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林长制构建林业生态发展优势探讨

2021-12-25 17:11杨伟丽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森林资源

杨伟丽

(丽水市莲都区黄村林业工作中心站,浙江丽水 323000)

林长制提出后,各级林长需统一管理本地区的林业资源。有关部门应积极尝试,确定社会建设及生态发展的联系,主动改进、调度现行政策及现有资源,促使整个生态系统得以全面优化。各地方需进一步重视国家发布的有关保障政策,并立即组织落实。

1 林长制概述

1.1 内涵

推出林长制的目的是保护森林、草原等现有资源,各地领导干部提供制度保障,凭借监督考评方法,落实推动林业生态发展工作,构建长效机制。林长制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阐述。1)“林”,明确整体意图,采取分类施政、合理管理及全面治理的方式,维护林业环境,并丰富生态发展的理论内涵。2)“长”,可看成首长及领导干部,由上至下,打造总林长、多级林长系统,可分级设省、市、县及乡等各级林长(警长)、草长或林长,村级基层组织可设村级林长。总林长对本辖区内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负总责,各级林长对责任区域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负责。区域内林草资源实施网格化源头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全域覆盖。同时建立优化生态护林员和草原管护员等各类管护队伍,确保每个网格都有相应的管护人员和基层林长负责。该项管理制度的本质是基于党政干部负责制,关键落在“长”字上,强调党政联动,保证责任在各层中得以夯实,一同朝着发展目标的方向迈进,促使国内林业建设责任落地。3)“制”,其本质上属于制度,最终需落在制度建设方面。生态发展需依托于制度及法治,打破各部门的协同壁垒,减轻林业和草原局的建设压力,采取全面联动的方式[1]。

1.2 工作任务

1)保护森林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2]。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强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严格野生动植物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野外用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森林防灾减灾能力建设。2)发展森林资源,按照“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要求,坚持扩量提质。着力抓好国土绿化,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着力抓好森林质量提升,加大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林地经营者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农增收;着力抓好重点区域森林美化、彩化及珍贵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每块林地都有5 级林长和监管员、护林员负责管理。整合林业基层管理力量,建立源头监管员队伍。4)强化监管手段,鼓励支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国有林场等重要生态区域,探索建立“互联网+”森林资源实时监控网络;建立卫星遥感监控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常态化森林督查机制,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快速发现和查处问题[3]。5)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监测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数据准确性,逐步建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的动态监测体系。

2 优势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并不丰富,总体分布不均,而且自然生态脆弱,植物品种单一。面对如今的生态建设局势,在推进强化林业生态修复能力和提升森林质量效益的同时,为使林长制全面落地,应明确各党政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扩大此类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规模,形成长效保护发展机制,从源头解决生态管理缺失的问题,优化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促进林业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林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领军者,肩负着保护各类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平稳、生物多元化及生态修复等责任,更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依托。经过长期实践,林业革新建设期间,各地将此项工作完全落在单个部门身上。而实行林长制,有利于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及全域覆盖的保护发展林草资源长效机制,将生态建设和林业增绿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2.1 利于完善发展基础

1)利于强化保护意识。落实林长制,打造多级管理结构,可促使林长真正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主动关注、研讨、保障及发展林业,形成责任意识。借助全方位不间断地的宣传指导,激发普通民众对林业资源的强烈爱护之情,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保护林业的氛围。

2)合理夯实工作责任。基于林长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组织调度与监督考评,使各地林长应肩负的责任得到巩固,促使工作力度得以强化,加深林业改革过程。由此构建党政联合,共同管理,克服原本林草工作仅落在表面上、文字上的局面,真正将林业发展计划落在实处。

3)突出部门联动价值。根据林长制,衍生出会议、数据公开、投入保证及工作考评等相关具体制度,促使所有相关单位机构,均能依托职责说明贡献出部门力量。从工作支持、资本增投及宣传教育等发展举措上,构成合理局面,促使党政同责,打造多方联动,将林业生态的相关工作统一安排,改变原本以点带面的格局,让各部门“同台竞技”,发挥各自价值。

4)增加林业实际效益。在林长制背景下,各级林长发挥带头作用,统筹看待林业生态,制定总体工作方案与年度计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开展“营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和优质用材林,加强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鼓励林农自主经营,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业企业、经营大户进行林权流转承包经营,加快林业产业创新发展,引导智慧林业发展,深挖林业附加值,有序发展森林观光休闲、森林康养等第三产业,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展现出林业资源在生态、经济及社会3 个维度上的价值。

2.2 符合生态文明要求

1)林长制是当前保护绿水青山的关键保障。在林业建设中,需明确维护绿水青山的基础条件,顺应生态自然发展规律,整合各项资源及力量优势,共同打造生态工程协调推进的美好态势,促使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得到深度发挥。林长制属于贯彻生态环保的范畴,优质生态产品本身具备极高的公平性,利于推进区域发展,是当前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

2)林长制是构建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林长制的推行落实,符合人们逐渐增长的自然生态需要,强调问题指引,弥补林业生态系统缺失,促使此项发展工作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借此各级地方政府与建设团体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坚定多项措施协同开展,立足于当地实际自然条件,实行全方面、多领域共同进行生态建设,全力促进自然环境保护及修复。另外,林长制能够督促党政机关,把握好机遇,整理发展思路,实现林业资源修复,优化生态功能,促使林业环境得到全面管理及保障。

3)林长制是林业发展提供责任制度支持,打造法治的保护条件,提高制度创新建设速度,增强制度的贯彻性,使其变成刚性条件。着手于制度层面,说明具体责任,实现工作统一管理,深度激发出各项工作落实的积极性,为林业生态的发展,奠定长效保障基础[4]。

林长制追求人和自然和平共处,打造生命共同体。在面对自然时应保持尊重的心态,秉承节约、保护及修复的理念,将生态保护视为核心工作,把常规林业提高至绿色工程建设的战略高度。各级党政需要协同配合,促进此项生态建设发展,平衡好人和自然、保护和开发、生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坚守自然生态红线,科学划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范围,提升林地及草地等各类生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结构配置的科学性,促使我国林业呈现出高品质、效益多元化的建设格局。

2.3 优化林业治理成效

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但依旧面临缺少绿化、生态脆弱及相关产品供应有限等问题,当前的生态保护及建设能力和理想状态仍有明显差距,走向现代化林业的道路还很长,今后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而贯彻执行林长制,有助于优化林业治理,可以说林长制是推动林业生态阶段性建设的重要通道。该项文明建设项目,面对压力叠加的境况,需要推出更多高水准生态产品,满足人们需求,而且要具备彻底克服环境问题的能力。从国内如今的情况来看,林业环境修复难度高,资源保护任务量多,机制体系活力不足,保障设施不先进,管理服务成效低,依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无法真正落实生态建设。而凭借林长制,能促使党政协同,甚至带动普通大众参与,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良好局势,满足林业生态发展的现实需求。

林长制是党政领导在林业发展中落实主体责任的必经途径,林长制的诞生理念便是生态稳定,形成目标责任体系。贯彻林长制,有助于强化各级政府对林业生态项目的责任意识,并敦促其融入生态建设的全过程,重点攻克阻碍林业建设的因素及难题,逐渐构建多方协同的建设队伍。

3 推行林长制的总体方向建议

落实林长制,需先明确践行生态文明及新时代发展观念。对于林长制的推行,需尽快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各级林长的工作责任,构建带有本地特色的保障机制,保障各地能全面贯彻林长制。

1)完善组织领导,夯实制度保障。实际推行工作进行中,应格外关注在制度方面落实组织领导与协同谋划,加深法治观念,确立责任分工,详细制定工作程序,保障责任到位、层层执行的建设格局。配备相关辅助性机制,维护常规工作开展机制,通过统筹分工,整合发展力量。

2)加大资金投入,稳定保障机制。保障全面推行林长制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森林质量提升、护林队伍建设及森林资源监测等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政策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财政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外资项目等积极投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共同保护好绿水青山。

3)增强督查考评,形成责任机制。推进林长制落成,应利用严格考评,避免发生形式主义现象;设置合理的考评指标,如森林蓄积量、土地保有量等;对于责任未落实的情况,必须追责。

4)推进部门合作,形成服务保障。在省级林长的管理中,各单位部门做好自身职责,全面联动,打造服务平台,设置专门运行机制及林业产业运营计划,补充林业类技术的宣传推广团队。同时加紧推进当代数字化技术应用,装配生态资源感知设施,实现精准管控。

5)不断深化革新,维护建设动力。如今林业建设的共性问题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不高、主导产业发展能力偏弱、经营主体带动程度不足等。因而要进行集体林权创新,克服融资及土地流转等阻碍问题,开展适度规模建设,形成产业链,盘活有限生产要素[5]。

6)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林长制的实施,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为背景。相关单位要建立林长制信息发布平台及公示牌并利用好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大力开展林长制宣传;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4 结语

根据各地尝试探索林长制的结果来看,借助组织领导,稳定制度基础,攻坚克难,切实完成诸多护林增绿的工作,优化林地资源的管护效果,大体上已经建立起林业生态的良好发展格局,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环境保障。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森林资源
达川区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全区林长制工作
郸城:林长制织牢林木“保护网”
安徽省林长制条例
尧斯丹主持召开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专题会议
尧斯丹专题研究全省推进实施林长制工作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关于“林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