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果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湖北 武汉 441003)
审计署修订和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权责、使用、监督以及指导等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这一文件的出台以及配套的各项举措,对于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推动铁路企业审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使命进行了明确定位。当前,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与企业发展有关的经济体系改革也在持续深入。为了更好地提质增效、推动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传统的注重速度和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内容,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是重大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铁路企业面临经营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变得更加紧迫。依据内审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的有关精神,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操作方法、工作职能和流程、审计体系等进行梳理和优化。本文将结合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分析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关建议。
当前,铁路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制度;配备了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人员和信息设备;及时更新和应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等。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依据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要求,内审部门和工作人员在从事内审工作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的要求,做到独立、公正、保密和忠于职守,确保工作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和发展侧重点的差异,部分企业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审计工作人员,有时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兼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专门的内审部门,但是兼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以及工作发放均在财务部门进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的发挥是不利的。在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没有凸显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要履行工作职责,完成监督、评价、咨询、控制等工作效能,其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企业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对于内审工作不重视,相应的跟进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前整后犯、屡审屡犯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重视审计工作,但不重视整改工作。如果内审部门不能够对审计工作进行指导、考核以及监督,就容易导致相关工作流于表面、落实不力,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二是注重审计的形式,但不注重工作成效。相关的整改工作,多采用书面形式,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改进,也多是从表面出发,就事论事,没有从企业的生产管理入手,导致同一问题多次出现的原因,且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审计成果的应用成效不足。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工作流程、组织方式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巨大调整。新时期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完成全覆盖。因此,内审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通过管理系统来改进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当前,在铁路企业中,虽然,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内部审计工作也开始使用在线系统对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审计,但是整体上,内审人员仍然较多使用传统方式,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掌握不好,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这对内审工作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
当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多数均为财务专业出身,拥有较为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但是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却有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于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或是工程造价方面的多领域知识掌握得不到位。同时,在内审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表现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与内审工作有关的分析能力、科学理念较为缺乏,影响了工作质量。
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针对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审计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制定适当的审计工作计划,能够从审计方法、流程等方面入手,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在提升审计效率的同时,确保审计工作能够保持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对于审计工作的业务操作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梳理,确保制度规定能够与实际的执行相结合,加强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约束和监督,使生产、经营、决策、营销、财务管理等活动有序地开展。此外,也需要重视审计部门与其他平行部门之间的关系,沟通协调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在快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对其他部门保持尊重,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风险。
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强化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防范,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调整,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风险评估,并且采用预防性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我国的法律法规开展活动,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内部管理以及风险状况。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当合理、科学,在完善审计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领导小组等形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合理划分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将责任细化,企业能够将审计活动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审计活动的执行能力。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更好地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谨性以及科学性[5]。在会计电算化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网络审计工作、非接触式的审计活动成为重要的审计方法之一。借助于网络审计的方式,企业能够对运营成效、财务状况以及审计发现的问题等进行及时地了解,并且加以应对,这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也是有帮助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强化考核机制,将网络审计与日常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审计获得的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企业需要从人才选择和培训等角度入手,做好审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宣贯工作。通过组织定期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与计算机、审计以及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对于经济政策、审计工作规定等进行及时的宣贯,加强考核,这对于督促人员积极学习、强化业务技能都是有帮助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审计责任的宣传,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审计人员队伍中建立起责任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原则性和自律性,规范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审计评价体系,提高监督力度[6]。同时,企业审计人员要加强自主学习性,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方法。企业审计人员要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审计业务创新的观念,有意识的学习先进的审计方法,对传统的数据采集和统计方式加以创新,提高数据筛选的有效性和数据利用的充分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的情况下,传统条件下的内部审计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就变得更加迫切。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要转变工作理念、强化责任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等,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模式,能够推动企业转型、实现长期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