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江
(河南工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或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它是由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托相关功能服务平台支撑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国内外研究表明,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趋势。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涵,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技术创新是产业集聚区进行产业升级、抢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业聚集区能否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其能否发展壮大。
新乡市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对新乡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新乡市政府如何加大关于提升产业聚集区创新能力的政策支持是新乡市亟须解决的问题。
截至2020年,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稳步提升,道路、供水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日渐提高,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截至2020年四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不含长垣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已达198万m2,已开发面积达135万m2,同比增长1.5%,占规划面积的68.2%。
截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9%,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仅次于郑州、许昌、平顶山。全省范围内,除郑州、许昌、平顶山、新乡、濮阳等五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同比有所增长外,其余城市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总计884家(不含长垣市产业集聚区),总量位居全省第7位,占全省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的5.6%。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位于全省前6位的分别是:郑州共2 208个、商丘共1 301个、洛阳共1 138个、南阳共1 134个、信阳共1 039个和驻马店共990个(均不包含直管县)。
1.3.1 2018—2020年经济规模总体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25个产业集聚区(含专业园区,不含军工和长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同比增长10.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1.9%。2020年全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同比增长1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7.7%。
1.3.2 后疫情时期经济恢复持续向好
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5%,与上半年相比,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全年来看,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由1—7月的2%增加至1—12月的6.2%,累计增速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后持续稳定增长。
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3%,与上半年相比,提高了20.8个百分点。全年来看,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由1—3月的-15.1%到1—8月的-0.6%,降幅减少,由1—9月的1.5%到1—12月的3.3%,不降反增,且增幅逐渐增大。
以上结果表明,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正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日趋向好。
2020年新乡市产业集聚区技术开发研究中心4家,其中省级3家;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233家,其中省级72家,国家级7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364家;专利申请数为2 246件,同比增长240件;专利授权数为1 449件,同比增长273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建筑面积达56.33万m2,累计孵化项目942个,同比增长94个。
全市各产业集聚区发展不均衡。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四上”企业数量为215家,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为115家,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四上”企业数量为110家。这三个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位居全市前3位,占全市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总量的49.8%。
从增速上看,封丘县产业集聚区、辉县市产业集聚区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11.9%、5.8%和4.0%;新乡电源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新乡市桥北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与上年同期持平;卫辉市产业集聚区、新东产业集聚区和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分别同比增长9.4%、5.2%和4.8%;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和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29.2%、21.1%和16.1%,远高于全市(4.9%)及全省(-1.1%)的平均增速。
虽然各集聚区力抓主导产业的意识在增强,大部分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也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但主导产业不突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一些产业集聚区没有长远眼光,只要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不论是否与该产业集聚区关联紧密,都引进过来,这使得集聚区产业构成混乱,企业之间缺乏产业配套能力,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及上下游合作的关系,没有形成集群效应[3]。
新乡市产业聚集区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高技术性、高成长性企业。但总体来看,新乡市产业聚集区企业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质量优、性能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很少,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更是少之又少[3]。
2019年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结果显示,新乡市星级园区占比位居全省第16位,比例为16.7%,低于全省平均比例(62.6%),仅高于濮阳(11.1%)和安阳(12.5%),远低于焦作、商丘和许昌的星级园区比例及层级。12个产业集聚区中仅有2个星级园区,分别是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二星级)和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一星级),没有三星级及以上产业集聚区。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趋势。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涵,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目前新乡市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衔接不够紧密,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比较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滞后,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政府应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严格按照产业集聚区批复规划开发建设。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各地结合财力状况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投入力度。强化精准招商。推行公司化招商,产业集聚区可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并根据招商业绩进行奖励。通过一系列的统筹规划,使得各集聚区均衡发展。
各产业集聚区要立足自身条件,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和见效快的标准,着力引进和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链,使产业集聚区发展由企业集中布局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应鼓励、引导、支持集聚区中小企业顺应消费者对高品质、高性能消费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与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提升产品性能品质,全面推动产品升级。
政府应引导各产业集聚区按主导产业分别确定2~3家龙头骨干企业,在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引进、重组合作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培育成为带动力强的引领型企业。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深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每年在全市产业集聚区选择一些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测诊断,培育形成若干个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
加强研发投入是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的核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新乡市应鼓励、激励企业加强对研发的投入,通过研发提升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能力。同时,技术创新需要人才去完成,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吸引、稳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为人才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既能招得来,又能留得住,营造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