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梅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讲话中回顾了党和人民的光荣历史,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英雄从人民群众中走来,人民英雄故事就是伟大、光荣的人民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2],事实上这也同样适用于思政教育中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讲好人民英雄的中国故事,展现出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中国,同时更加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人民英雄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建构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
思政教育话语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教育目的的话语。”[3]由此看出,思政教育话语所涉及的有思政教育主体、思政教育实践及思政教育目的三大元素。其中有两个重要问题:思政教育话语能否通过思政教育主体实践被建构?如果可以建构,那么思政教育主体该通过哪些载体才能建构思政教育话语达到思政教育目的?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话语被误解为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思政教育话语实际上是“在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处在特定时代的话语主体间通过沟通、灌输、说服以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和阶级意识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4]。从其实践性可以肯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建构性,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权利再生产的参与者。”[5]由此可以得出思政教育话语是可以被建构的,而且极具建构意义。更重要的是,建构的不仅是思政教育理论,还包括如何基于科学的理论运用符合思政教育规律的方式对思政理论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和阐释,使话语受众更易于接受的思政教育话语实践活动。随着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推陈出新,思政教育话语不断从“形式”向“内容”转变,建构思政教育成为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思政教育话语无论形式手段如何创新,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到内容上的转变,最后直击人们的内心,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理论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形式与思政教育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信息化时代,思政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形式的创新,如思政教学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也有新的信息化手段,如超星、智慧树、摩灯等教学平台。形式再多样化,终归还是要回归到思政教育话语上来。因此,建构思政教育话语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人民英雄故事是建构思政教育话语内容的重要支柱,只有讲好无数个感天动地的人民英雄故事,才能切实有效地支撑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如果没有深入人心的人民英雄故事,或者有故事而我们却没有把它讲好讲深讲透,那么我们的话语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思政教育话语具有实践性和建构性,那么该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建构呢?邱仁富提出了新思路: “在同社会日常生活语言的关系上,筛选日常生活中既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和群众心理的语言,提升这些语言的学术内涵,赋予它们马克思主义的内涵”。[6]人民英雄故事正是人们普遍接受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共鸣的话语文本内容,对其进行建构更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效性。人民英雄故事是对人民英雄在革命中英勇斗争的历史的事实表述。虽然这一表述的本源来自人民英雄英勇战斗的历史事实,但是要通过舆论与宣传把人民英雄故事的事实的表述传达给我们的受众,并且让这一表述通过科学而艺术的修辞加工激发起受众的认同与支持,进而促使受众坚定爱党爱国的决心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奋斗,我们的工作才能算是获得了成功。只有如此,我们才没有辜负那些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们的思政课程才能算是做到让爱国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我们的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屹立不倒并且影响全球。由此,我们得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人民英雄故事可以作为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重要载体。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7]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不知拥护本国英雄的情况呢?其首要原因就在于敌对势力的干涉与侵扰。近年来,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对历史正面人物的功绩进行歪曲与篡改,企图以此改变人们的认知。通过故意漠视、丑化甚至妖魔化人民英雄,让民众不知晓甚至厌恶我国的英雄人物,这是敌对势力颠覆我国政权的阴谋伎俩。因此,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是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要求。而要守好我们的思想阵地,就要讲好我们的人民英雄故事,这是思政教育话语的重要载体。
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虽然是人民英雄故事的叙事但是基于唯物史观、转变思维方式和思政教育规律讲好人民英雄故事对建构思政教育话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科学性、主体性和实效性。
思政教育话语具有政治性与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建构思政教育话语要以科学的彻底的理论为基础。要建构好思政教育话语就讲好理论,为了让理论更加彻底,而讲好讲得彻底就应该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强调: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8]只有科学的思想引导和科学理论的辨析才能真正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讲对人民英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到故事背后的精神及其意义,才能从本源上建构起思政教育话语的科学性。一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英雄故事所展示的正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讲人民英雄故事不仅要依据历史客观事实进行话语描述,而且还要对其人民英雄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的英雄实践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够建构起思政教育话语的科学性。二是讲好人民英雄故事不仅是讲英雄故事,实质上是在讲人民的故事。
具体来说,讲好人民英雄故事首先必须厘清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只突出人民英雄的作用,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的创造者。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另一方面,讲人民英雄故事要讲清楚讲明白英雄人物是从普通个人中产生,英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只有认清普通个人与英雄人物的辩证关系,才能讲好人民英雄故事。
话语转换的“关键”乃是“转换言说者的思维方式”。话语传播离不开话语言说者。 “真正能够称之为‘话语主体’的是拥有自己话语立场和话语态度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宣传家。”[9]P31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主体性主要是指思政教育传播者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育话语传播者即思政教师、也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媒体等主体。思政教育话语传播者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思考人民英雄故事如何起到思政教育作用,从而构建好思政教育话语的主体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化平台铺天盖地,形式越来越多样,但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深入人心、敲开心门的一定是从内容上感人至深的深入浅出的话语,而不是单靠简单用思政教育话语灌输的一些手段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从文本上去研究并转化为令受众接受的思政教育话语。因此,思政教育传播者不仅要有将“政治文本”转化为“故事文本”的思维,而且还要潜移默化中产生思政教育话语场域,才能够让受教育者真正入脑入心。思政教育话语传播者要有转变思维方式讲好人民英雄故事,是思政教育传播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主体性。
思政教育话语的实践性决定了讲好人民英雄故事不仅仅要把人民英雄故事文本讲好,而且还要通过话语实践实现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效性。只有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效性才能将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这一思政话语价值体现出来。只有基于思政教育规律讲好人民英雄故事,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人本话语范式的转变,达到思政教育话语正效果。思政教育人本话语范式的转变指的是讲人民英雄故事我们要以人为本(这里指的就是思政教育话语的受众),我们进行人民英雄故事文本话语描述时能否与受众产生共鸣,能否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0]人民英雄故事这个题材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是老生常谈,但从建构思政教育话语角度上,要真正能够达到思政教育话语实践效果、体现其话语价值却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将基于思政教育话语的科学性、主体性与实效性提出讲好人民英雄故事的三种具体策略——讲 “精”、讲 “准”、讲 “透”。
讲“准”人民英雄故事,就是在思政教育话语中要讲好人民英雄故事不仅是讲好英雄故事的文本,更重要的还要基于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讲“准”人民英雄故事。
一方面,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避免出现历史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的错误。根据李梁、王金伟的研究,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已经开始攻击我们的人民英雄人物如狼牙山五壮士、赵一曼、江姐、邱少云等,亟须引起我们的警惕。[11]
另一方面,讲好人民英雄故事要坚持群众史观。英雄从人民中来,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讲人民英雄故事实质上也是坚持群众路线,讲的也是人民的故事。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的人民。不可将人民与英雄两类进行分割,避免人民与英雄共创论等错误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例如,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12]“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精神可追可及。
讲“精”人民英雄故事,就是让思政教育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要精心设计话语描述。
人民英雄故事这一思政教育话语描述至关重要,精心设计文本内容才能够让话语描述产生思政实效性。精心设计话语描述在设计讲人民英雄故事文本时要具有温情效果,文本要贴近群众,能够与群众产生共鸣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话语描述要有区别的针对不同思政教育受众进行设计。比如,面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话语,讲人民英雄故事就应该多补充一些紧跟大学生时代背景下的人民英雄故事,让他们通过人民英雄故事感知新时代、感知人民群众的力量;如果是面向党政机关人员的思政教育,讲人民英雄故事应该从各自工作领域上讲一些典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取得伟大胜利的人民英雄故事;如果是面向老人们的思政教育,讲人民英雄故事应该从老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讲述跟他们成长环境背景下的故事更具有感染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精”人民英雄故事不仅要有教育内部小环境还应该依靠社会外部大环境,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外在保障。只有构建大思政格局,全国全社会在思政教育话语中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因此,要在各大媒体和网络权威平台上让人民英雄故事经常性地成为主题。众所周知,一个时间段内公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媒体也因此掌握了“议题劫持”的大权。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这一点并非被减弱,反而是被加强了。资本通过大数据与推送,不断“投喂”民众某一事件的消息,让这一事件成为一段时间内的“议题”。因此,民众聊的,往往是资本通过媒体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聊的。而民众想聊的一些话题,资本也可以通过“议题劫持”让他们聊不了。社会媒体和网络权威平台也要发挥建构社会思政教育话语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同做好话语描述,讲“精”人民英雄故事。
讲“透”人民英雄故事,就是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效性的体现,通过实践话语引导受教育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的正效果。
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更加注重文本话语或教材话语的传播,忽视实践话语的关键性作用。实际上,实践话语与实践活动有所差异。实践话语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话语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实践活动,而且要将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话语有效紧密结合在一起,达到思政教育实效。如何将人民英雄故事讲好才能实现思政教育话语的实效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讲人民英雄故事要与思政教育话语实效性联系在一起。讲人民英雄故事不要仅仅停留在“讲”,实际上“讲”也是可以延伸到话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的话语传播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达到话语实践实效性的手段有很多,主要以客体为主,我们可以采用以受众为主的沉浸式体验、实地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实践基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无形之中讲“透”人民英雄故事。
总之,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思政教育话语的建构成为改革新方向。讲好人民英雄故事是党史教育的一大落脚点,基于讲 “准”、讲“精”、讲“透”人民英雄故事是建构思政教育话语科学性、主体性与实效性的具体策略。讲好人民英雄故事,建构好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全党全国人民才能一直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齐心协力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