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例调研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究
——以嵊州市三界永明专业合作社为例

2021-12-26 05:36:53童华峰
南方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界跨区机收

童华峰 , 袁 勇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近年来,各地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1]。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2],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和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有效载体[3]。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主要任务,其有效运作有利于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4],有利于实现农业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大农业的对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基本情况

嵊州市三界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12月13日,占地面积2 000多m2,建筑面积3 000多m2,并拥有专用停机库5 300m2;注册资金106万元,经工商注册登记农民社员111人。现有耕、种、收、烘等各类大型农机具298台套,自走式喷雾喷杆机、无人植保机等各类植保机械58台套,创建了市级粮食烘干中心和市级育秧中心,建成浙江省首家区域性维修服务中心和三界农合联——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作社的服务领域涵盖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植保、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机销售、维修,无人机共享租赁等。为合作社成员、周边农户及其他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等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

合作社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粮食生产服务组织”“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机维修示范点”“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站(点)”“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三十佳优秀创新示范农机合作社”等荣誉。

2019年合作社总资产为2 765.7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2 356.65万元,年作业面积2万多hm2,年经营收入1 282.58万元,入社农户人均收入为6.23万元,比非入社农户年收入高出3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主要做法

近年来,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服务内容,创新经营理念,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2.1 因势利导成立合作社,做大做强机收跨区作业

合作社创始人郑永明1996年开始从事机收跨区作业,在农机行业中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农村里都是“看样经济”,随着从事机收跨区作业的机手日渐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作业信息不灵,收割机购置、维护成本增加等原因,单家独户跨区作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小舢板”已难抵大风浪,亟须通过抱团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郑永明为此主动联合叶剑荣、张云根等12名社员合作成立了绍兴市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嵊州市三界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通过机具、信息、资金合作共享,作业业务得到扩大,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克服了以前跨区机收单打独斗存在的信息不灵、业务不足、保障不力等难题,社员效益大幅提升。在此影响和示范下,周边农机户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吸收这些农机户加入到社内,目前社员已发展到111名。

合作社在社员和收割机群规模扩大后,不仅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队行动、统一调配机具,更是在提高维修保障能力上着力进行了提升。合作社为机收作业队配备了随队维修服务车,并配齐配件、配足维修技术人员。机收作业队作业到哪里,服务车就跟进到哪里,全天候24小时待命,从而使社员能安心、放心、专心地投入到跨区作业。

合作社以诚信、优质、优价的服务,在跨区作业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取得了农户的信任,作业范围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作业时间从每年的5月到11月,作业面积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1.437万hm2,服务广大农户的同时,合作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2 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农户提供保姆式托管服务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决策部署精神,合作社在继续做大做强机收跨区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筹集资金发展粮食生产高新农机,现已拥有耕作、种植、收获、烘干等各类大型农机具298台套,自走式喷雾喷杆机、无人植保机等各类植保机械58台套,建成了市级粮食烘干中心和市级育秧中心,作业项目从收获延伸到粮食生产的耕作、育种、栽插、植保、烘干等全程环节,为合作社社员和三界镇及周边乡镇提供保姆式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户只要交付一定的服务费,放心地将田地交给合作社来管理和经营,待收获烘干后收取粮食。合作社多年来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收费、专业的经营为广大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范围和面积逐年扩大,目前不仅社员入社的400余hm2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为三界镇及周边乡镇的3 413hm2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社会化大市场与单机独户小作坊之间的矛盾,为政府部门排忧、一家一户解难,在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之间搭起了纽带与桥梁,为三界镇及周边乡镇实现粮食生产“机器换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突出的主导作用。

2.3 发展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提高维修保障能力

随着合作社机群规模的扩大和高新农机的大量引进,农机维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周边农机户和其他农机经营组织也面临着维修难和配件不足的问题,农机维修需求也较为迫切。为此,合作社于2008年兴建了一个建筑面积达3 000m2的集农机维修、售后服务、配件集散、二手农机交易、用户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区域性维修中心。在全体社员的努力和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的扶持下,合作社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了“浙江省首家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站”“全国农机维修示范社”。合作社同久保田、洋马、LS乐星、樱田等国内外著名农机生产企业签订了厂社合作、强强联手、服务农机的协议。

合作社将维修中心作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金字招牌,确立了以维修质量立足于市场、以社会效益取信于农户的服务宗旨,在农机维修业界树立了品牌。维修中心常年配备价值200万元以上的配件,确保满足农机维修的配件需求。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和最佳质量为农户提供维修技术支持。如每年在春耕备耕期间,合作社积极做好社内拖拉机等农机具检修维护工作,确保每一台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同时向全社会提供维修服务,得到了本地及周边县市,甚至远至温州、杭州等地农机户、农机经营组织的高度认可,不少农机户用货车载着农机具慕名而来。

2.4 探索实践无人机共享共用新模式,示范推广新技术新业态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传统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如何与互联网前沿技术有机融合,这是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郑永明从共享经济中受到启发,借鉴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大胆探索实践了无人机共享共用模式。

合作社通过考察,选择与河南一家无人机和农药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无人机共享租赁业务。同时,合作社通过阳光工程组织100名本地农民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这些具有无人机操作资质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租赁无人机,只要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一下合作社的无人机租赁专用二维码,并支付5 000元押金,即可领走无人机进行植保等。合作社在后台可以实时观察到租赁者的作业情况、作业地点及作业面积,按当天的作业面积以75元/hm2的租赁费在押金中扣除租赁费(每天作业面积有最低量要求);当押金低于一定金额时,会自动向租赁者推送要求续费的通知;租赁者作业结束,归还无人机至合作社。经合作社检查无人机无损坏,即完成本次租赁。合作社及科技公司还可对租赁者在无人机使用和农药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无人机共享共用模式,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和农机服务空间的拓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思路,在农机业界开全国之先河。2018年5月,中央二台“第—时间”以《嵊州永明农机在全国首创植保无人机共享模式》的新闻对此进行了详尽报道,作为农机推广应用和拓展服务空间的创新举措引领全国潮流。

合作社还建立了新型农机展销中心,向农民展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提供新型农机销售服务。2016年,又同三界镇镇政府联合建设了三界农合联——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还专建了永明农机服务站。2020年3月24号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特地到三界农合联下乡指导,对合作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认可。

3 愿景与启示

1)愿景。合作社将进一步创新,不断引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一是要拓展空间,服务产业不再局限于粮食产业,更多地向蔬菜、果园、茶叶、香榧等多产业发展;二是拓展功能,在开展精深加工、创新品牌建设、做好销售服务、延伸合作链条上下功夫,增强合作社活力;三是拓展业务,在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开展农机销售、金融服务、农机培训等业务,增加服务效益;四是拓展对象,进一步加强与家庭农场的合作,找到两者契合点,实现效益共赢、效应叠加;五是拓展技术,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传统农机上的应用试验,探索无人驾驶技术。

2)启示。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姓“农”,必须扎根于农村、服从于农业、服务于农民,这既是其使命担当所在,又是其发展基础所在,为农服务、社会效益为先的初心必须坚定而不可动摇;二是合作社的运营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新机具新技术不仅是开展业务的手段,更是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的利器,依靠科技谋发展的思维必须坚定;三是合作社的基础是“合作”,无论是内部社员,还是外部服务对象,都应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三界跨区机收
浣溪沙·自嘲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镜子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44
跨区取件的困扰
中国储运(2019年1期)2019-01-09 06:57:54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沉浮作品
国画家(2016年4期)2016-08-22 01:48:15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新农业(2016年19期)2016-08-16 1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