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覆盖区富铁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关键技术”高端论坛在禹城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何继善,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研究员王怀洪等来自全国自然资源和地质勘探领域的院士专家40余人,围绕禹城富铁矿的成因与发现过程、勘探技术及应用、未来开采前景等展开深度交流。并就“煤铁共盆”的“禹城式”成矿新理论和“空-地-井”绿色协同立体勘查关键技术体系达成共识,认为该成果为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富铁矿找矿开辟了新方向。
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紧缺型战略性矿产资源,但长期依赖进口。2011年,国家启动为期10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山东省设立禹城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累计投入资金6278万元。2015年,山东省在禹城矿区首钻获得富铁矿新发现,推动设立了齐河-禹城国家级富铁矿整装勘查区,至今共发现大中型矿床3处,新增富铁矿资源逾5500万t,全铁平均品位55.21%,预测资源量3.4亿t。尤其是北部李屯矿区,单孔见矿厚度58~120m,全铁最高品位达69%,是国内罕有的厚层高品位富铁矿,找矿潜力巨大。
“以前,找煤的不管找铁,找铁的不管找煤。”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原总工程师王永基解释道,而李屯项目区的铁矿石处于煤田覆盖下,是进行铁煤多矿种联合勘查发现的成果。基于“禹城式”富铁矿成矿模式,提出了中生代共轭隆陷控矿机理和“双源成矿流体、双源矿质来源”的矿床成因机制,提出“煤铁共盆”的成矿新理论,在矿业界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在技术层面,也构建了一套可推广的深地探测方法。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基于重-磁-电-震多元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有效组合的“空-地-井”绿色协同立体勘查关键技术体系,转变了传统勘查模式,推进资源勘查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