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新组合丹粳优4 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5 14:45孙振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晚熟丹东粳稻

孙振东

(丹东农业科学院 辽宁丹东118301)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5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 相比常规水稻, 杂交水稻一般具有15%~20%的增产优势, 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为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国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已经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80%,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2]。 因此杂交粳稻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杂交粳稻将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丹东和大连地区是辽宁的晚熟稻区,水稻年种植面积7 万hm2左右,地力情况复杂,中低产田较多,水稻生长季阴雨寡照, 病虫害频发, 对水稻生长不利。 同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具有耐瘠薄、抗逆性强的特点, 在丹东和大连地区的中低产田块增产效果明显。 但由于大部分杂交粳稻组合制种产量偏低,导致种子价格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杂交粳稻的发展。

丹粳优4 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配制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20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稻20200023)。 该组合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生产上可实现机械化制种,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子成本,有利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选育经过

2012 年丹东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抗不育系丹粳4A 为母本,以广谱、强恢、优质恢复系丹恢4 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3 年进行配合力测定, 编号CP239,秋季综合表现突出。2014 年小面积制种,2015-2016 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联合品比试验,2017 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预备试验,2018-2019 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同时小面积示范试种,2020 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2 特征特性及适应地区

2.1 植物学特征

丹粳优4 号株高 111.1 cm,主茎 16 片叶,叶片直立,茎叶夹角小,叶色浓绿。 散穗型,穗长20.3 cm,分蘖力中等, 每穴有效穗数14.5 穗, 每穗总粒数164.8 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5.4 g,颖壳黄白色,无芒。

2.2 生物学特性

在辽宁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61 d,比对照金禾1 号长3 d,属中早粳晚熟品种。 株型理想,茎秆粗壮,抗倒伏,耐瘠薄,较耐盐碱,稳产高产,活秆成熟,无早衰现象。

2.3 米质情况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检测, 丹粳优 4 号主要米质指标: 糙米率81.5%,整精米率70.7%,粒长5.7 mm,长宽比2.3,垩白度 4.0%, 垩白粒率 19%, 透明度 1 级, 胶稠度67 mm,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8.1%。

2.4 抗性情况

2018-2019 年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丹粳优4 号进行了室内接种和田间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丹粳优4 号苗期稻瘟病混合接种病级为1R,田间稻瘟病损失率最高1 级,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1.7,抗稻瘟病。 田间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较轻,中抗稻曲病。

2.5 制种情况

母本丹粳4A 异交结实率较高,因此该组合制种产量高。 2015-2017 年制种结果表明,该组合一般制种产量在200 kg/亩以上[3],大规模生产可采用机械化制种模式,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丹粳优4 号适应在辽宁的丹东、大连地区种殖,省外可在类似的生态区引进试种。

3 各级试验产量表现

2018 年参加辽宁省晚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533.4 kg/亩,比对照增产3.8%;2019 年续试,平均产量645.2 kg/亩,比对照增产9.3%;201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5.0 kg/亩,比对照增产11.0%。

4 生产试种情况

2019 年前阳镇村民项忠宝种植0.1 hm2,实收平均产量为698 kg/亩,比邻近田块常规品种(622 kg/亩)增产12.2%, 减少氮肥使用量22%, 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2 次。 2020 年汤池镇蔡永宽种植 0.2 hm2, 实收平均产量为688.5 kg/亩, 比邻近田块常规品种(608 kg/亩)增产13.2%,减少氮肥使用量25%,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 次。 2 年试种情况表明,种植丹粳优4 号增收节本效果显著。

5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1 严格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在浸种环节控制效果较好,一旦发病很难控制,生产上会造成较大损失。 一般用劲护(25%的氰烯菌酯) 3 000~4 000 倍液加线菌清浸种,浸种温度 15~20℃,浸种 3~5 d,效果较好[4]。

5.2 培育带蘖壮秧,插足基本苗

丹粳优4 号分蘖力中等, 足够的基本苗和带蘖壮秧是获得足够有效穗的保障, 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条件,生产上机插每盘播种100~110 g,插秧行株距以 30 cm×16 cm 为宜,一般每穴插秧 4~5 苗,保证插秧基本苗6 万株/亩。

5.3 采用带肥带药插秧技术,节省生产成本

插秧前3~5 d 每平方米苗床撒施磷酸二铵100~150 g,撒肥后每平方米苗床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2.5 mL 兑水用喷壶浇施, 这样能有效防治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和一代二化螟,省工省力,防治作用和节本效果明显。

5.4 平衡施肥, 在保证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和结实率

生产上要氮磷钾肥平衡使用, 一般肥力地块施纯氮(N)13 kg/亩、纯磷(P2O5)7.5 kg/亩、纯钾(K2O)6.5 kg/亩,同时施用适量的硅肥和锌肥。 丹粳优4 号是大穗型品种,分蘖力中等,因此在保证有效穗的情况下主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 旋地前施入60%的氮肥、100%的磷肥、100%的硅肥及70%的钾肥;20%的氮肥和100%的锌肥作为蘖肥施入;剩余的20%氮肥作为穗肥和粒肥使用,30%的钾肥用于穗肥。

5.5 科学管水,调节田间小气候

丹粳优4 号抗逆性强, 水分管理上要采取浅—湿—干的管理方式,避免全生育期建立水层。 具体为薄水插秧,有利于缓苗;分蘖期浅水,有利于缓苗和分蘖;分蘖末期适度晒田,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和扬花期建立水层,灌浆期湿润管理。 这样能利用品种特性有效节约水资源, 保证田间不至于湿度过大,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6 采用无人机飞防技术高效防控病虫草害, 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

5.6.1 本田除草 平地后用马歇特(丁草胺)100 mL/亩进行无人机喷雾对本田进行封闭, 对于后期出现的水葱和野慈姑等杂草可在分蘖末期用二甲四氯喷雾防治。

5.6.2 纹枯病的防治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一般能造成水稻10%~30%的减产, 丹东地区水稻生长期高温高湿、阴雨寡照,因此纹枯病普遍发生[5]。 防治措施为7 月10 日左右用24%噻呋酰胺(满穗)20 mL/亩进行无人机喷雾防治,8 月初结合穗颈瘟的防治再喷1 次。

5.6.3 二化螟、稻曲病、稻飞虱及穗颈瘟的防治 一代二化螟在插秧前苗床浇施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已经防治,二代二化螟和稻飞虱、稻曲病、穗颈瘟的发生时期相近,可在水稻破口前7 d 左右采用无人机喷雾1 次用药集中防治,植保无人机雾化效果好,作业效率高, 利用无人机可在有利天气对病虫害集中快速防控,防治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晚熟丹东粳稻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晚熟脐橙映峡江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