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为 , 黎世全
(1.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昆明 650100;2.云南大丰田现代农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昆明市西山区现有果园1190.1公顷,不同于北方地势平坦的果园,南方地区果园多依托山坡地建设,可以称之为山地果园,主要种植苹果、桃、梨等果树[1]。根据《昆明市西山区“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西山区农村发展将重点围绕“四园”(都市菜园、都市果园、都市花园、都市乐园)建设工程,全力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其中“都市果园”的定位也对果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种植方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的种植生产。
1)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在政策支撑下,农业机械将纵向延伸到农村基层、横向覆盖到农业生产各方面。可以预见,在国家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中,对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将更为重视,为果园引入农业机械提供了重要契机。
2)果园发展农业机械基础条件成熟。首先,果园土地连片,便于农业机械作业。承包经营的模式经过历年发展,果园原有面积小、地块散、坡度大的问题得到改善,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模式,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流转,扩大了果园生产规模,使农业机械连片作业更具可操作性,机械替代人力更具可行性。其次,果园购置农业机械资金充足,一方面果园自身经营能带来可观收入,经营户敢于投入更多资金购置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国家给予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购置经济压力。总体来看,果园现有基础条件完全能满足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3)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倒逼发展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和用工成本的大幅提升给果园经营带来了极大压力,倒逼果园经营户全力引入农业机械替代人工种植。根据调查数据,昆明市西山区现有农村人口80236人,但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仅26398人,且老龄化严重,适龄劳动力短缺,尤其在农忙、果树修剪和水果采摘时节,用工荒问题凸显。另外,随着农村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廉的“工钱”根本无法匹配农民辛苦、繁重的农活,根据调查,昆明市西山区从事施肥、打药的人工工资从2017年的60元/天涨到今年100元/天,重体力工和技术工从100元/天涨到150元/天以上,部分果园经营户表示人工成本逐渐成为最大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果园经营户表示愿意通过引进农业机械来降低人工成本。
随着农业机械在果园经营中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可以预见,未来果园生产经营中,现代化农业机械替代传统劳动力势在必行。但就目前来看,果园经营中,农机推广力度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愈加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获取渠道少。农机具信息难以通达到果园经营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经营户自身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经营户占绝大部分,农业机械方面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信息多通过果园经营者或农户间的互相宣传获取,信息渠道窄、更新慢,难以购买到最适宜果园管理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农机生产经营者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宣传重视度不够,尤其山地农业机械相对小众化,需求较小,农机信息宣传少,果园经营户信息获取不易。
2)果园常用农机推广力度不足。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了15大类34个小类79个品目作为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但历年实际补贴的农机具种类多为微耕机、拖拉机等常用机械,果园常用山地农机较少;从机械化推广的均衡度上看,粮食作物机械化推广水平相对较高,但山地果园机械化水平偏低;在培训内容上,多为常用农机的操作、修理等方面,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尤其是山地机械的培训指导较少,难以适应果园种植户需求。
3)缺少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支持。目前,山地果园机械多为中小型机械和半机械化农机具,除施药机械外,其他适用机型少,行业关注度较低,农机服务工作除了基层农机站或农业服务中心外,很少有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参与,服务空白区域很大,社会、行业方面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极少。
4)农机故障处理难,影响使用积极性。部分果园种植户缺乏专业保养意识,且规模化种植模式下农机的使用率较高,导致机械容易出现故障,加上厂家售后服务范围及时间有限,农村区域机械管理服务机构少,使得机械出现问题后难以及时修复,影响农机的购置和使用积极性[2]。
1)紧贴农业发展政策,拓宽资金支持渠道。按照云南省近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方案,西山区购置补贴经费每年在10万~15万元,按照补贴效果来看,补贴农机具基本在10台左右,显然难以大范围覆盖农机补贴面。要想从补贴力度上全力支持山地果园实现机械化,可尝试拓宽农机支持渠道,灵活把握各项农业发展政策、科技项目支持政策,多方位争取资金扶持或补助。比如,在科技项目中,部分有条件的果园可以申报水果科技示范种植园项目,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投入购置农业机械,发展高标准果园;在省、市、区各级关于减肥减药技术推广项目中,安排减肥增效技术推广、病虫害农药减量技术推广等项目资金,可用于购置水肥一体化、农药高效喷雾机等各类农机具。
2)调动技术人才积极性,扩大农机推广面。省市、县区、乡镇各级农机站技术人员掌握丰富的农机信息,有一批懂理论、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历年的农机技术培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但仅依靠农机站基层力量显然难以全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除农机站以外,农机科研部门、机械生产企业也应当提供技术支持,只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才能为农户提供全面、准确的农机实用信息。此外,农机大户、果园种植户、农业合作社人员等各类技术人才也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农机技术骨干,提高农户对各类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机推广效果。西山区水果种植户之间有互相带动农机应用的例子,每年8月,是冬草莓种植下苗时间,也是苹果的丰收采摘期,草莓种植户会借用苹果果园内闲置的微耕机用来起垄。据实地调查,50亩草莓大棚用机械起垄大约能节省2万元的人工费,足够购买一台小型旋耕机,草莓种植户看到成效后表示愿意购买旋耕机替代人工起垄。农业机械及技术在果园种植户间的流动,极大地带动了种植户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能切实推动农机应用的普及。
3)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整合二者,可以显著提升农机化水平,尤其能优化农机在果园管理中的应用,确保水果的优质和高产。在实践应用中,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助力农机技术发展,信息化程度也从浅到深逐步实现现代化。早期,果园种植户购置农机出现故障后会通过简单的视频、拍照等方式传播信息,与售后沟通自行修理农机;如今,部分草莓种植户已经能够直接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定时、定点、定量浇水施肥[4]。现阶段,促进果园农业机械化进程,应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创新推广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果园的核心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果园农业机械朝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合理规划果园,适宜农机操作。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农业机械不具备人力的高度灵活性,同时山地果园的地形劣势也限制了农机的应用。因此,山地果园在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机械化生产、作业与实际需求的符合程度,尽可能按照农艺适应农机的要求规划果园,在保证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要留足农业机械操作空间。对于前期规划不当或不适宜当前先进农机操作的果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果园道路布局、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匹配农机操作需求。从长远看,农机替代人力是必然趋势,山地果园规划唯有立足农艺适宜农机的思路,才能实现农业机械的高效率利用。
5)发挥农村主体组织作用,带动农机发展。在实际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除基层农机站以外,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充实农机服务力量。农机生产、销售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农机应用规模较大的区域,依托广大农村地区农机销售门店,设立农机租赁和技术服务点,便于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农业合作社要拓宽业务面,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5]。种植大户要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果园种植户具有天然优势,如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农机设备多、应用和维护经验丰富,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带出更多农机技术使用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