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庆元县推广多种轮作技术与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2021-12-25 12:03周秋慧林风燕吴聪宇吴伟珍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稻鱼庆元县绿肥

周秋慧,林风燕,吴聪宇,吴伟珍

(1.浙江省庆元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庆元 323800;2.浙江省庆元县淤上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浙江 庆元 323800;3.浙江省庆元县种子技术推广站,浙江 庆元 323800)

关健词:轮作;共生种养模式;秸秆还田;绿肥;生态循环模式;绿色农业

庆元县土地面积18.98 万公顷,其中农业耕地1.58 万公顷,仅占庆元总面积的8.3%,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农业生产难度较大。通过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对地块进行调查检测发现,庆元县山地植被保护较为良好,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生产上偏施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不施有机肥,缺乏对土壤地力培肥的长效措施。同时,农民畜禽养殖污染物随意排放,面源污染严重,农田地力逐年退化。

调查结果表明,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8.7 g/kg:其中>40 g/kg 的占总数的34%,30~40 g/kg的占28.3%,20~30 g/kg 的占18.3%,10~20 g/kg的占13.6%,<10 g/kg 的占5.8%,最高为75.2 g/kg。目前下降到28.9 g/kg,其中>40 g/kg 的占总数的19.5%,30~40 g/kg 的 占26.3%,20~30 g/kg 的占23.5%,10~20 g/kg 的占22.4%,<10 g/kg 的占8.3%。

庆元县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产生的粪污不仅是农业水环境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更威胁着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粪污问题已经成为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农民的生态循环种养意识不强,粗放式经营问题比较严重,推广应用多种轮作技术和循环种养模式非常重要。目前,庆元县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稻-耳(菌)、猪-沼-果(菜)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种植黑木耳1670 万棒,循环利用稻草秸秆700余吨;推广稻鱼、稻螺共生种养,总面积2400 余亩;示范推广猪—沼—果(菜)13200 余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稻耳轮作与秸秆还田

“黑木耳—水稻”轮作技术能有效减少肥料施用量,促进资源优化。废菌棒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庆元县废菌棒资源充足,建立示范基地,将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菌糠),经堆沤处理作为有机肥再施用到农田,既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又能疏松土壤,促进农作物光合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危害[1]。

每亩水稻可产生300 kg 左右秸秆,恰好可平铺为1 亩地栽黑木耳的“基床”,可摆黑木耳8000 余袋。庆元县年均种植黑木耳1670 万棒,循环利用稻草秸秆700 余吨,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

在实施中,还因地制宜推广了多种多样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留高茬还田、机械粉碎还田、腐熟还田等技术。水稻留高茬还田是庆元县水稻生产的特色,全县60%以上农户都有此习惯,留茬高度在15 cm 为宜。在竹口镇、黄田镇等地使用秸秆腐熟剂进行稻秆还田试验,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向农民展示秸秆还田的做法、成效,引导农民应用秸秆腐熟剂进行稻杆还田[2]。

二、冬闲田绿肥种植

绿肥既是有机肥又是青饲料,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着积极作用。种植绿肥能有效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物活性,在砂质土壤区还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有利于农田培肥。每千克绿肥鲜草一般提供氮素6.3 kg、磷素1.3 kg、钾素5 kg,相当于13.7 kg 尿素、6 kg 过磷酸钙和10 kg 硫酸钾。

庆元县农业农村部门依托沃土工程项目建设,2017 年投入资金20 余万元购买紫云英种子17.3 吨,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户种植。2018 年,在屏都街道官山头、黄田镇陈边建立300 亩以上紫云英种植核心示范区2 个;在竹口黄坛建立了全市最大的150亩甜桔柚园套种鼠茅草示基地。2019 年投入资金26 余万元,购买绿肥种子14.76 吨,其中紫云英种子14.5 吨,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户种植。

3 年来,全县共推广种植绿肥面积10.6 万亩,其中2017 年全县推广绿肥种植3.5 万亩,2018 年种植绿肥3.6 万亩,2019年达3.5 万亩,总计减少2120 吨化肥使用量。

三、稻鱼、稻螺共生种养模式

稻鱼共生是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利于生态平衡,没有投放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原来稻田生态渔业的基础设施,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涨水不淹、干旱不干、保水性较好的稻田,并且相对集中连片。这种生态循环系统通过“鱼吃昆虫和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维持自身正常的生态平衡,既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问题,可取得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

在稻田中养鱼,每增重0.5 kg 青田鱼,需吃杂草40 kg,大大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青田鱼还可吃掉大部分害虫及其幼体虫卵,可减少农药投入;每25 kg 青田鱼可产鱼粪40 kg,相当于6.25 kg 硫酸铵或2.25 kg 过磷酸钙,减少了肥料施用。

2017~2019 年,庆元县在屏都街道、黄田镇、举水乡、百山祖镇等乡镇(街道)开展稻鱼、稻螺共生种养模式推广,扶持稻鱼共生种养,总面积2100 余亩,实现稻鱼总产量820 吨,稻鱼总产值308.2 万元;稻螺共生种养面积300 亩,实现稻螺总产量87.6 吨,稻螺总产值42 万元。

四、猪—沼—果(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

1、产生效益

猪—沼—果(菜)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沼气,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沼液和沼渣可用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果园套种果蔬和饲料作物,可满足畜禽养殖对饲料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2]。此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粪便通过发酵处理后,也可达到去污灭菌的效果;沼渣作为优质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沼液用来灌溉农作物,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同时提高了农作物质量。

庆元县在濛州街道、松源街道、屏都街道、竹口镇、淤荷地镇、隆宫乡等乡镇(街道)示范推广猪—沼—果(菜)13200 余亩,其中2017 年11000 余亩,2018 年12000 余亩。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共有1.8 万头猪,每天的排泄量大约为274 吨,可以产生2190 m3沼气、109.6 吨沼渣、164 吨沼液。沼气可供给周边2000 多户村民烹饪、发电,沼渣、沼液可以供8000~9000亩农田作为肥料,经济效益近200 万余元。

2、生态循环模式改进措施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种养对接不紧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为使畜禽废弃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变,提升综合利用率,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沼液贮存输送配套设施

增强沼液贮运能力,在养殖场周围或异地配套消纳地。消纳地必须建有充足的储液池和管网体系,确保猪粪、沼液作为有机肥被土地完全消纳。沼液储存池贮存能力原则上要求达到2 个月以上;消纳地能力每亩水田≤5 头,每亩旱地≤6.5 头,每亩园地≤7.5 头。

(2)培育沼液配送服务组织

建立健全“三沼”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区域性沼液配送服务组织,解决沼液异地消纳问题。督促服务组织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储运和消纳台账,逐步完善沼液就地消纳和县域配送的运行机制[3]。

(3)鼓励生产加工有机肥

鼓励支持本地有机肥生产企业扩大再生产,收集养殖户鲜猪粪加工有机肥。

五、结语

庆元县地处浙江西南部的浙闽边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山多地少,推广多种轮作技术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能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耕地地力培肥、环境整治以及全县农业绿色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稻鱼庆元县绿肥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培肥土壤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稻鱼共生系统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绿肥黄瘦』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知否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