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海,肖建伟
(赣州金太阳科技林业有限公司,江西赣州 341000)
森林具有多功能效益,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提供各种林副产品,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必须重视加强造林、育林技术研究力度,渗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拓宽多功能森林栽培思路,全面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满足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
要想提高造林技术,则需规范林木种植工作,根据林木种类科学开挖坑穴,剪除根系捆绑丝带后再埋土种植。与此同时,应全面优化林木栽植工艺,据调查,当前最常用的植物栽植工艺包括人工植被栽培法、植生带培植法和液压喷播法等[1]。其中,人工植被栽培法是采取人工模式撒播种子,栽植灌木或者乔木。植生带培植法是将林木的种子夹在天然纤维垫或者多层次无纺土工织物内,然后直接将夹有种子的纤维垫或者织物紧贴于土地表层。这种方法能够扩大绿化范围,确保施肥的均匀性,起到保水作用,避免种子被冲走,植物成活率较高,植物生长态势非常整齐、良好,绿化效果极佳,植物后期修剪也极为便利。液压喷播法是启用液压喷播机在种植区域均匀喷洒树种、化肥、稳定剂、木质纤维及水与染色剂的混合液体。这种方法施工效率极高,施工速度快,人工成本低,植物种植密度均匀,能够有效扩大绿化养护面积。
要想提高造林技术,确保林木成活率,还应科学栽培乡土植物,这样有助于确保林木的成活,体现城市本土文化特色。从基本定义来看,乡土植物是指天然分布在当地,可以在当地原产,或者由外地引种多年,且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可以培育出优等植物种类。从总体上来说,乡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较强,价格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各地乡土植物大多具备区域文化内涵,可反映当地植物文化特色,例如,西部地区通常会栽种中国槐、桦树和松柏等耐寒植物。
需要注意的是,林木初期播种期间,应尽量将林木种植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和光照条件良好及接近灌溉水源的区域,为增强种子、小树苗和植株的抵抗能力,应施入适宜生长的肥料,做好灌溉工作和林地区域卫生处理工作,定期查找病源减除病虫害部位,以减少侵染源。另外,需要对树干基部进行涂白,这样不仅有助于控制病虫害问题,而且能够防预日灼与冻害。
除此之外,要做好植树造林技术评估工作,即开展林地立地质量、树种适宜性评价和生产力估计研究工作,兼顾森林质量水平提升措施,提出主要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好相应的评价模型,从而使植树造林工作更具科学性。同时,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展和造林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林业效益的增长、长效发展及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提高等方面入手,高效地完成造林评价工作,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更合理的造林技术管理机制[2]。
优化育林技术,必须做好林木修剪、灌溉与病虫害治理工作,改善森林透光条件,满足林木生长对光照和水源的需求,同时要适当增加土壤肥力以满足林木的营养需求。
要想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农药污染,则需大力推广土壤肥料在育林工作中的正确使用,所谓的土壤肥料技术特指科学开发土壤资源,运用绿色化肥与无公害农药改善土壤肥力,降低农药污染,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从技术分支来看,土壤肥料技术大致分为土壤技术和肥料技术两大类别,前者侧重于改善土壤结构与内容营养,后者主要包括施入有机肥料,实施农药减量模式,精准施肥,以此降低化肥污染,同步提高林木质量与产量,促进营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持续发展。
1)全面做好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优化育林技术体系,须引导广大林农认知该技术的应用效益,定期采取农业讲座、远程培训和现场示范等措施,让林农认识土壤肥料技术的价值与使用规范,同时要秉承绿色、安全和高效原则,引导林农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林业。绿色原则主要体现在不得使用禁用农药和高毒性农药,充分发展生态林业,改善土壤肥力,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培养人工混合林;安全原则包括农药使用的安全和农药对林木及周边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安全,农药的安全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关键;高效原则是指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有效改变长期依靠农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做法,科学生产和使用农药,节约资源,降低营林管理成本。推广土壤肥料技术可以有效保障营林质量安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降低营林生产成本,增加林业经济效益[3]。
2)在推广肥料技术的过程中,应做好施肥用量监测,全面掌握肥料使用情况,有效分析化肥农药污染问题,积极推广生态林业经济和绿色化肥的使用方法。同时,应大力推广土壤肥料技术应用典型和成功经验,让更多林农熟练掌握该技术使用方法。此外,应重视推广高效的喷药机械设备,例如,推广运用智能无人机、电动喷雾机等农业机械,有效提升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洒漏,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污染。
重视推广使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在传统林业生产中,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其污染性和危害性较强,会对林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使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能克服这一缺陷,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一般来讲,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人工捕杀、清理病虫害、灯光诱杀和防虫网等,方便快捷效果好;生物防治可以培养虫害的天敌或者培养致病性的微生物和生物提取的杀虫素、抗生素等,对人畜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信息时代,林业目标应综合采用讲座会谈、远程培训、推送微信公众号、贴吧论坛等多种方式为广大林农做好土壤肥料技术应用知识普及工作,同时针对不同林木推广相应的技术,这样能够增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用性,满足森林种群的差异性种植需求。除此之外,林业部门应结合集约型发展目标,不断改善营林生产经营模式,做好土壤肥料技术研发工作,为林业资源生产及土壤肥料技术推广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鼓励林农将该技术投用于营林活动中,并给予林农适当的补贴[4]。与此同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引导广大林农积极配合土壤肥料技术推广活动,通过制定和启用相关激励机制对使用土壤肥料技术的农民予以物质奖励,以此达到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应用目标。
营造良好的森林系统,提高林业效益,必须注重林业的科学发展,在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基本工作。
1)树立好生态环境优先、营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两方面入手,给予林业发展足够的重视,丰富林业生态环境及其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路径,避免影响营林效益。
2)通过对林业科学发展的思考,使环保理念在营林经济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促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科学发展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加营林效益的同时满足生态环境科学保护要求。
3)将有关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重要性方面的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地参与其中,满足林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进而为营林经济发展效果增强与水平提升提供专业保障[5]。与此同时,应正确实施关于森林环保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计划,强化人民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给予营林经济发展更多支持,促使二者能够处于协同发展的状态。
4)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创新、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科学引导的思考,可为森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营林经济发展思路拓宽提供必要的支持,最终达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目的。
全面优化林业生产结构体系,提高造林技术,应重视规范林木种植工作,根据林木种类科学开挖坑穴,剪除根系捆绑丝带后再埋土种植,并着重优化林木栽植工艺;要做好育林保护工作,改善森林透光条件,满足林木生长对光照和水源的需求,做好林木修剪、灌溉与病虫害防治作业,通过推广土壤肥料技术来发展生态林业;要树立好生态环境优先、营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