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平
(诸城市舜王街道财政社保服务中心,山东潍坊 262200)
我国林业建设对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种植树木,能够过滤尘埃、防风固沙、蓄水防洪,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由此可见,加强林业建设尤为重要,尤其是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病虫对树木的为害非常大,每年造成的林业资源损失不容忽视,如果不加以重视,只会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通常情况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技术人员来说,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病虫害防治经验才能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但是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人才还比较欠缺,大部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都相差不大,难有拔尖的人才,严重制约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展[1]。另外,部分技术人员的实战经验相对较少,遇到突发状况时,很难及时应对,导致问题扩大,最终影响整体的防治工作效率,达不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也加强了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完善林业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规定与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人员不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只是简单交代相关工作要求,就不再过多询问具体实施情况,使得防治工作的落实效果不容乐观,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新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也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与价值,使得防治工作效率提升缓慢。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想要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必然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但是,从当前的防治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没有及时更新,仍采用相对传统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不但效率低下,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十分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2]。另外,对于防治技术的研发相对较少,且病虫害种类在不断变化升级,相应的防治措施没有与时俱进,因此很难有效防治,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我国林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林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些林业管理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对林业结构进行划分时,会种植一些能够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树种,没有考虑到整体林业结构是否能够在生态保护方面达成有效统一,导致林区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无法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林业管理者对于树立种植种类也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发展,树种的选择往往是以发展经济为主,树木种类单一,降低了整片林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给病虫害繁殖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化学防治技术仍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常用的防治手段,其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非常好,且操作也相对简单方便。随着社会的进步,化学防治技术也有了较大改变,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从而有效促进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发展。比如,低容量喷雾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溶液的使用量,既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又能节约水资源;静电喷粉技术,其主要是将药剂制作成粉状,采用喷粉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需要注意粉粒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可以有效减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3]。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十分受欢迎,其具有众多优势,如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等等,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应用原理主要就是通过对生物链的研究,掌握害虫的天敌,之后再培育天敌来消灭害虫,既能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同时又能很好地控制病虫害,稳定林业发展。利用鸟类来防治病虫害就是十分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经济、环保且持久等优势,可以有效保护树木并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物理防治技术是相对传统的一种防治手段,其主要是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与处理。这种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相对简单,但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当前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有3种:1)人工捕杀措施,主要适用于昆虫防治,成本相对较低;2)隔离防治措施,当某一区域出现病虫害时,为了防止其继续蔓延,采用隔离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3)诱杀防治措施,将害虫引诱到某一区域,然后进行集体捕杀,可大面积减少病虫害。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想要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发挥作用,就需要通过完善的体系来规范各项防治技术的操作行为,使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有效提升防治效率,促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提升林区经济建设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以及素质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技术能力,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林业防治体系,促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防治工作需求,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增加防治成本。想要促进防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重视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并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办法来控制病虫害的产生,从而提升防治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预防工作,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前提。通过提前对病虫害的繁殖情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将害虫扼杀在繁殖阶段,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来对病虫害进行及时准确监测,以便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提高林业建设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区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林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从而造成林区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就算后续采取防治技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也收效甚微。想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病虫害,就需要从提高林区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促使林区实现生态平衡,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产生[4]。基于此,在具体的林区规划过程中,林业部门需要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林木种类单一的问题,并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提高森林物种的丰富度,确保各种类林木之间可以共存,从而提升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林区的整体抵抗力与恢复力,促进林区生态平衡发展。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巩固造林绿化的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需要做好苗木的病虫害检疫工作,这是防止病虫害传播蔓延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病虫害检疫工作时,需要在林木运输环节就做好检疫检验工作,尤其是在机场、车站以及码头等重要场所,更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严格遵守《植物检疫条例》的相关规定,外调苗木也必须办理《检疫要求书》,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保障林业苗木健康生长[5]。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对防治技术的完善与创新也迫在眉睫。想要使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先认识到我国当前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我国目前现有的防治技术,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对症下药。可通过健全林业防治体系、增强树木抵抗力、科学防控并加强监测、加强林区结构规划以及注重苗木病虫害检疫工作等方式改善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强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