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霞,胡丽平,杨兵华
(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东明 274000)
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给予生态农业的产生极大的期待,也希望在各种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品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所以现在更多的人越来越青睐生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希望各种植物在种植期间都可以使用食物防治的技术,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并且在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收益的同时,保证食品的安全健康。
从内涵的角度分析所谓的生物防治,其实就是指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当中,农民利用生物界的知识,对有益生物植物抗性基因有效的应用,而且应用生物防治的目的在于避免农作物种植时出现病虫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研究新型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式具有较高的必要性,那么生物防治就是一种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案它是利用生物产物间以及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病虫害的出现。与传统的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方式见效时间比较慢,但是它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化学方面的影响,也不会存在化学药品残留的问题。虽然见效的时间缓慢,但作用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长,符合生态农业理念的原则和标准,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物防治的内容将能得到有效的拓宽。
因为与传统的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过程比较复杂,不管是在应用原则应用步骤还是应用注意事项方面,都有很多内容需要遵循,所以要想真正保证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使用期间就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分别为提前进行布局,其次是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因为我国的地域十分广阔,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众多的农作物类型,如果统一使用一种生物防治的方式,那么将会出现失败的案例。所以根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农作物的性质制定针对性的生物防治布局,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比如:在适合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地区,再将这两种农作物进行种植时,可以将其种植在一起,这不仅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得病虫害预防工作时,生物防治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方案,并且在农作物的种植方面应该提前进行规划,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世界每一种事物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规律,特别是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而言不管是在农作物种植的时间地点和程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规律,那么在使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也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操作保证防治的效果得以提升。我们都知道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在种植时都会受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的侵袭,导致农作物的质量受到消极的影响。所以在使用生物防治方案展开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要对不同农作物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掌握其病虫害的规律之后,才能按照实际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生物防治策略。所以不管在任何地区对任何一种农作物开展生物防治工作,都必须对当地的土地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特性,病虫害的特性等多项内容深入的了解,并按照这些指标综合考虑和研究之后提出合理的方案。
一直以来,在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农药都是其主要的途径,但是仅仅使用农药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仅会使得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升高,还会导致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因为在农作物上的化学物品残留会对食品产生安全性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甚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是用植物性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的植物性农药,其实就是指在植物当中通过适当的添加相应的元素,将其提炼成杀虫剂之后起到良好的杀虫效果,这种杀虫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和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除虫菊蚊香,采白花除虫局等等这些植物晒干并研成粉末之后,通过加入适当的水和中性粉,可以对蚜虫起到祛除的作用,其中将除虫菊蚊香点燃之后,挂到植株上,可以对金花虫和菜青虫起到防治的作用。
利用天然昆虫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应用在农业大棚的农作物种植工作当中,而且从使用的效果来看,可以发现天体昆虫防治的方式,与农业大棚的农作物种植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大棚具有分泌性的特点,引入昆虫的天敌之后,害虫一时间无法躲藏,这是天敌就可以对害虫起到消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因为不同的地区出现的病虫害方式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果工作人员未能根据该地区的病虫害特点类型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分析之后引入合理的天敌,那么出现天敌引入错误的情况就会导致整个大棚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在了解病虫害类型和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昆虫天敌。例如:蚜虫虫害可以利用瓢虫进行防治,如果农业大棚当中出现大量的蚜虫,那么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刺眼峰的引入方案进行防治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防治的效果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种植的成本。
利用生物以及生物代谢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种防治方案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副作用,对人体无害也没有残留的现象,不会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在整体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致病微生物的发展前景比较广泛。而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微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保证害虫停止进食细菌和真菌,并将这些制作成微生物制剂之后,随时随地进行防治操作。比如在对钻心虫和玉米螟等害虫展开防治工作时,可以使用黄绿绿僵菌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对黄瓜和西红柿农作物出现红蜘蛛的病虫害危机时,可以使用硫氧霉素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对一些病虫害类型比较多的区域,可以选择使用苏云金杆菌的致病微生物防治方法,因为这种杆菌进入到病虫害的身体中时,会对病虫的生产代谢系统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他们不会有精力继续对农作物进行侵袭。这种致病微生物的防治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使用方便。
因为除了病虫害的影响之外,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还有可能受到植物病毒的影响,这些病毒也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威胁。当某种农作物一旦染上病毒之后,这些病毒还会快速的蔓延,这对于农民而言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病毒防治方式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还会存在有害物质残留的情况。此时使用植物病毒的方式,将抗原基因组植入到农作物体内,就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毒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农作物病毒的出现。目前植物抗病菌基因技术已经在棉花等农作物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农作物时不会因为农作物种植期间的化学药品使用,而对自身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农民在开展农作物种植期间,必须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且尽量避免化学药品的使用。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可以提起到害虫病毒防治作用,且降低化学农药使用的主要措施,这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性的特点,在目前的农业活动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且在最近这几年也受到了消费者以及农户的欢迎。与化学农药的防治技术不同的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点内容是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率除此之外对于土地的负总率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所谓的负总率是指在对某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时,同时还可以种植其他类型的农作物。我国早在1951年就已经开始逐渐尝试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虽然这个使用的范围非常小,但是在防治螟虫的探索工作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之后,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提升,所以大规模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的进程不断加快,它可以更好的将农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改变,并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