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雪 饶冬梅
摘要:本文以济南市某三甲医院脑病科及康复科入院的6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病例研究,从进行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和常规的康复治疗两个角度,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进行研究分析讨论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关键词:脑卒中 运动障碍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1.研究背景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后果,是锥体系损伤导致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残疾原因。运动机能失调常表现为四肢瘫痪,程度不一。
PNF技术利用牵张、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再根据所有的个体存在尚未开发的潜能这一原则来激发出患者患肢的运动潜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脑卒中后根据Brunnstrom训练方法引出患者的运动,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正常的、功能性的运动模式过渡,并增加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刺激,遵循PNF治疗原则,动作由简易到复杂、循序渐进,使之能有效收缩协同运动中相关的肌群,其治疗的特征是注重整体运动,不仅仅是单一肌肉的运动,再利用对角线模式[1]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有的放矢和定期的康复治疗,帮助卒中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通过反复刺激来控制异常的神经兴奋,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
2.研究方法
将60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功能评定结果采取适合个人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患肢针灸、推拿等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项技术的作用、效果,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家属协同学习相关的康复训练,便于患者后期的家庭康复。
3.研究结果
比較两组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肌力等级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累侧运动能力,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实验组每项的评分恢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体现了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治疗的优越性(见表1)。
4.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技术和PNF技术的康复治疗手法,其治疗方法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有助于患者受累肢体的恢复,不论是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是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有显著效果。康复的目的是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促进患者受累肢体功能的独立性和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Brunnstrom康复训练对各肌群间起到了平衡协调作用,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发挥大脑的可塑性,降低肌肉痉挛,恢复机体正常运动模式[2]。Fugl-Meyer评分用来反映受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ADL)。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FMA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并且肌力的恢复也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的治疗是有显著疗效的,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和神经衰退等不良情况,有效改善愈后,提高生活质量。
5、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的数据对比显示,在脑卒中康复期进行以Brunnstrom技术结合PNF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影响。
Brunnstrom技术利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再结合PNF技术中的本体感受刺激和皮肤刺激,从而来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通过测试结果患者可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两者技术相结合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肢的运动能力,让患者看到希望,对患者心理和疾病的转归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康复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Wang D,Wong Ks.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huge burden,significant workload,and national priority[J].Stroke,2011,42(12):3651-3654.
[2]柏飞.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及步行功能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5):4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