后,学校会以系部为单位,紧紧围绕这本书开展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目前,该项阅读计划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推广项目,已经在美国高校中普及开来。
2 关于湖南省“一校一书”联盟市共读计划
湖南省 ‘一校一书’联盟式共读计划自2013年首创以来,每年一次如期举行,在8年的推广过程当中,注重总结反思并不断创新完善,成功将此项活动打造成了湖南省阅读推广活动品牌。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含4个部分。首先是好书推荐与精读图书产生环节。各高校会在每年4月收到高校图工委下发的关于此项阅读活动的具体通知,各高校在接到通知后,在校领导亲自主持、院系领导和图书馆馆长共同参与下,制订本次阅读活动的具体实施细则。具体书目的产生采用的是广大师生投票、馆长和专家学者推荐三种渠道,经反复推敲确认产生一批书单作为本年度该项阅读计划的精读图书。其次是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该过程是整个计划的核心阶段也是历时时间最长的阶段。自5月至9月共约5个月的时间,各高校围绕着这些图书依据本校实际和年度主题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再次是网上评选产生优秀成果阶段。各高校通常会使用线上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优秀读书心得数篇。最后便是开展各种形式进行表彰阶段。一般会选择在每年的读书节即将来临之际,对上一年度产生的优秀征文进行专题总结表彰。
3 驻镇高校开展“新生共同阅读计划”存在的问题
3.1 驻镇高校中两所一本院校融合度不高、高校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
目前江苏大学主要教学资源仍集中于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上,而江苏科技大学于2021年整体搬迁至镇江市丹徒区长香西大道上,二者在物理空间上加大了距离。同时两所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上尚未能进行更好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进而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如何在更多领域进行更深度地融合是构建镇江高校战略联盟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够产生高校集群效应的关键所在。
3.2 镇江高校园区较其他地区大学园区横向对比来看,高水平院校数量少、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镇江高校园区目前坐拥6所院校,分别是江苏科技大学(长山校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镇江市技师学院和中共镇江市委党校。其中有一本院校1所,党政类院校1所,高职高专类院校4所。从院校规模层次上来看,呈现出办学水平有高有底、教育对象年龄有大有小、学生素养参差不齐等情况。在与其他地区大学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园区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略显不足。
3.3 镇江高校园区缺乏能够与科研相融合的高新科技产业
江苏省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镇江市政府高瞻远瞩,充分利用现有的建园资源用国际一流水平,采用国际最高标准和最新设计理念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行优化布局,吸引了众多高新企业的进驻,对人才引进和产学研相互转化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辅企惠企政策,以最大可能做到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和江苏大学的很多资深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进行高科技产业的产学研相互转化工作,但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个别专家和单个企业之间的点的对接,未能形成高校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面的对接,未来如何加强面上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从大面积范围内形成产学研互动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尤其是镇江高校园区中有2所都是高职类院校,加强它们与企业的真正融合才是促进镇江人才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
4 驻镇高校开展“新生共同阅读计划”的实施路径研究
4.1 构建驻镇高校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在推广的过程中,委员会可以以点带面,在江苏科技大学先行试点。成熟之后在高校园区内继而在镇江市域内全面开花,着力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以高校内部合作为主体,建立共同愿景,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间的紧密协作,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前沿、镇江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聚合各方优势资源,让协同发展成为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挥更大的内生效应。
4.2 根据师资力量和素养差异、制定更加多维的有效书单
我们镇江高校新生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在遴选书目上如何做到更加多维有效呢?除了上述提到的国学经典读物、哲学类、政治类、小说类和历史类之外,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增加有关镇江本地甚至本校特色的地方类书籍?比方说2021年是我党建党100周年,我们是否可以请求史志办为大一新生发放《中国共产党镇江史》一书?让大一新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镇江、爱上镇江继而为贡献镇江做出我们图书馆人应有的努力。同时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資源建设水平等参差不齐,我们可以考虑创设“一校多书”阅读推广活动。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学生推荐有针对性的图书清单。
4.3 加大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力度
在认真学习湖南省开展“一校一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意识到一个项目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前期大量的准备和宣传工作。在现如今图书馆已经门庭冷落的背景下,如何吸引读者来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金钥匙作用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不妨在市级机关、校级领导和本馆馆长的大力支持下,让更多地馆员主动地走出去,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交流,更好地了解大一新生的迷茫和困惑,让阅读成为治愈大一新生焦虑恐慌的一剂良方。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在市宣传部、市教育局、各高校网站的首页上滚动播放该项活动的内容,这样线上、线下(面、点)的推广有了广度和深度。
4.4 多渠道推广阅读成果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阅读推广活动结束以后我们要注重对该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汲取经验教训。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总是在前期投入精力较多,而忽略了后期效果的评估,往往是做了就做了,结果不了了之。如果想这项活动真正做出成效做出实绩,就必须构建起持续有效的评价机制。其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前面我们在提到湖南省‘一校一书’关于评选优秀征文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我们发现在评选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较为单一的线上统计方式,同时我们评选的受众群主要是广大学生,这样评选出的结果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选模式以及采取教师推荐、学生推选等多视角评选角度进行总结评价。其二:增加激励覆盖面,同时拉入学分制中。我们可以效仿湖南省“一校一书”推广成功经验,适度增加奖励人数,让更多地新生能够在此项活动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为了让此活动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我们可以将此结果拉入学生的日常学习考核当中,可以在江苏科技大学先行开展阅读学分的试点尝试。
5 结 语
阅读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当阅读出现冷门的时候、当国人不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图书馆人一直在努力、在思考如何让阅读成为丰富大家业余生活的一项常规活动,并进行了大量尝试。可以说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唤醒了国人的注意,那么放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当代大学生该如何选择读物以及如何保持深度阅读能力成了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姚晓彤在《高校学生阅读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阅读推广活动等信息素养教育对于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寇爽,杜坤. 面向大学新生阅读推广策略研究—基于美国“新生共同阅读计划”的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00-105
[2]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Common Reading[EB/OL].[2018-07-17]. Https:// commonreading.wsu.edu/overview/.
[3]Miami University. Summer Reading Program[EB/OL]. [2018-07-17]. Https://miamioh. edu/liberal-ed/summer-reading-program/index.html.
[4]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4-15.
[5]刘时容.基于协同阅读推广体系的双向思考——以湖南省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活动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88
[6]苏海燕.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2):52-55.
[7]李艳萍,鄢朝晖.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推手构建校园阅读文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2):10-12.
[8]岳修志.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101-105.
[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张立,王飚等.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数字出版——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摘要)[J].出版发行研究,2018(9):29-33.
[10]姚曉彤.高校学生阅读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