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提升赣南山区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思考及建议

2021-12-26 05:36:53刘文辉毛同晖杜茂金
南方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稻谷集体经济农机

刘文辉 , 毛同晖 , 杜茂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近年来,赣州市农机合作社取得了一定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村集体经济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农业生产组织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客观了解赣州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近期,赣州市委改革办联合安远县委改革办以及市农机局,采取“解剖麻雀+面上调查”的方式,深入安远县双芫乡双芫村,调研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提出如下思考及建议。

1 基本概况

双芫乡双芫村地处安远县北部,有9个村民小组、2 230人,耕地1 230亩,山林1.22万亩,属典型的农业山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98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2020年,为推进粮食生产,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30万元,创办了双芫乡金诚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微耕机、插秧机、稻谷烘干机等“一条龙”农机设备,为本村及周边群众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成为全县运营较好的一家农机合作社。

2 农机合作社创办背景

双芫乡双芫村“两委”选择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1)耕地撂荒较多,粮食增产扩面难。近年来,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农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各地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偏远地段的耕地交通不便、设施不全、条件不好,撂荒严重。2020年前,双芫乡撂荒耕地面积达1 335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3%,远离聚居地、基础设施薄弱的耕地普遍撂荒。解决撂荒难题,成为推进粮食增产扩面的重中之重。

2)可用资源缺乏,集体经济发展难。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需要资源储备或者支柱产业,但双芫乡地处贫困山区,既较少可利用资源,也没有支柱产业,难以创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过于依靠烟叶税返还、土地增减挂、天然林补助等资金“输血”,持续性不强。前些年,双芫乡各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双芫村收入也始终在七八万元左右徘徊,来源渠道狭窄,增收后劲不足。

3)青壮劳力流失,农业机械推广难。安远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双芫乡、塘村乡、龙布镇等北部乡镇尤为严重,外出务工比例高达50%以上,双芫乡双芫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720人,占全村青壮劳动力的72%,留守农村的主要为“386199”人员,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思维较固化,对农业机械接受程度不高。同时,农户单独购买农用机械资金压力大,利用率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农机普及率不高。据统计,2020年前,双芫乡全乡只有微耕机8台、插秧机2台。

4)晾晒场地不足,粮食品质提升难。随着乡村的建设发展,原有的晒谷场地急剧减少、功能弱化,农村群众普遍利用门坪空地、农村公路等场地晾晒稻谷。由于受光照、天气影响大,稻谷未充分晒干水分极易发生霉变,门坪空地、农村公路等场地晾晒稻谷也极易夹杂石子、遭受车辆碾压,既影响稻米口感,又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3 农机合作社服务内容

双芫乡金诚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双芫村村支书领办并负责管理,以稻谷烘干为核心,为当地群众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的农机服务。

1)提供经济便捷的烘干服务。合作社采购最新的烘干机械,每天可烘烤6万斤稻谷,每次烘烤仅需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完成烘烤后,烘干机进行半自动封装和储存,粮食损失率可控制在1%以内,远低于传统方式晾晒下10%左右的粮食损耗。粮食收割后,合作社安排车辆运送、烘干、封装,每100斤稻谷仅收费20元。

2)提供全程无偿的技术指导。合作社定期不定期聘请农业专家和种粮能手免费给社员提供在翻耕、浸种、育秧、施肥、除病害等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提供土地流转、劳动力供需、农资价格咨询等各类信息。对有余粮出售需要的,合作社统一对农户的粮食进行收购,统一联系商户销售。

3)提供多元实惠的农机服务。为更好地为农户粮食生产提供机械化服务,合作社不但做好稻谷烘干主业服务,还采购了翻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碾米机等一系列有关粮食生产的农用机械,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中的一体化机械配套。全村群众既能通过租赁的形式使用农机,也可以直接购买农机服务,满足了多元化的农机服务需求。

4)建立存取自由的“粮食银行”。针对农户家中粮食存放不便的困难,合作社创新建立“粮食银行”。社员支付较低费用即可将烘干后的稻谷直接存放在合作社,既可“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也可“余粮变现、无息贷粮”。目前,共有16户农户在合作社寄存了8万余斤稻谷。

4 农机合作社创办成效

1)有效促进了粮食生产扩大化、经营规模化。通过合作社在粮食生产全过程中提供的农机服务和后续服务,降低了粮食生产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益,有效激发了农村群众参与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20年,双芫村全村粮食生产面积较2019年增加10%,开发了300余亩撂荒土地,新增耕地40余亩。在该村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全乡粮食生产面积较2019年增加25%,土地撂荒较往年减少1 300亩。全乡粮食种植大户25户,同比增长15%;10亩以上的种植户有252户,规模集中种植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56%,同比增长18%。

2)明显提升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现代化水平。通过合作社采购农机提供各类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户在粮食生产上“单打独斗”、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抱团取暖。特别是机械化耕作,农户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对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意识更为强烈。目前,80%以上的村民在粮食生产中接受了农机服务,近70万斤的稻谷通过烘干机实现“颗粒归仓”。

3)有力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和渠道。针对山区因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造成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状况,由乡村集体争取资金或集资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以合作社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各种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并将服务范围延伸扩展至周边6个乡镇26个村,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年来,合作社净利润近7万元,双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5万元。

4)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治理基础。合作社是村集体创办的,并且能提供农机服务、创造营业收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关注。村民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合作社的管理和监督,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高涨,形成了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村“两委”班子以合作社创办为契机,全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部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村干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持续增强。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双芫乡双芫村通过村集体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赣州市推进农业机械化升级、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一个较好案例。其有益尝试表明,在赣南丘陵山区劳动力少、土地零星分布、传统耕种效率底的现实情况下,要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组织化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短板。针对其发展现状及调研中反映的问题,由点及面,为推进赣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针对农机合作社总体尚处发展初期、管理粗放、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运营较成熟家数不多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加强跟踪、指导和扶持,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而对空壳社、常年不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有关部门予以清退,不再享受相关政策。同时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培育。

2)针对现行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有“名”无“实”等问题,建议有序引导各县以乡或以地域为单位组建联合农机合作社。相对于单一的合作社来说,联合社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种类更加齐全,能在营销网络、技术指导、生产设备、产品品牌、土地等资源上进行合理配置和共享,更好地为农户提供服务。

3)针对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少、年龄普遍偏大、专业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建议组织、人社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比例,通过“三支一扶”、定向培养等形式,招录一批专业大学生充实到乡(镇)。同时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针对一些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资金较为紧张,亟需银行扶持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倾斜,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相关信贷支持政策。

猜你喜欢
稻谷集体经济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 08:41:35
谦卑的稻谷
科教新报(2021年39期)2021-11-04 16:11:52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不一样的农机展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田野稻谷香
春节过后 稻谷行情稳中趋弱
新农业(2016年14期)2016-08-16 0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