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运动训练对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

2021-12-27 00:34韩瑞铷邢朝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脑卒中

韩瑞铷 邢朝云

摘要:目的:运用悬吊训练技术对脑卒中后步态障碍患者进行训练,观察该类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利用相关量表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FMA评分,Holden评分,步长和10mMWS评分较对照组提升幅度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技术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步行能力,改善步行功能障碍。

关键词:悬吊训练  脑卒中  步行功能障碍  功能康复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存活率也在不断提升[1],但还有7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心理和神经功能发育障碍或其他后遗症。脑卒中后遗症中下肢步行运动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症状,在行走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代偿运动来克服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足下垂影响。但是该动作为一种异常病理运动状态,造成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整体协调、平衡性下降外,也因姿势的不美观加重心理负担。下肢肢体运动能力是否恢复依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悬吊治疗技术,该方法是最近几年在体育领域和康复医学界比较风靡的治疗技术。悬吊训练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突出在不平稳的状态下固定患侧远端肢体,活动近端肢体来取得不错的运动效果。整体稳定肌肌力、骨盆支撑力均得以加强,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步行能力。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7月到2020年12月住院于安阳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60例发生脑卒中步行障碍的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采取了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添了悬吊治疗来进行康复。

2.2 诊断标准

参照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

2.3  纳入标准

(1)经 CT 或 MRI 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

(2)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3)无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系统类疾病等病史;

(4)年龄区间40~63岁;

(5)认知功能正常,简易精神状态评分≥24分;

(6)存在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

(7)Holden 步行能力分级一级及以上。

2.4  排除标准

(1)脑水肿、脑外伤、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2)有意识障碍,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训练;

(3)感觉缺失或严重障碍;

(4)有严重脏器病变者;

(5)合并脑卒中急性期昏迷或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2 研究方法

2.1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每天治疗30min,实验组通过常规训练基础上配合悬吊设备再进行2次/天的悬吊训练,一次30min。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训练3个疗程后再次进行评估。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训练技术,具体治疗如下:仰卧位搭桥、侧卧位患侧下肢上抬、髋关节屈曲及伸展训练、膝关节屈曲及伸展训练、跪位肩关节前伸训练、下肢交替运动训练。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改实验运用 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价患者的步行功能。

3.4  临床疗效

症状及功能未得到任何改善,则为无效;原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下肢机体功能恢复,阵挛、麻木等得到大程度的缓解,则表明治疗效果有效;如果能够完全恢复下肢机体功能活动以及原来病症不见,肌力的运作也能够正常的用力,就说明治疗方法明显有效。有效+显效=总有效。

3.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并通过SPSS.22.0这个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 )表示。定量比较主要采用p方法检验,利用各组之间的方差关系来对其维度进行差异分析,(P<0.05)两组之间的维度差异分析具有重要的数理统计学研究意义。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性及偏瘫侧方面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2  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

未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对照组、实验组Berg量表比较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41.21±4.32)增长幅度较对照组(33.23±5.12)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  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5.27±5.39)增长的幅度较对照组(19.43±4.37)更加明显,差异也更具有临床统计学理论研究现实意义(P>0.05)。

4.4  两组患者的Holden步行功能评分结果

未实施治疗前,从分值可见两组比较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疗法治疗后,两组步行功能评分(对照组2.85±0.21,实验组3.48±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6  两组患者的FIM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对照组84.33±16.27,实验组91.65±17.46)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7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分析与讨论

悬吊训练系统帮助治疗师除去重力影响和摩擦力阻力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悬吊方式,在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同时,使患者在步速、步态、耐力以及下肢肌力等功能方面得到有效改善[3]。悬吊训练也可有效激活患者核心肌群帮助建立平衡模式。悬吊运动训练利用等长收缩训练肌肉的募集,激活深层肌肉,在闭链运动模式下增加悬吊非弹性绳震动手段,给予患者一个不稳定的支持面,诱发正常中枢神经运动反射反应。中后期通过不断增加训练的复杂性以及强度负荷,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6  结论

本文根据目前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结合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数据和经验,以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确切的理论基础,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新德,主编.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4-82.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09):956-967.

[3]胡川,顾莹,李军.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2):114-115.

通讯作者:邢朝云,女,1981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