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超
(济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山东济南250021)
种业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也是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源动力。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专业科研机构为依托,重点推进现代种业产业振兴,建成了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全市具备生产经营许可的作物、畜禽种业企业近百家。通过聚合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全力打造良种研发生产核心地、种业龙头聚集地、世界良种交易集散地,逐步将济南市塑造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种业之都”。
2020年,济南市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达到62家,其中,粮食种子生产企业18家、蔬菜种子生产企业34家,销售种子近7万t,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济南市规模以上蔬菜育苗生产单位超过40家,育苗能力在千万株以上的有21家,蔬菜种苗年育苗能力达到7亿株,产值3亿元;其中,山东安信种苗、山东伟丽种苗年育苗能力过亿株。济南市畜禽良种企业发展到35家,其中山东和康源生物公司产值达到1.3亿元。畜禽良种产业全年出栏种畜11余万头、种禽2.6亿只,冻精220万支,产值达到6亿元。
现代种业发展,保障政策先行。在实施良种产业提升工程的基础上,2018年济南市出台了《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将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和畜禽良种纳入“农高种业”作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每年列支1 500万元予以扶持。济南市还出台了《落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支持政策的若干措施》,在设施用地、税收、水电、主体培育、品牌打造、融资担保、保险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政策倾斜。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资金向现代种业产业聚集,近5年来,投入财政资金超过7 000万元。
科技创新是现代种业的基石。济南市积极提升现代种业产业科技水平,搭建了全国蔬菜种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蔬菜工厂化育苗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地方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莱芜黑猪研究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现代种业科技平台;每年列支专项财政资金,组建了由国内顶尖专家领衔的14支现代种业及相关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运作体系,为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全市育成审定品种70余个、通过登记品种百余个,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国家、省级奖项,获得专利100余项,制定技术规程标准30余项。
展示示范是现代种业良种推广应用的关键。济南市高度重视现代种业良种的推广应用,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展示示范中心为抓手,倾力打造商河、长清两个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每年集中展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1 000余个,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蔬菜)4 000多个。在历城区建设了济南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评价平台和中国蔬菜协会投入品测评中心,在长清区投入近5 000万元,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建设了集“测定、拍卖、示范、推广、科教、展示、交易”为一体的山东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济南市推行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品种展示评价推广经验模式,被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宣传推广。
济南市连续多年承办了全国种子“双交会”、全国蔬菜登记品种现场观摩暨山东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全国蔬菜种苗大会、山东省植保双交会、山东省猪业博览会等国家级、省级大型展会。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帮助下,2019年实现了全国种子“双交会”永久落户济南,与“种博会”“山东植保双交会”同期举办、一站式服务,创新实施了“场馆展示”+“田间展示”发展模式,丰富了区域交流合作,放大了展示示范功能,实现了规模和影响力叠加倍增。
一是种子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年销售额1 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占比不到20%,其中山东金种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而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24家,占比接近1/2。二是种子电商发展不快。从事电商的种子企业均为蔬菜种子企业,传统粮食种子企业均未涉足电商领域。
一是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全市设施蔬菜商品苗需求量常年稳定在15亿株以上,目前蔬菜种苗年育苗量7亿株,仅能满足总需求的1/2,且济南市所产蔬菜种苗近半数供应省内其他城市及外省,实际缺口较大。二是科技含量有待提升。蔬菜育苗产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现代化程度较大的行业。目前济南市应用现代化育苗温室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施设备的育苗企业仅有两三家,大多数生产企业所用技术和设备还较为传统,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偏低。
目前,济南市种畜禽生产主体普遍弱小。种禽出栏1 000万头的企业只有山东和康源生物育种股份有限公司,大多种禽企业出栏在300万头以下,种畜方面只有鼎泰牧业、山东成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栏超过1万头。
针对以上问题,围绕生产规模提升、电商销售扩大,推进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利用3~5年时间,年销售额5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生产企业发展到5家左右,电商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一是支持中小种业企业扩大规模,通过更新种子加工、仓储和配套服务机械设备,提升种子企业制种水平,重点培育年销售额在5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生产企业。二是鼓励传统粮食种子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份额。
围绕生产规模和技术提升,推进蔬菜种苗产业发展。利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年育苗能力在5 000万株以上的蔬菜种苗企业,年育苗能力达到20亿株,育苗生产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支持蔬菜育苗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增加育苗生产面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单位生产效能,年育苗能力提高到10亿株。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引导鼓励育苗企业加大在育苗关键设施、设备、技术及方法上的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合作。进一步普及应用高科技含量生产设施设备,加快组培快繁技术应用,提高种苗生产科技水平。
以打造大型种畜禽企业为重点,利用3~5年时间,培育出栏1万头以上的种畜企业10家,出栏1 000万以上种禽企业5家。在继续支持奥克斯、鼎泰牧业、和康源等大型种畜禽的基础上,扶持一批种畜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打造畜禽种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