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江
(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政府,福建 三明 365100)
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是解放劳动力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不二之选,更是解决山区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问题的最优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福建省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查与对策进行研究。
根据实际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留守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的特点,纵向和20 世纪80 年代的劳动力素质进行比对可知,其非但没有提升反而略有下降,给高科技的农业机械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之下,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而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偏大、素质较低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山区农业生产愈发粗放,要想推广农业机械显然有很高的难度。
农村地区有效劳动力的大批量转移,使得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呈现出地多人少的特征,留守的部分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不断提高,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使得农业经营收益越来越低,农业种植作物的热情大幅度下降。再加上基础设施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更是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山区农村机械化基础设施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原有设备损坏严重的问题。福建省某县区的现有机械耕道全部里程仅为150km,而年久失修、不能投入使用的就有60km,能够支持机械化作业的耕道覆盖率不足30%,许多地块要想进行机械化作业十分困难。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种植园中,这一问题体现得尤其明显,施肥运输都靠人工,整体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不仅是福建省,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得如火如荼,土地流转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形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大量集中的特点。但是青壮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十分紧张,农机合作社未能如期建成。
相比平原地区农业耕地平坦开阔、面积充足的特点,山区农业耕地往往存在地形特殊、分布不集中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推广大型农机具,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山区目前的农机推广工作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没有考虑山区农业生产的特征、小型农机具推广不到位的问题,就会影响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进步。
首先,要根据山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农民生产生活的具体条件制订发展计划,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关键点,对当地主要种植的农业作物进行分析,推广最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农机具。其次,要始终坚持引进、示范、推广的工作原则,在小范围尝试的过程中确定实用性最强的机型,而后在山区进行大规模推广,保证农机推广的有效性。最后,还需要考虑山区农业生产耕地的特征,引进小型的农机具,从而避免大型机械在山区无法作业的问题[2]。
山区耕地存在分布不集中、作物种类多的特点,因此建立农机合作组织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根据农机作业量和农户种植面积,购进耕整机、播种机等,对于一些耕地面积小的村组,则应该尽快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完成耕种的统一化。对于耕地面积集中、作物种类统一的自然村组,需要根据作业环节培育以单项作业为主的农机合作社,鼓励有农机的农户在收取一定费用的情况下为乡邻提供农机服务[3]。
另外,还需要在发展农机组织的过程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金,促进农机组织稳定快速成型。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政府必须扮演相应的角色,坚持民办公助的工作原则,以提升山区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发展和标准化的关系,保证经营性和公益性共存的特征。以村为单位培养农机大户,通过政策、经济方面的双重支持,为农机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福建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不同级别的政府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的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要从配套设施、配套因素方面入手,如对种子化肥、机械燃油等进行补贴能有效提升农机经营引进的积极性。另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推广体制,为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必须服务于山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管理到生产后的处理三个步骤分别入手提供机械化服务,并且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咨询等给予最大化的支持,建立农机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努力、促进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同时,还需要根据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补贴政策。首先,要了解山区农民农业机械购买的特征,和平原地区区分开来,根据山区农业机械小型化特征,合理调整山区农业机械购买的补助范围,提升小型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比例,对适合山区丘陵、高坡梯田等特殊生产需求的手扶拖拉机、适合山区作业的多功能收割机等进行单独特殊补贴,从而解决山区农民收入低、资金紧缺的问题。其次,机械化管理山区大面积存在的作物,保证山区农业生产的最终质量[4]。
尽快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做好农机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保证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效果,确保农业机械推广总量的提升,对山区农业生产的方式进行调整优化,提升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水平,从速度质量和效益三个方面分别入手,带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另外,还需要着力加强农机队伍的人员培训工作。从乡镇农机技术服务人员、村组农机大户等角色的技术需求入手,定期举办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班,让有需要的人都能找到学习农机使用维修技术的机会,从而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低的问题[5]。
在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积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政策补贴力度,确保山区农户在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中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减轻农民的整体负担。另外,还应该根据山区的实际更新情况分析与改进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设备整体效率,满足山区配套设施建设,真正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高度重视农业机械设备结构的全面优化,大部分农业机械化设备都以大中型机械设备为主,缺乏小型机械设备,很难适合山区耕地环境。为此,要高度关注对小型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业机械设备研发企业加强对小型机械设备投入,确保研发出功能更完善、性价比更高的小型机械设备。通过引入小型拖拉机,代替现有手扶拖拉机,避免因为动力不足而造成耕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在农业种植期间,需要根据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全面分析,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应用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机械化整体水平,确保农机化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有效解决机械化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全程机械化发展整体规模。高度重视当前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且结合山区的实际条件开展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避免因为土地零散农业而导致机械化效率运行低下等情况。
高度重视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培训工作,确保广大农户熟练掌握农业机械化具体操作方法,使广大农户深刻感受到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势。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农民实际受教育水平进行分析,采取喜闻乐见形式将理论知识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讲解,通过模拟演练方法帮助广大农户全面把握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方式,增强机械技术培训效果。同时,还要积极促进新型机械设备的成果转化,与农科院一起全面分析,研发具有现代科技的农业机械设备,促进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发展。
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确保全体农户都了解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并提高推广的整体效率。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因地制宜地推广饲料搅拌机、小型打捆机等设备,加强畜牧养殖效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农机经营专业大户紧抓发展机遇,购买先进且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高度重视农机合作与交流,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策略原则。积极引入国际化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吸收并理解国际先进技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确保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另外,还要提升自主研发的整体水平,保证农业机械化操作效率的显著提高;要加强政府与农机制造商之间的沟通,针对农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反馈与处理,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确保实现各要素的有机配置。运用互联网销售农业产品,促进农业市场化发展。
山区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复杂性,尽快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必经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必须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对劳动力、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争取找到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