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琴
(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27)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制造业也将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升级为现代化高科技制造,企业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精尖专业人才。而大多数院校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数控等相关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脱离现代企业的需求,忽视了与真实生产实践有效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机械装备类人才培养既要顺应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意义重大。
职业技能指的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一种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利用知识和经验执行某项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在职业技能形成之后,学生能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领悟。通常可以将职业技能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主要指的是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如工作方式、设备仪器操作能力、工作方案的认知等;二是方法技能,主要指的是独立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即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的方式完成判断与决策过程,从而获取并利用信息;三是社会技能,主要指的是人际交往和合作协调能力,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实现自我发展。学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在职业岗位上从事各项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往往体现的是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点。以机械装备类专业为例,该产业的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分工也越来越细,新工艺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所以熟练应用机械设备的能力和元器件识别选择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下,对于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也应该成为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点,无论是基于日常的实训教学,还是基于未来的岗位工作,都需要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其具有社会服务能力[1]。
毋庸置疑,当前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专业实训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并逐渐扩大知识层次,是职业技能熟练化的实践教学。专业实训就属于后一类实践性教学,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并培养职业素养,获得专业特长。学生的技能形成往往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单一的技能练习逐步发展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从理解简单知识到掌握复杂内容。前期主要工作是针对学生展开认知实训,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初步认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展示与机械设备有关的相关理论;中期则开始针对学生实施技能实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各类仪器设备的方法,并了解其各种基本性能,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并且感受专业的工作现场氛围,培养其技术操作能力;后期则是开展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并可以参与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岗位见习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员工角色,就可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提炼,正确处理岗位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对现有实训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就需要突破原有的人才教育瓶颈,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框架,让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者,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计划和职业培养计划。具体来说,应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将实际岗位工作的各项程序引入到实训课程当中,借助项目载体来模拟工作训练模式,让实训的工作氛围和岗位工作保持一致。在明确实训任务并制定实训计划之后,开展任务实施和过程控制。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无论是单向还是综合的机械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应成为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从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技能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职业定向性和职业针对性,让技能实训能围绕职业需求展开,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展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2]。例如,在学习机械加工基础的有关课程时,就可以将教学计划进行分解,确定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第一阶段为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包括企业常见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方案,让学生了解常用量具和夹具设计方案;第二阶段为钳工实训,包括使用钳工设备、掌握划线技术、锯削技术、螺纹加工技术、研磨技术和装配技术等;第三阶段为车工实训,在了解车床基本操作原理的前提下,学会车刀刃磨、车削内孔、车削圆锥体、车削螺纹等;第四阶段为焊接加工实训,了解焊接设备的使用和安全生产要求,学会板与管焊接和管与管焊接技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确定项目计划,基于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模式训练。
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往往是针对某项操作技能进行反复训练,依靠熟练度来达到掌握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培养了实践能力,但是在能力培养方面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之间会存在明显脱节,所以此类实训教学培养的学生无法灵活应用有关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实训技能和岗位工作联动起来,可以通过企业岗位分析的方式,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实训内容,按照社会需求来制定实训方案,让实训教学和工作之间产生密切联系,设定专业载体来辅助实训项目。
综合来看,生产机械类产品要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在确定工作任务和制定解决方案之后,才能实施具体的过程与质量检查控制。在分解每个阶段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开展教学程序设置,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实训项目应该包含实训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从而将教学模块进行综合串联,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训熟练掌握知识点,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互相迁移。与此同时,项目的难易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机械加工基础内容当中,就可以围绕钳工生产实训课程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学会微型台虎钳的制作和装配,将各类单项技术(划线技术、锯削技术、螺纹加工技术、研磨技术和装配技术等)串联形成综合性技能[3]。
跨层次合作模式的重点在于将培训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基本理论阶段与技能教学阶段、专业项目实训阶段、复习巩固等。其中理论和技能教学阶段指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这一阶段的实训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完成专业项目的基础知识掌握。而实训阶段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复习巩固阶段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不断地加深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类操作进行分解之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示范讲解,或是让学生展开操作示范,必要时可以通过操作竞赛和技能大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能力展示。总而言之,专业项目实训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教师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每个项目结束之时开展相应的测试和检查,采取个别辅导和总结式的教学方案配合分层管理策略和小组管理策略,建立跨层次合作和竞争互补评价体系准确把握时序进度,发现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4]。
实训结果评估对职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机械应用相关的知识在项目实训教学实施中会面临各类问题,如因设备问题或刀具问题等因素干扰,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与设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此时为了让完成的实训项目和设计的实训项目在质量上保持相同标准,就需要通过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案对实训结果做出评估。以台虎钳制作装配为例,如果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当中了解到工作质量和数据计划中的某些参数设定不符,那么需要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做出改正和反馈,调整进度,完成方案修订,最终让实训项目质量与计划质量保持一致,得到期望结果[5]。作为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应该秉承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类评价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反映出个体在多个方面的发展水平[5]。
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理性,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与积极人格特质。优秀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就像一座冰山,浮于水面之上的是个人的基础知识,在水面之下隐藏的部分则是个人品质和行为动机等。笔者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应该构建以专业能力为要求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械装备类专业学生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