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岭 戴 晋 郑 磊 袁刘正 吴伟华 吴鹤敏 刘美茹 张仙美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漯河462300)
芝麻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主要分布于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河南、河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分布较多,其中河南产量最多,约占全国的30%左右。芝麻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和特殊的抗氧化物芝麻酚,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营养保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行业。
根据芝麻生产和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芝12 为母本、 郑芝97C01 为父本,经过10 余年杂交选择,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单秆白芝麻新品种,定名漯芝21 号。 为使该品种在我国芝麻主产区能够大面积推广种植, 有必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潜力。 吴鹤敏等[1]阐述了漯芝21 号芝麻配套栽培技术,张仙美[2]等简述了芝麻病虫害防治中的注意事项。 针对芝麻种植实践中遇到的病、虫、草为害情况,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芝麻常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技术, 芝麻常见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虫治虫经验, 芝麻主产区内芝麻田主要杂草种类和除草方法, 侧重于总结芝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措施,让芝麻种植产业良种用上良法,实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漯芝21 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从2001 年开始,经过10 余年努力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新品种。它是以抗性好、 品质优的亲本材料漯12 为母本,用不同类型的芝麻材料进行2 年配合力测定,2003 年从大量测配组合中筛选出优良组合漯12 ×郑芝97C01,经过 2003-2006 年的定向选择,2007-2010 年参加本单位产量比较试验和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 年参加全国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2 年9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 (鉴定编号: 国品鉴芝2012001),2018 年获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权号:20140304.3)。
漯芝21 号属于单秆白芝麻品种,双亲本遗传基础丰富,遗传背景广泛,具有把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渍等优点集于一体的良好基础。 叶腋三花,蒴果四棱,有茸毛。 株高154.4 cm,始蒴部位53.3 cm,空稍尖4.7 cm, 主茎果轴长度96.4 cm, 单株蒴数81.1 个, 每蒴 62.3 粒, 千粒重 3.00 g, 夏播生育期85 d 左右。含油率56.84%,蛋白质含量19.99%,属高油优质品种类型。 经多年多点试验鉴定,芝麻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为6.87%, 枯萎病平均发病率为1.51%,属抗病型品种。 平均亩产90 kg 左右,高产示范试验可达亩产160 kg 左右。该品种生长发育快,植株健壮,结蒴好,熟相好,适宜河南、湖北、安徽、江西中部等芝麻主产区推广种植。
2.1.1 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立枯病、芝麻黑根病、芝麻腐烂病、芝麻茎腐病等,是我国芝麻主产区以为害幼苗和花蒴从而造成芝麻减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它主要发生于芝麻苗期和开花结蒴期,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助风、雨、气流进行传播。 病菌从苗的根尖、伤口侵入,从根部或茎部开始发病,向茎上部发展,沿导管蔓延到茎、叶、蒴果和种子,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卷缩萎蔫,顶梢弯曲下垂,叶片和蒴果黑褐色,造成株型矮小,全株发病,严重的完全变黑枯死。 防治措施:选择优质、高产、耐渍、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地势高燥、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等的非重茬轮作地块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剔除病苗,增施基肥,少施氮肥,高畦栽培,清沟排水;播前用40%多菌灵按种子量0.3%或70%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量0.1%拌种;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 倍液喷药防治。
2.1.2 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又叫芝麻半边黄,是由尖孢镰孢芝麻专化型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真菌性土传病害,主要为害根系和茎秆,整株表现症状,一般病田发病率为10%~20%,常常引起病株全株或半边植株提前枯死,造成芝麻种子不能成熟,瘦瘪、炸裂,品质下降,严重减产。 苗期染病,出现病苗猝倒或枯死。 成株发病,受病一侧出现叶片变黄、萎蔫内卷、变褐干枯,湿度大时,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黏质粉状物,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菌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中越冬,翌年从根毛、根尖和根部伤口侵入幼苗根部,而后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至茎、叶、蒴果和种子而染病。 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选择优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平坦、与禾谷类作物实行3~5 年轮作且排水良好的地块适时播种; 增施有机肥,追施尿素,及时间苗,中耕除草,防治地下害虫,增强植株抗病力;播种前,使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拌种晒种;在发病初期,用40%克菌灵800 倍液、或2.5%适乐时1 000 倍液、或40%抗枯宁1 000 倍液、或25%嘧菌酯1 000 倍液喷施,如遇连阴雨天气,可换用5%己唑醇 2 000 倍液,每 7 d 喷施 1 次,连喷 2~3 次。
2.1.3 芝麻叶斑病 芝麻叶斑病,又叫芝麻蛇斑病、芝麻灰斑病、芝麻尾孢灰星病、芝麻蛇眼病,是一种主要侵害芝麻叶片、茎和蒴果,引起大量落叶的真菌性病害。 病菌随风雨传播,在多雨潮湿的开花期易发病。 染病叶片病斑为中间灰白色的圆形小斑,病斑干枯后破裂,引起叶片脱落,染病茎秆现褐色病斑,染病蒴果现黑褐色病斑,病蒴果易开裂。 防治措施:选择籽粒饱满、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抗病品种;播前用40%多菌灵拌种;选择排水良好的轮作地块;科学施肥,亩施45%三元复合肥50 kg,苗期亩施尿素7 kg,花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可减轻病害;在芝麻叶斑病发病初期, 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 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每隔 7 d 喷 1 次,共喷 2~3 次。
2.1.4 芝麻病毒病 芝麻病毒病已成芝麻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依据病害症状可划分为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3 种类型。 病毒由蚜虫传播,花生是重要初侵染源。 该病河南发生很普遍,常年发病株率为5%~10%,主要侵害芝麻叶片,病株出现花叶、叶色变淡,皱缩,停止生长,茎秆扭曲、矮化,中上部出现花而不实或不开花,造成芝麻减产。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毒品种;避免芝麻与花生间作或轮作;清除田间杂草,适时晚播,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 倍液喷雾,及时防治蚜虫,切断传毒路径;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
2.2.1 芝麻地上害虫 芝麻田地上害虫主要有芝麻天蛾、芝麻螟和芝麻蚜虫。 芝麻天蛾主要啃食为害芝麻叶片,造成植株失去光合作用,使得芝麻无法结蒴果,影响产量。 芝麻螟以幼虫采食芝麻叶片,在芝麻结蒴果后,幼虫蛀入其中,造成芝麻蒴果变黑脱落,或蛀去芝麻嫩茎,造成枝茎变黑枯萎。 芝麻蚜虫吸食芝麻嫩叶、嫩梢和汁液,造成叶片和花序脱落,植株生长不良而减产。 防治措施: 收获芝麻后应收拾干净地面杂草、 残株等残留物, 可有效清除越冬卵,消灭虫源;在芝麻田危害初期,可选用40%乐果乳油2 000 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 000 倍液、 或50%敌百虫乳油900 倍液等药剂均匀喷施防治。
2.2.2 芝麻地下害虫 芝麻田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等。 地老虎又称土蚕,地蚕,属鳞翅夜蛾科,主要为害幼苗根茎,常引起芝麻缺苗断垄,造成芝麻减产。 金针虫主要啃食刚播下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 蝼蛄啃食刚播下的芝麻种子和咬食芝麻苗的根茎和枝叶,造成芝麻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深耕细耙,翻地晒土,清除杂草,合理使用腐熟充分的有机肥,减少虫卵滋生环境,有效杀死越冬幼虫和蛹。利用黑光灯、糖、酒、醋诱蛾液诱杀捕捉幼虫。 在幼虫阶段, 可用90%敌百虫原粉800 倍液或20%速灭杀丁1 500 倍液地面喷洒;或亩用2.5%敌百虫粉剂2 kg,拌细沙10 kg 制成毒沙撒施,杀死夜间出土活动的幼虫;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进行灌根,杀死土中的幼虫等。
危害芝麻田的杂草种类众多, 其中发生数量较大的杂草有阔叶类杂草如铁苋菜、马齿苋、黎、苍耳等,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田旋花、狗尾草等和莎草科的莎草。 其他杂草如反枝苋、香附子、三棱草等也对芝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芝麻是双子叶植物,籽粒细小, 在播种时覆土较浅, 必须慎重选择除草剂,以免造成药害,要采取综合措施安全防除杂草。
播种前除草:播种前15 d,可亩用10%草甘膦水剂1 kg,加水30 kg 对杂草茎叶喷雾,可杀死已出土的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播种后3 d 内每亩可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 mL 兑水40 kg 或用72%异丙甲草胺100 mL 兑水40 kg 均匀喷雾于地表, 可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不建议用乙草胺,以免造成药害。 注意不要超量使用除草剂,封闭后田间不能有积水,以减少药害发生。
苗后茎叶除草:在芝麻封行前、杂草3~5 叶期,对准杂草茎叶, 每亩用10%精喹禾灵乳油30 mL 兑水30 kg 配成药液均匀喷雾,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 mL 加水50 kg 稀释后喷雾,可防除禾本科杂草。 尽量选择晴朗天气早晚施药,雨前不建议施用,雨后可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