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勇
(昭平县茶叶办公室,广西贺州 546899)
茶树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因其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不同地区的茶叶内含物会有一定的区别,甚至不同地区茶叶的口感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我国茶叶产区地域广阔、气候适宜、环境多样,这种环境条件易造成茶树受多种害虫为害,不仅影响茶叶品质、口感,还会导致茶叶无法饮用甚至茶树枯死。近几十年来,防治茶树病虫大多采用农药,却忽略了自然环境对茶树的直接影响,导致茶园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茶园种植茶树主要是采集茶叶,而茶叶因喷撒农药导致产量降低。所以,在预防病虫对茶树为害时,也要保证茶叶的高产,提高茶园收益。
为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提升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需通过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来实现,而具体改善措施可以从以下2 个层面入手。
1.1.1 种植绿化树
可在茶园的两侧种植害虫趋避的绿化树,如木槿树、桂花树、樱花树、苦楝及无患子等。在斜坡和空地铺一些落叶,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害虫天敌的栖息地,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减少害虫数量,同时也可以改善茶园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等生态因素[1]。
1.1.2 种植绿肥牧草
在茶园幼龄茶树之间种植绿肥牧草,例如圆叶决明、箭舌豌豆、紫云英等绿肥,提高土壤有机成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含水量及土壤内的微生物多样性。这种方法可以使土壤养分更加充足,降低地表及土壤温度,同时也改善土壤质地及渗透性,提高茶树的耐旱固土能力。同时,可在茶园内壁种植百喜草等,遮盖梯壁,避免水土流失情况发生[2]。
1.1.3 建造排蓄水设施
在茶园内建立茶园路网、水网等茶园基础设施。茶园内可建造排蓄水设施,例如贮水池、排水沟、竹节沟等,保证有水可蓄,缺水时可浇灌,涝时可排水,这种建造方式不仅能改善茶园管道浇灌问题,还能保持水土均衡。对茶园道路进行改造时,可在主干路建造宽2.7 m、长18.0 cm 的混凝土地面,在支路上直接铺设砖石或建造混凝土地面,方便茶园的管理及茶树的修剪工作,保证茶园畅通无阻的运输条件。对茶树进行水肥管理可以铺设喷灌、滴灌等设备,营造茶园小气候[3]。
1.2.1 采用机械采茶技术
通过机械采茶技术,即可减轻茶农的劳动负担,还可减少人工劳动的成本投入,可以使茶农在其他环节投入更多精力,确保采茶质量,借此提高茶园的整体经济收益。机械采茶应保证鲜茶品质,茶叶每年可萌发4~5茬新梢,在手工采摘情况下,每茬采摘期长达15~ 20 d,劳动力不足的茶场或专业户,易出现滥采现象,使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而机械采茶速度快、采摘期短、采摘批次少,且是一次性刈割,使鲜茶叶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单片少和完整叶多等特点,保证了鲜茶叶质量。
1.2.2 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茶园内大力推广该技术,保证茶树缺什么补什么,不贪多浪费。人工施肥时易出现多施氨肥,少施磷肥、钾肥,甚至只施氨肥等情况,这种施肥方式会让茶叶贪青徒长,导致生产出的茶叶无论在质量、产量、收益等方面都非常低。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效。一般成年茶树每667 m2产100~155 kg 干茶,要施纯氮12~18 kg,配施纯磷3.5~4.0 kg,施纯钾4.0~5.0 kg,保证氮磷钾含量的比例控制在1.00∶0.35∶0.35,适量配施镁、硼、锌和铜等微肥,这种科学施肥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又保证了茶叶的口感,提高了茶园的整体收益。
1.2.3 使用新化肥技术并全面推广
针对茶园以往只施无机肥的情况进行改良,全面推广有机肥及复合肥(有机肥+无机肥合成),一般的茶树每667 m2施有机肥200~250 kg,并搭配150~ 200 kg 的复合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土壤的渗透性,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进而提升土壤肥力,使茶园内的茶叶产量、质量及经济收益均可得到提高。
2.1.1 控制病虫基数
茶树虫害大面积暴发是由于茶园内的虫害本身具有一定的数量,而害虫的数量越多,扩散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在冬季对土地进行翻根培土,减少害虫数量,对明年的害虫进行有效的预防。在茶园受到虫害时,把受害茶枝及损伤较严重的叶片及时剪掉处理,防止影响茶树生长。要减少茶园虫害,必须做好栽种地的防护工作,将害虫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有效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增加茶树对害虫的抵御能力,并且降低害虫存活率和大面积暴发的概率,哪怕有小面积的暴发,也能及时消灭害虫,保护茶园。
2.1.2 合理选择品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结构、光照、水分、温度和生物链存在差异,因此在种植茶树时要选择与环境相符、具有抵抗力的茶树。此外,在满足生态均衡条件下,种植的茶树品种尽可能多样,使茶树可以一直处于最优的生长状态,抵御害虫的为害,提高茶园茶树的抵御能力,进而提升茶叶的品质及产量[4]。
2.1.3 合理密植
科学的密植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茶园茶叶的产量,还可提高茶园内的小苗存活率,进而提高茶园茶树对害虫的抵御能力。目前,很多的茶苗都是采用带土移栽的方式,保证根部的完整,在进行合理密植后,茶苗与茶苗之间的根部会交叉生长,从而更改茶园内的环境,提升了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虫害的抵御能力。
2.1.4 科学修剪
春茶采摘结束后,5—6 月,是茶角胸叶甲等害虫为害的盛期,可通过在4 月底5 月初对茶叶进行修剪,减少害虫食源,降低害虫的数量和繁殖率,从而减少茶角胸叶甲等害虫对茶叶的为害。
2.1.5 加强茶园管理
想要有效减少病虫害为害概率,一定要用科学的办法管理茶园,提高茶树抵御虫害的能力。科学施肥,严格把控施肥的种类、剂量和施肥的时间,增加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对种植期茶树进行修剪,剪掉发病的枝丫。对冬季茶树园进行清园,通过深耕改土,将杂草、枯枝、落叶压入土中,减少害虫越冬场所,从而减少茶园中虫害的基础数量,最终达到提高茶叶产量的目标。
2.2.1 保护天敌资源
在茶园周围安置人工鸟巢,吸引附近不会对茶园造成伤害的益鸟来对病虫进行捕杀,有效控制病虫数量。此外,一定要注意给鸟类营造适宜的环境,可在茶树或草丛之间铺草,不仅可以维持茶园土壤水分,还可给鸟类提供适宜生存的居住环境。
2.2.2 人工增加天敌数量
在病虫害暴发的前期,使用大量的病虫天敌进行灭杀,是十分有效的。所以人工繁殖增加病虫天敌的数量,是生物防治的核心手段,可以快速有效完成对病虫害的早期控制,但是必须留意释放的天敌对茶园及整个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为害,避免其他病虫害问题的产生。
2.3.1 灯光诱杀
可在茶园的四周放置诱虫灯,通过分析害虫的飞行路线、茶园的位置和其他因素合理放置诱虫灯,使灭虫灯的功效最大化。因为很多茶树害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利用这一点可以有效解决部分病虫害问题[5]。
2.3.2 色诱技术
有部分害虫对某种颜色十分敏感,特别是对长波可见光非常灵敏。大多数表现出对黄色的敏感,也有部分害虫对蓝色表现出敏感,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可在茶园周围放置黄色和蓝色的诱虫黏板,以一个较低的成本对茶小绿叶蝉、粉虱及蓟马等害虫进行有效的灭杀。
绿色生态调控,是应用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合理利用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病虫害的暴发,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营造出一个适宜茶叶栽种的生态环境。例如,人工复合茶园生态体系将茶树与不同冠层高度和根茎长度的植物进行搭配,不仅能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还可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圈的稳定。生态调控既包括农业措施,也包括畜牧业措施,其本质在于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防控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对茶叶生产及品质的影响,提高茶叶的质量。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能确保茶叶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茶叶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