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技术在四川蚕桑综合利用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2021-12-26 05:36:53赵帮泰梅林森叶江红吝祥根
南方农机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蚕桑园桑树

张 勍 , 赵帮泰 , 梅林森 , 叶江红 , 吝祥根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 成都 610011)

四川省作为蚕桑大省,其蚕桑产业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全省超过50个基地县(市、区)发展有蚕桑产业,2019年全省桑园种植面积220万亩,较2018年增加4.3%。随着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机械化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对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栽桑养蚕以及微观的蚕房、环境等某个环节上[2-5],鲜有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将针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1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形式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形式及载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桑树资源、蚕资源和养蚕设施的综合利用四大类型,其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衔接农村环境,积极打造乡村观光旅游,实现蚕农增收。

1.1 土地资源综合利用

桑树的栽植多采用“6215”的宽窄行模式,桑树宽行行间距2m左右,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而通过合理间作其他农作物或发展种养结合等,能有效提高桑园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而提高土地的整体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目前,桑园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较为成熟的模式主要有桑—菜、桑—药、桑—草—牧、桑—禽、桑—粮等。

1.2 桑树资源利用

桑树资源的利用不仅是采用桑叶养蚕,其他部分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现代医学证明,桑果、桑芽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医疗保健等功效,可用于酿酒、制茶、制药等[5]。此外,桑枝还可用于工业造纸、强化木地板、化工原料等,近年来,采用桑枝培育各种食用菌类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且培养的菌类营养成分丰富,口感好,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已成为农民增收一大来源。

1.3 蚕资源利用

我国对蚕资源的利用源远流长,在古代主要用途为蚕丝制衣,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蚕丝用途日益增多,蚕丝被、丝巾、帛锦等逐渐成为蚕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且经济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此外,蚕沙作为一种中药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蚕蛹作为一种特色小吃以富含蛋白质而出名。整体来说,蚕资源的利用已不仅仅局限于缫丝,幼蚕、蚕蛹、蚕蛾、蚕沙等均可发挥其经济价值助推农民增收。

1.4 养蚕设施利用

养蚕最佳时节为每年的4—9月,每年相当于仅有一半的时间用于养蚕,这就造成蚕房以及相关养蚕设施每年有一半的空置时间。随着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养蚕的季节性让养蚕设施设备能在乡村振兴、蚕农增产增收中发挥更多作用,如冬季蚕闲期利用蚕房培养食用菌、加工蔬菜、临时储藏粮食等。

2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发展历程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古时就开始了,早期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加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转为依靠机械辅助。四川宜宾是最早开展蚕桑综合资源利用的地区之一,由最初的原始利用蚕沙到大规模食用菌种植、果桑种植及桑果利用的开发,不论是相关种植经验还是新技术应用都有很大程度提升,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在此期间,随着相关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行业管理把资源综合利用提到重要位置,也提出了相关的机械技术使用规范及导则,培育了一批宜机化基地、行业示范企业。

2.2 现状及问题

川桑是中国蚕丝的重要代表,以宁南、高县、珙县、仪陇等获得“中国蚕桑之都”殊荣为代表,成绩显著,各地竞相学习推广,已成为四川现代特色农业的知名名片。这些蚕桑产业大县,截至2020年已打造近100万亩的桑园,并且桑园体系还在不断延伸,在养蚕大户和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省力养蚕技术的普及,但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机械技术的使用还需加大推广力度。桑园管理使用机械化技术总量较少,养蚕中使用机械技术形式单一。为加强四川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各蚕区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管理规划,以推动四川蚕区机械化的实施。

2.3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四川省在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要求改良生产环节,并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实现蚕桑生产机械化,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水平,是实现蚕桑产业标准化、省力高效、适度规模、绿色环保等目标的必要条件。四川蚕桑创新团队在开展四川省机械化、标准化养蚕设备研发过程中,通过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桑蚕规模种养与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同时实现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的目的。

2.3.1 桑园机械化生产技术

目前,四川乃至全国桑园机械化生产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整个生产管理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低于30%,大部分管理环节如栽苗、施肥、摘桑等基本依靠人工作业完成,修枝、除草、植保、枝条搬运等机械化水平也较低,通常采用简单机具辅助,主要劳动强度仍然由人工承担。

以桑园中劳动强度最大的病虫害喷雾防治和施肥为例。目前桑园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喷雾植保进行,由于桑园喷雾作业期间形成郁闭的作业环境,大部分喷雾机具难以进入作业,小部分有条件的桑园采用无人机喷洒,但由于桑园枝叶较厚,病虫害防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大都采用人工入园喷雾,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且药物直接威胁操作者的健康。由于桑园宽窄行的栽培模式,桑园施肥环节当前主要依靠人工在靠近桑树根部25cm或者在窄行当中挖坑将肥料施入再进行覆土,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较低。

桑园管理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低主要原因在于建园初期基本未考虑机械化作业,园区当中缺乏有效机耕道以及入园道路,同时园区土地基本未进行平整作业,地面起伏较大,且由于桑树怕淹特性,大部分桑园当中开有宽度1.2m、深度0.8m左右的排水沟渠,进一步阻碍了机具入园作业。

2.3.2 养蚕机械化生产技术

传统养蚕大都依靠一家一户自建或改建小型蚕棚作为饲育室,配套设备较为简陋,抵御病害、桑叶短缺等能力较差,整个饲育环节基本依靠经验和人工作业完成,不仅劳动强度较大,且人均效益较低,难以调动农民养蚕的积极性。机械化技术养蚕主要是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养蚕大棚为主,以共育室、贮桑室、蚕沙处理池等为辅,并配备相关的传感器、控制器等,旨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效益[6]。

3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策略

3.1 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将新机械化生产技术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

抓好蚕桑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川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的支持和科研投入,对生产中机械动力、机械化技术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提升。根据不同现代产业示范园区的区位、交通条件、机械动力、机械技术以及生产现状,结合当地综合资源,参照有关乡村振兴和“10+3”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机械技术列入当地总体规划,并明确机械技术在提高生产中的重要性。依据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不同地块的功能、基础设施配备以及特色优势等,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风格进行定位。要求现代产业园区与蚕房、桑园结合必须要有文化创意,要与时俱进。

3.2 加大蚕桑机械的研发力度

蚕桑机械化技术发展较晚,虽然目前引进消化了一部分其他作物管理机械,如微耕机、中耕机、施肥机、植保机等,但由于桑树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作业要求,大部分机械的应用与桑园管理的农艺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养蚕机械的发展更是较为缓慢。因此,要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机械化水平,就必须加大蚕桑机械的研发力度,实现自主创新,研发适合于蚕桑生产的农艺要求的相关机械,才能更好服务蚕桑机械化发展。

3.3 加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生产技术宣传和培训力度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关乎生态问题,还关乎乡村和企业形象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强化指导,更需要行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和蚕农共同合作参与。可以通过举办机械技术应用培训、机械技术知识问答、新型设备应用能手操作竞赛等活动,加大对蚕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蚕农参与新技术应用的意识,从而激发蚕农自发参与到机械化技术应用中。

3.4 优化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中机械化生产技术手段

目前,蚕桑生产技术特别是机械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针对综合利用过程中不同的问题,已有新的技术被应用。部分丘陵地区桑树生长环境相对恶劣或者人工难以长期精细维护管理造成的桑树缺水情况,可以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中自动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滴灌、微喷等手段来解决。此类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节约资源,也可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部分桑树的育种形式还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便于清洁卫生,也可保证桑树健康生长率。机械化省力养蚕在各主要蚕区快速推广,需要更科学的桑园和蚕房排布方案的配合,运用高新技术,以达到加快养蚕设施设备的转型升级,获得最优种养效益,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养蚕桑园桑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2
养蚕不易
马桑树儿搭灯台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3:00:00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8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48
奶奶家的桑树
在养蚕中成长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