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润娥 潘妤 李富强 潘国平 内蒙古清水河县林业和草原局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北缘,属浅山丘陵沟壑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境内土壤贫瘠,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400 毫米左右,多集中在雨季。由于气候和地形复杂,干旱、风沙、霜冻、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干旱、风沙灾害尤其严重,使当地立地条件差的地块乔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在这种干旱、高温、高寒的自然条件下,有些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却生长良好。例如乡土灌木树种柠条能适应干旱环境,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乔木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且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等优点。目前,柠条已成为清水河县灌木造林的主要树种,全县柠条林面积达70 多万亩。通过推广应用雨季柠条直播造林技术,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选择生长旺盛、没有病虫害感染的盛果期植株,以获取产量高、质量好的种子。
要掌握好种子的成熟期。因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种子成熟期也不一样。同一地区不同地形的植株,甚至同一植株不同方向的种子成熟期也各不相同,应先采阳坡、植株的东南方向,后采阴坡、植株的西北方向的种子。根据多年观察,清水河县柠条种子成熟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
荚果果皮变硬稍干,呈棕黄色,种子无浆,并能分成豆瓣,荚果里种子呈米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果实成熟到裂果时间很短,大约3~7 天。要做到随熟随采,否则荚果开裂、种子散落后很难收集。
将采回的荚果均匀地摊在地上,置于阳光下暴晒。荚果充分干燥后,用棍棒轻轻敲打,使种子脱落。然后继续晒种,直至种子干硬,除去荚壳和杂物,得到纯净种子。用当年新采的种子造林,不仅发芽率高,而且幼苗生长茁壮。将当年不用的种子贮藏,在入库前必须充分干燥,使种子的含水量降到安全贮藏所要求的水分标准,还要及时用磷化铝药剂进行薰蒸,防止虫害。
要选择籽粒饱满、有光泽、无病虫害且发芽率高的优良种子,最好用当年新采的种子。播种前应做种子发芽试验。
一般只要墒情好,春季、秋季都可以直播造林。但由于清水河县春季干旱少雨且多大风,春季直播造林墒情不理想,加之持续干旱少雨,往往容易发生闪芽或因干旱枯死的现象。多年气象资料表明,清水河县降水多集中在7~9月。因此,选择雨季抢墒直播造林效果最好,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应在透雨后的连阴天播种。黏重土壤应在雨后抢墒播种,这样不会因土壤板结而发生曲芽现象。沙质土壤在雨前或雨后播种皆可。一般播种7 天左右发芽出土,播种25 天左右柠条主根可达15~25厘米。
(1)穴播法
在固定、半固定沙地和平坦撂荒地,可以边整地边播种。按设计好的株行距,用锹或锄挖长和宽均为10~15 厘米、深4~5 厘米的小坑穴,每穴点播种子20~30 粒,注意种子要散开,以防霉变。每亩播种量0.5 千克左右,播后覆土,覆土厚度根据土质和墒情灵活掌握,黏土宜薄、沙土宜厚;潮湿土宜薄,干旱土宜厚。一般覆土1~2 厘米。覆土后,用脚踏实,稍加镇压。
(2)犁沟法
在坡度不大或较平缓的固定或半固定沙地、沟坡、撂荒地、退耕地,可沿等高线按设计好的行距,用犁从下而上耕翻两次,再按一定的株距在犁沟上半坡进行挖穴点播,每穴点播种子20~30 粒,覆土后轻轻镇压。
(3)鱼鳞坑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生荒硬夹地或坡度较大的坡地,因土质紧密、底硬,苗木难以扎根,应至少提前一季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沿等高线从上而下按设计的株行距挖长径50 厘米、短径30 厘米、深20~30 厘米的半圆形的坑,呈“品”字形排列。整地后,在雨季造林时将种子点播在防护埂的内侧,方法同穴播法相同,这样既可蓄水保墒,又可促进种子发芽,还能防止幼苗被淤泥掩埋。
柠条播种后3年内,幼苗生长缓慢,易被牲畜毁坏,应封禁林地,4年后可进行第一次平茬,以后每隔5~6年平茬一次,以促进柠条植株更新复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实现一林多用,获取饲料、燃料等。平茬宜在立冬到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前进行,在离地面2~3 厘米处截除地上部分。以防护林为目的的柠条林应采取隔带或隔行的平茬方法。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次性大面积平茬不利于保持林分的生态效益,应分次进行平茬。
柠条最严重的虫害是种实害虫,主要有柠条豆象、柠条种子小蜂、柠条豆荚螟等。清水河县柠条豆象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危害荚果种子,除用药剂防治外,最理想的方法是加强林分抚育管理,使植株茁壮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多年来,清水河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坚持“乔灌结合,以灌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把柠条作为全县灌木造林的主要树种来抓,通过推广应用雨季柠条直播造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工程质量,扩大了森林面积。柠条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恢复植被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