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军
(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随着当前资源开发程度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日俱增,也就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而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系统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也在后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提升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也就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贡献积极的力量,提供稳定发展的基础。
地下水资源系统是互通互联的,当外部自然环境中一部分结构受到损害之后,地下水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如果其中含有重金属和病菌等,还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污水区域受到严重的大气污染之后,在水相和气相的边界层产生化学反应,引起水中三氮含量明显发生了变化,也就使得水体内部的自然环境与平衡状态遭到了破坏。后期引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有毒矿物质含量增多,这对于孕妇、儿童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引起严重的亚硝酸盐急性中毒事件。另外,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会在外部特殊的环境背景下产生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如果被污染的土体和地下水的硬度过高,饮用水的口感将会大打折扣,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随之而来,严重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呕吐、腹泻等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地影响。地下水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来自空气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多方面影响,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图1)。
图1 地下水污染实例
地下水资源也在工业生产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资源的质量也是影响工业领域生产效益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硬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地下水资源硬度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原本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而干净的地下水和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混合在一起之后,地下水的质量也就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也就引起了地下水资源的硬度改变。而我国大量的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之中都会用到地下水资源,必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地下水资源硬度和质量发生改变,工业制品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资源在长期使用中会腐蚀工厂的锅炉和管道,对于工业生产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耗,降低了整体寿命和各个部分元器件的使用时间。并且,在工业锅炉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为地下水的硬度大,锅炉中的水垢也会日益增多,导致消耗燃料的数量增多,也就使得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影响了企业最终的生产效益。因此,为了保证工业生产的质量和进度,需要及时对于锅炉中的水垢及时清理,在水垢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必要的化学药剂,也就导致了在化学药品方面投入增加,还有可能出现生产产品的质量大幅度下降的现象,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另外,地下水不仅仅会影响工业和生产的过程,在造纸业、酒厂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上,水资源的质量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地下水的质量提起足够的关注程度,将地下水的处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技术提升,保证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中也需要使用地下水资源,如果长时间使用碱性较高的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的工作,土壤的板结程度将会大大提升,农作物的正常种植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灌溉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较高,农作物的在生长过程中低于病虫害的能力将会大大下降,造成大面积虫灾的风险提升。对于粮食作物而言,长期利用含有硝酸盐的地下水灌溉,会影响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粮食作物的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对于蔬菜类作物而言,使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灌溉,会导致蔬菜的内部出现腐烂现象,蔬菜的营养价值不高,不能长时间运输,后期食用之后也可能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地下水中硫酸盐和氯离子的含量超出标准,农作物同样会受到影响,大面积减产和综合质量下降等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第一,地下水循环过程十分缓慢,仅仅通过自然净化很难解决当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因此,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解决好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效的保证。第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互联互通、相互转化的特点,需要做好全方位的保证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也保护地表水资源。河流、湖泊、海水资源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为了更好地治理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案,做好联防联控的治理体系,从而保证作业计划有着良好的可实施性,提升作业能力。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需要从上而下采取强有力的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也在多个方面进行行动治理和宣传教育的工作,使得公众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就更好地认识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必要性。需要在当前的生产和生活中充分认识到危机,也加大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做出贡献,提升工作计划的落实禄蠹。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完善地下水监测机构管理和检测技术,逐步建立起地下水污染保护和防治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控制体系。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在前期相关工作单位都充分认识到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学习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防治措施的优化制定工作,充分了解其工作的积极意义。与此同时,需要紧跟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节奏,不断调整法律法规中的具体细节,让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可执行的工作力度,使得法律法规真正可以推动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进行。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于地下水保护工作进行区域性的划分,建立起专门的地下水保护区域,实现高效的地下水管理工作。
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治理中,地下水库的修建也是十分关键的,大力提倡人们节约用水。对于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工作,减少过度开发利用出现水位快速下降的现象,减缓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所以,需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推广一水多用的理念,将浅层地下水资源代替优质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等,也就对于地下水资源实现了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利用地下水库对于暂时不用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储存工作,优质的工业冷却水、大气降水等都是重点对象,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工作提供有效的保证,促进长期稳定的发展。
建设专门的地下水灌溉水库,指导农民节约用水,限制过量的地下水开发工作。而在当前我国地下水的污染依然是十分严重的,提倡少水多用的思路,以表层水和浅层水作为使用的主要来源,保护好深层地下水资源,适当进行其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以满足各类工农业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回收饮用水的相关工作,将天然的工业冷却水、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利用的工作,将其进行过滤和有效的处理工作,再进行灌溉。合理的组织和处理对于地下水资源产生严重污染的农业污染物,保证按照污水处理的流程进行控制,防止其渗入到地下水中。及时做好农业灌溉区和农田中污水的处理工作,在保证农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工作,也就保证了地下水的稳定性,也需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在相关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等重要的工作,积极进行精准的地下水监测评估工作,避免地下水资源受到持续性污染。积极探索有效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做好环境水质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做好技术的提升。
在地下水污染源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好源头控制工作,进行污染源的寻找和治理,防止污水以各种形式流入到地下水中,实现污水和地下水的隔离工作,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需要对于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的工作,保证其达到灌溉标准,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对于化肥农药合理化利用,对于地下水项目的有效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也就提升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查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等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乱排放现象,这样就使得地下水污染在源头上得到了控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逐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被污染的地下水受到了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升重视程度,也就认识到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完善法律体系,为长期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