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运动补剂认识与行为研究

2021-12-27 00:34:29苏航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摘要: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健身并开始使用运动补剂,营养补充对运动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健身界更是流传着三分练七分吃的说法,近年来运动补剂行业的发展呈爆发态势,声称会提高人们的运动表现。然而纵观国内对于健身产业研究的文献资料,大多集中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及营销模式的研究以及运动营养品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研究,健身人群营养知识的调查研究较少。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在运动营养知识掌握及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误区。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运动补剂来最大限度的达到所期待的效果,是一个真实存在却又不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健身人群;运动补剂;认识与行为

处于体育产业下游的运动补剂行业,大家对其认识程度并不高,从以前人们对其称谓就可见一斑,早期它被称之为“运动保健品”、“运动药” 或者干脆叫“兴奋剂”。就连国家对这个行业的分类也不清晰,一直将其归为功能食品类。营养补充对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健身界更是流传着三分练七分吃的说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国代表性地区的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找自2000年以来,有关于中国运动营养品市场及健身营养类的核心期刊和书籍,并在中国知网上查询有关健身与营养问题的著作与论文;

通过问卷调查法查阅大量运动营养品书籍及相关的论文资料做好理论支撑,并对一些资深健身人士进行咨询访谈,征求其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制定本论文的调查问卷,构建稳健的可信度。挑选全国具有代表性地区健身俱乐部会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本文研究调查、查询访问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为本文提供数据支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对健身人群的运动补剂信息来源调查,发现健身人群主要通过朋友间相互的交流、互联网(抖音、快手等)平台获取知识,反而对于最具科学性的书籍文献途径,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大家都喜欢在交流、娱乐放松之中获取知识,不过这两种方式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的流行,不利于运动补剂知识的科学传播。

(二)通过调查健身人群的运动补剂购买意向调查,发现健身人群对于乳清蛋白粉和一水肌酸的购买意向较大,对于一些恢复类的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和提升状态类的氮泵的需求较小,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这些运动补剂不了解,大家更喜欢买一些用的人多的补剂,随波逐流的趋势很明显。

(三)通过对健身人群的运动补剂概念、类别、功能认知调查,发现他们的了解不够,甚至部分健身者把运动补剂视作药品,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坚决不吃。

(四)通过了解健身人群对补剂的性价比评价和使用补剂时的用法用量是否科学规范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健身人群还是很乐于接受运动补剂的,因为它相对于食补来说,方便快捷,在推荐好友使用方面,也表示会推荐给朋友。整体的大趋势是好的,就是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不能很好的把握,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的流行和谣言的传播。

(五)通过调查健身人群对健身补剂使用上的调查,发现他们对补剂的区分、用量、用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补剂的使用功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他们对营养知识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在自媒体(抖音、快手)和通过朋友推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去看一些书籍文献和论文,因为网上的知识总是稂莠不齐的,真真假假,有很多所谓的“网红”“大咖”所讲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的,或者并不适合我们自己,这就导致大家在补剂信息的获取上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准确性,进而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健身人群对于运动补剂的类别区分是非常不明确的,对几款常用补剂的功能也区分不清楚。 最后,即使选对了补剂,健身人群在补剂的使用时间和用量上也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的。

(二)建议

1.我国运动补剂企业营销传播方式老化,缺少个性化创新。品牌的营销传播更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不利于消费人群的接受。

2、我国运动补剂企业产品銷售方式较为多样,在实体店销售和网络电商销售中占有优势;但还需要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面临着如何合理管理实体店和网络电商的相互冲突,以及管控电商假货的泛滥。

3、国内所存在的运动补剂品牌在对客户的维护与售后服务力度上有待提高。对于引进的国外品牌,国内品牌方公司应该附上详细的中文说明标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品牌方省去了这个步骤,或是附上非常简易的中文说明,以至于消费者看不懂说明不能够正确的使用补剂,提示运动补剂相关企业在宣传产品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引导健身人群的运动营养行为,若只是关注企业效益,一味夸大产品功能,反而会使健身人群对营养补剂产生负面印象,从而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4、要规整健身从业人员的质量,严格健身教练培训制度,这几年量产的教练水平鱼龙混杂,只有有水平有专业的从业者才能带动会员和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5、建议健身场所的电视屏幕中放一些健身常识和营养补充小知识,取代传统的综艺节目和电影。

6、健身圈有这么一句话“健身先健脑”,在接触健身和运动补剂之前,健身人群也要学着做一些必要的功课,通过互联网、书籍、自媒体等方式了解自己不懂得领域知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一个懂训练、懂营养的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良性影响,如果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了,体育、健身产业才能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轰烈,李继斌.重庆市健身场所健身人群运动营养认知、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5(05):25-29.

[2]张芝源.山西省高校足球运动员营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运动,2017(14):13-14.

[3]钱华伟.大学生在健美运动中使用运动营养补剂的实验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2):88-92.

[4]刘超强,师全定.兰州市俱乐部健美人群运动营养补剂补充现状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165-166.

[5]宇辑.运动营养研究及应用综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23(01):16-18.

作者简介:苏航航 (1996),男,汉族,山东滨州市人,学历:硕士在读(硕士),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