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植物保护中农药应用技术与发展前景

2021-12-26 19:27:42陈云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害性生物农药植物保护

陈云超

(澄江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云南澄江 652599)

0 引言

农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底蕴与技术,早在原始社会时,就有基础的农业耕种遗迹,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更是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农业生产总结性科学著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传统的农业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制约影响,是阻碍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兴盛,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历史的经验表明: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衰则国家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的发展也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头等大事,但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农业的发展又谈何容易,“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教训,至今想来,依然历历在目,因此,农业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天时”,更要依靠“人和”。自改革开放以来,农药的应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病虫害的防治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为农业的增产增收也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当下的发展主流,而农药的大量应用,所带来的次生影响,尤其是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显然与这些绿色发展理念相悖,因此在新时代下农药应用技术与发展前景必须立足于“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开展植物保护工作,建立节约型的环境友好性社会,而这一切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共同推进农药应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2]。

1 农药应用的技术

1.1 正确认识农药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以我国目前植物的分布与种类而言,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分布地点的植物,在农药应用的技术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的植物,受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形象,也是大不相同的,同理可得,相同的农药,对于不同的植物,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在进行农药的应用时,必须充分了解农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的植物,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正确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现实的植物保护中,有些农药虽然应用的成效不错,使用过后农药的残留过多,当这些过多的农药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过后,远比一般农药使用过后的危害更大;再有,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使用农药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农药需要足够的水分进行稀释,而有的农药需要干旱加速其蒸发,在不同的季节,使用农药后取得的成效也是不相同的;其次,农药的使用还需注意病虫害的不同,同一种类的植物,在所受病虫害的类型方面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在进行农药的使用时,必须仔细分辨植物所受的病虫害,针对病虫害的类型进行适当的农药选择,万不可仅凭经验行事,照搬已有的方法或经验,而是应该深入调查,合理使用;最后,需要针对植物的种类不同,进行恰当的农药选择,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有农业经济作物和农业非经济作物之分,农业经济作物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大多指人体可食用的农作物,农药的残留会直接进入到人体体内,因此不能选择有机磷农药,应当控制用量和危害性,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农药,减少农药的残留,保障人体的健康。简而言之,在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时,需要多方面考量,针对不同的应用,进行合理使用[3]。

1.2 正确分辨农药的成分的危害性

农药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农业领域生产药物,古语有云:是药三分毒,当药物应用于人体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考虑其成分的危害性,对于农药而言,更需要考虑其成分中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在农药的具体应用中,为将农药对病虫害所产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常会选择一些含有“高毒性”的农药。这些农药的实际的应用中,也确实能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成效,但“高毒性”的农药在对植物产生作用的同时,也会在使用过程中传递给使用者,这些农药中的有些成分,可以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被排除人体体外,但大部分的“高毒性”成分却在使用的过程中进入人体后不能被人体自然排出,当使用者出现中毒的症状时,就是其中的有害成分吸入过多的表现,甚至有些浓度很高的农药原液,在使用过程中,只需稍稍接触皮肤一点点就能使人体出现中毒的反应,而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无法正确分辨农药中的有害成分的危害性,在使用时降低的警觉心理和警惕性。

为防止农药成分对人体的伤害,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的危害性,在农药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高毒性”的农药。即使必须使用“高毒性”的农药时,也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农药中有害成分的摄入。同时,做好农药的保管工作,按农药中有害成分的种类的不同,将农药置于适合保存的地点,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对自然环境和人体自身的危害性[4]。

2 农药的发展前景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下,绿色的循环经济成为当下的主流思想,而传统农药具有对自然环境污染程度大和对人体危害性大的特点,这显然与绿色的循环经济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有基于此,在新时代的农药应用中,必须紧扣绿色发展的主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绿色生物农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且生物防治与生物农药的有效结合,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新思路。

长久以来,为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在城市中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成为衡量城市绿化程度的唯一标准,但城市的绿化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种植的数量,更是绿色植物生长的质量,若是出现大量的绿色植物突然遭受病虫害的困扰,突然的大面积死亡,不仅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更是对城市形象的一种损害,但基于城市人口稠密和绿色植物种植过于密集的客观因素,对城市的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农药喷洒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是“弊大于利”的方法。

现代的新型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但方案的成效并不能仅仅只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各种保障性举措的并行,也是保证生物农药有效应用的基础,而这些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物农药的推广方面,受历史的经验所影响,普通大众对生物农药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有些可能对生物农药有所耳闻,但绝大多数可能会对生物农药一概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农药的推广与发展,是生物农药的推广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有基于此,在生物农药的推广过程中,应当借助大数据的多媒体时代的便利,通过不同的渠道,使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理念能够深入人心,为生物农药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生物农药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与传统的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更加的复杂,因为使用者在进行生物农药的使用时,必须仔细分辨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天敌的种类,在技术上要求更加严格,基于此,为更好的推动生物农药的推广与发展,就必须对生物农药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和技术上的指导,只有让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普及,才能真正消除大众对于生物农药的偏见,实现生物农药的切实取代传统农药,成为大众的首要选择[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植物保护中无论是农药应用技术还是发展前景,都必须紧扣时代的主题,实现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科技的进步,带动植物保护的进步,不断更新农药应用技术与发展前景的进步理念,切实带动植物保护的发展,为实现“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而助力[6]。

猜你喜欢
危害性生物农药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中国三峡(2022年6期)2022-11-30 06:15:20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44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矿产勘查(2020年3期)2020-12-28 00:27:38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铜钱草危害性的研究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世界农药(2019年3期)2019-09-10 07:04:04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01-06 23:30:42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10:16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今日农药(2016年7期)2016-05-14 23:08:23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今日农药(2016年6期)2016-05-14 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