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研究

2021-12-26 03:22李香波
关键词:协同辅导员育人

李香波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4)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虽然在高校教育背景下的分工不同,但其具体教育与服务的对象具有统一性。从思政教育开展的角度上来说,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分别从专业课程教学、政治思想觉悟、心理健康、生活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两者在协同育人工作模式下重要性的典型体现。

1 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应用的意义分析

所谓的协同育人,强调的是在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中要重视运用多方面的力量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尤其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更需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良好配合,达到更好地实际教育教学效果。

1.1 符合“大思政”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更加强调在教育工作开展中积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达到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这种宏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协同育人模式得以推进的主要原因。除了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外,调动不同的教育主体参与到思政教育的环节中,也是对“大思政”教育目标的一种积极实践[1]。高校辅导员是除专业教师外与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具有密切交集的教师角色,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参与以及与专业思政教师的协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与“大思政”的宏观要求相符合。

1.2 提升思政教育的全面性

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全面性和有效性,这就意味着单纯依靠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全面性上会显示出一定的不足,教师必须从教学开展的实际出发引入辅导员这一角色,拓展思政教育的开展范围,为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展更大的空间,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教学范围向更广泛的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向拓展。协同育人工作模式的推出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性[2]。

2 协同育人过程中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实际问题

由于常规的思政教育工作都是由专业的教师面向大学生统一开展。因此,当辅导员角色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阻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教育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是有较大差异的,专业思政教师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定,且其在工作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资源和素材的应用过程中都是以一种比较模式化的形式开展相关工作的。但对于辅导员角色的教师而言,其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更多地是扮演一种服务和辅助的角色,且其开展教育工作的场所和方式往往也集中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环境中,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和分散性也是相对较强的[3]。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状态使得教师和辅导员在协同育人的工作模式下缺乏协作育人的主动性,以完成好个人的工作任务作为重点,这导致协同育人工作模式的形式并未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的协同育人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2 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从思政教育的角度上分析,大学生群体除了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外,课程教学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观察,并依托日常生活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是丰富教育实践维度、提升教育实践行之有效性的科学方法。且专业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和表现,也需要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但从实际角度进行观察可知,思政教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沟通交流,这会给协同育人效果的达成造成直接性障碍。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还是从辅导员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来讲,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3 协同育人缺乏保障性措施的支持

协同育人模式下,意味着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形式上需要更加丰富,教育工作开展成效的评价和观察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跟进和方式方法的转化。这些变化的产生都需要以保障性的协同育人资源作为支持。例如,当思政教育的时实践活动力度不断增强、活动开展的形式不断丰富,必然需要相应的活动组织资源条件作为支持,但在实际的协同育人工作开展中,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执行落实的要求和方式方法、执行标准以及规范方面并没有一个全面协调的制度体系作支持,这会导致两者协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工作责任不明确,协同方式不适宜等多种类型的问题[4]。另外,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学开展成效的评价模式必然也需要进行转变和优化,但由于相关的评价项目体系和评价主体的建设与沟通存在缺乏有效性的问题,导致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最后,高校方面针对协同育人模式的推进应用缺乏合理有效地宣传,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资金资源支持无法及时落实到位,一些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出现了由于资源条件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而无法顺利开展的现象。

3 协同育人模式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路径分析

基于上文的问题分析可知,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需要全面充分地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并且注重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特征加强沟通协作,具体的协同育人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协同工作意识

高校方面应当本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首先对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教育侧重点进行分析研究。随后在教师团队日常的管理与教育环节中重点针对协同育人的优势和执行落实要求等内容面向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两方面力量协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意义,也明确个人的工作岗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两方面教师思想意识状态进行转变,激发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主动协作的意识,为进一步取得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打下基础。

3.2 提高沟通主动性,提升双方沟通力度

要想基于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部分实践教育要求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辅导员和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师就应当重视两方面的沟通交流。不仅教师要通过与辅导员的交流获得相关信息,高职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掌握观察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和要点,同时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和具体表现,在发现问题和隐患时及时向思政教师进行反馈,由思政教师从专业的思想以及引导教育的角度将一些更为科学且更具有适宜性的沟通交流方式传达给辅导员教师,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打下基础,帮助辅导员在沟通中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再与思政教师进行商议分析,提出有效地优化解决方案。作为思政教师而言,其也应当主动加强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5],从辅导员处吸收一些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思路,通过双方的共同协商拟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思政教育主题方案,并且为活动方案的进一步执行落实共同努力。例如,思政教师可协同辅导员借助党建日、团建日以及节日的契机,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历史博物馆等,同时可估计学生参与理论宣讲等方式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或者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根据其与大学生日常沟通交流中的问题设立一个集中的心理咨询线上群,以学生更加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

3.3 基于思政教育加强协同育人的制度和资源保障

首先,从制度保障的角度上来分析,高校方面应当针对协同育人背景下专业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各自的工作重点和协同工作方式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便于双方在一个科学的程序体系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6]。另外,在教育效果的评价环节,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课堂教育效果的观察与评价,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以及学生个人思想问题的转变和解决效果也应当被纳入协同育人背景下需要重点进行评价和观察的内容范畴内。最后,高校方面应当积极做好协同育人工作推进的宣传,力求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为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活动的举办找到更加充分地资金资源支持。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基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从思想意识到实践方法维度实现全面掌握,并且还需要很充分地资金资源支持,高校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并且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不断努力完善和优化教育资源和教育策略,最终为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提供支持,并且充分发挥出协同育人模式和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协同辅导员育人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