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燕
(浏阳市木材检查总站,湖南浏阳 410300)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仍然存在着影响林业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如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重视培育森林资源,而轻视抚育森林资源的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森林培育的实际情况,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我国正在倡导的退耕还林政策虽然产生了部分成效,但在实际的退耕还林过程中,仅增多了森林面积,在实际的森林保护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森林经营分类的理论思想主要有以下3 种构成:系统论的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经济研究法[1]。以系统论的方式分析森林经营分类,就要对森林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环境,森林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对于生物物种的保护,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动植物的消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人们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森林的物种进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森林进行保护,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物资,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1)与经济相适应的原则。社会的发展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森林的经营行为需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森林经营获得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近年来,对森林资源的不断开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让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木材作为森林的重要资源,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木质家具成为时下最受人们喜爱的居家装饰之一[2]。在森林经营分类时,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出更能与经济相适应的森林经营规划。应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观察人们生产生活中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尤其是木材市场的供需情况,对森林经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从而保障森林经营分类能够遵循与经济相适应的原则[3]。
2)社会性原则。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森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当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森林资源的保护中,人们对林业发展的主观意识就会发生变化,对森林的经营和管理就会更加科学合理,避免过度的开发,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森林经营进行合理分类,可以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又可获得更高的社会效应。针对个体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其在经营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森林经营分类上,要考虑到不同经营者的经营目的,发挥社会的调节功能,保障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规范化和合理化。
3)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需要满足社会的木材需求,还要为日后的森林资源使用做好长期打算,不能生过度开采,导致出现资源枯竭的情况。在森林经营分类时,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分类,改变森林开发模式,依靠扩大森林的规模、发展循环经济来提高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4]。
森林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使得商业林的培育过程过于缓慢,导致商业林的经营效益不高。所以,对商业林的培育更多的是来自于国家的扶持,使经济效益较低的商业林培育能持续发展下去。森林培育主要采用造林更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和种苗培育6 种方式。商业林培育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条件的选择和种植品种的合理性,并且要考虑当地的土壤情况及种植地区的运输能力,选择符合市场木材需求的种植品种。例如,在商品林地选择时,选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在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区域种植果品经济林,不仅可以实现林地覆盖,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培育公益林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如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区种植防护林,在居民生活区种植美化树木,在工厂周边种植能够净化空气的品种。对于种植品种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种植环境的种植需求,充分考虑到树木品种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森林的种植技术上,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与栽培方式相协调,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损害,增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视程度[5]。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在森林培育方面缺少合理的发展规划,经常出现在栽培过程中不明确森林培育的方向,导致培育时使用的是公益林的种植技术,而后期成为了商用木材的问题。这就导致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出现影响培育质量的问题,无法合理化构建森林培育板块,使森林培育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我国森林经营中,森林分类经营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很多森林的经营还是以当地的习惯来划分,没有科学的经营模块。
现阶段,我国对森林培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人工林培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且成为世界范围内人工培育森林最多的国家。虽然在森林培育方面取得了部分成绩,但是所培育的森林品质却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重视培育工作,而轻视抚育工作,森林培育精细化和持续投入不够。森林抚育不及时,致使种植的密度过高,使木材品质降低及在抚育工作上缺少合理化的制度,造成人工林的培育效益低下。
要了解森林培育的目的,学习先进的森林培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森林培育习惯,重视森林培育工作的合理性。加强对森林培育基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明确森林培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种植初期与种植后目的不同的问题,导致经济效益受损。提高人工育林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并且对森林资源进行严格管控,杜绝随意砍伐树木的行为,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使人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升。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取木材的采伐权利,保障森林资源不会遭到破坏。
对森林经营分类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当地种植区域的管理体系,健全树木种植的评级标准,从而促使森林资源的保护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合理划分森林经营分类的模块,建立规范化的森林分类经营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森林经营分类体系与评价体系形成广泛的覆盖面。
1)重视森林的抚育工作,不能只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育上,还要加强对后备资源的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品质和总产量。对森林培育工作中不合理的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做到精细化管理,为森林培育提供有力支持。2)建立健全的森林抚育监督管理机制,改变过去的森林经营观念,将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方式转为重视抚育质量的经营方法。3)加强森林的精细化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考核标准,把抚育次数和抚育质量纳入考核体系,根据考核具体情况按照制定的奖惩制度予以奖励或处罚,保障森林抚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森林的经营质量。4)及时关注森林经营情况,可以按阶段性的制定调查计划。例如,可以每5 年对指定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规划,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方案,从而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森林资源的开发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对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进行规划,优化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要充分考虑到日后的长期发展,要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通过提高森林木材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保障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