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整合科研未来发展对策

2021-12-25 01:53赵素红李姗姗王松涛张紫辰刘婧怡徐枝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种医学国家

赵素红,郭 义,李姗姗,王松涛,张紫辰,刘婧怡,徐枝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1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2中医学院,3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1617)

整体整合医学(简称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是一个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它基于社会、心理、环境等现实情况,将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和最先进的理论知识统一整合后以更符合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发展要求[1]。西医学和中医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大医学体系,是HIM中的重点,也是难点[2-3]。其中,中西医整合科学研究是以提高临床诊治疗效为目标,依据中医药丰富理论知识和大量临床经验,联合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更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西医整合科研意义重大,受到了国家和学术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正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4]所提到的: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2019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参会专家学者已经达成加快基础和临床科研有机整合、促进医学走向新时代的共识。科研创新是中西医HIM事业的不竭源泉。目前,中西医整合科研取得了众多优异成果,但中西医整合科研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新时期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和世界医学科学发展新要求,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临床实践。本文着眼于中西医整合科研现状和现存问题,提出解决中西医整合科研问题发展对策及建议。

1 中西医整合科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中西医整合科研成果现状

中西医整合研究自2000年以来获得众多高级荣誉如国家科学技术奖等[5],许多成果也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为世界人类医疗健康事业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中医药古方医籍《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分离抗疟单一成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为全球抗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陈香美院士及团队所做“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项目在201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从HIM的角度阐释IgA肾脏病西医学发病机制和中医学辨证治疗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IgA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6]。近五年来中西医整合科研成果所获高级荣誉较多,也为本团队在中西医整合科研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如庄彩薇等[7]从砷剂治疗白血病分析探讨中西医整合模式的方法。

中西医整合优异的科研成果为提高临床重大疾病治愈率提供了大量科研证据。首先,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了中药单药/复方成分的药效及机制学研究。如陈竺团队[8]在吴翰香雄黄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基础上,发现了使用不同剂量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周期产生的作用不同,为砷剂作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药物提供了研究依据。其次,中西医整合提出的一些新学说,极大地丰富了中西医整合临床治疗观念。如夏桂成等[9]创新性提出“心-肾-子宫轴”学说,从心肾观的角度对女性周期性节律作了阐述,得出“心-肾-子宫轴”可以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和内分泌水平的新理念,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疑难杂症提供了新诊疗思路。最后,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开展了一批高质量、国际化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评价体系研究,为中西医整合临床提供先进的研究基础。如在2019年暴发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的考验下,我国率先进行各级中西医整合临床诊疗指南研究,在指南的指导下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0],《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11]致力于解决脑卒中中西医整合疗法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临床医师们治疗脑梗死、卒中后遗症等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2 中西医整合科研存在的问题

中西医整合科研成果所获荣誉不仅肯定了科研工作,也鼓励了中西医整合科研人员源源不断提高产出质量,无论是荣誉数量还是成果内容都为当下中西医整合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中西医整合科研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1.2.1 科技平台建设不足在我国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中,依托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已经成为我国中西医整合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12]。但是,目前我国仍缺少中西医整合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科技部2016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中指出:我国25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8个领域,其中医学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有34个,总占比13.4%,其中没有中西医整合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检索查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相关报道和文献,我国从2012年开始建成4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直到2018年第4批才建成中医领域(心血管疾病和针灸疗法)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但是仍没有建成中西医整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3]。

1.2.2 科研人才队伍缺乏中青年骨干是科研人才队伍的组成核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西医整合指示的基础和关键[14]。汤钊猷院士在访谈录中谈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出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如今年岁已高,大多已离开科研和临床一线岗位,中西医整合中青年骨干缺乏,出现人才断层现象[15]。随着转化医学的应用与发展,中西医整合科研人才队伍也急需转化型人才。蒋跃绒教授、陈可冀院士在谈到转化医学与中西医整合时提出,中西医整合研究存在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对脱节的状况[16],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科研思维已逐步固化,这极大地限制了科研成果研发与应用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利于高质量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高水平临床实践。

1.2.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西医整合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开展大规模设计严谨的优势病种研究、形成科学严谨的中西医整合科研设计,以及能否在制度层面加大经费投入,然而纵观中西医整合科研发展现状,这些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中医领域内的中医学、针灸学等学科已经明确开展了优势病种研究,并实施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但是中西医整合还缺乏相关内容。检索文献数据库,2011—2013年仅有江苏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对内科、外科及妇儿科的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进行全面调研,并筛选出江苏省的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课题组分析了2016—2018年国内已经公开发布的35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主要涉及到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17]。由此可见,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尚未明确,仍需开展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及重大疾病临床评价体系和实践指南相关工作。

其次,中西医整合科研设计缺乏科学性。研究人员对中医概念的本质理解不到位,不能科学严谨地设计实验,因此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特别是双盲研究,疗效验证缺乏公信力,延缓了中西医整合研究迈向世界水平的步伐。科研实验设计中一般将对照组的结果视为金标准或最佳疗效,但在中西医整合科研设计中,常常以西药为对照组,中药联合西药使用为治疗组,对西药是否产生确切疗效验证不全面。这种科研设计无疑盲目承认了西药对照组的疗效,而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置于不利地位,得出的实验结果也必定是不完全正确的。

最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对中西医整合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资助投入。从近十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看,中西医整合学科的资助虽呈稳态趋势,但未见明显提高。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2018年中西医整合学科资助及产出情况[18],中西医整合学科在中西医整合临床基础研究方面资助的体量相对较大,产出的成果也较多,但中西医整合基础理论研究体量相对较小,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研究也不太成熟。

2 中西医整合科研发展对策

2.1 加速建立建成科技平台

以国家和省级中西医整合科研机构为核心,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各研究所、中国中西医整合学会及各分会、高等院校为主体,加强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数据中心、康复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建成中西医整合学科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立健全中西医整合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形成科学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职能机构,以提高科研项目水平。依托2017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19]中对中医类临床研究中心的规划,中西医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中西医整合领域也可以重点围绕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内科、外科等优势病种,开展一批中西医整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加强科技平台协同创新,开展协同攻关项目,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对最新或者有争议的科研成果进行重复验证以保证后续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持续发展。

2.2 完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国家部门健全中青年骨干奖励机制,社会各界提供良好工作氛围。通过优化资源调控、设立专项研究、建设高水平科研中心和科研基地、政策倾斜等措施,为HIM的中青年骨干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打造多学科交叉中青年骨干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促进国内外研发团队搭建科技交流平台,建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渠道,深入开展中西医整合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为长期持续的交流合作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保持、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西医整合专兼职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尽力解决中青年骨干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为中青年骨干和先进成果的产出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转化医学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和知识架构、敏捷的科研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转化型人才,倡导临床医生同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合作进行深入研究,要特别注重中医临床思维和经验的深化。在西医院重大疾病科室设置中西医整合科研专岗,一方面鼓励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基础科学课题,另一方面强化转化医学的基础研究人员基本临床知识学习培训,发挥强强联合优势,促进科研成果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快速转化[20]。

2.3 加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一,制定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的中西医整合临床实践指南。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开展全国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筛选工作,设立中西医整合专项研究,利用先进科技对中西医整合进行严谨大数据的分析统计,初步形成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临床评价体系,获得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的中西医整合临床实践指南。开展优势病种的中西医整合临床方案的临床验证和机制研究,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中西医整合科研投入经费,针对优势病种的中西医整合临床方案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的临床验证和机制研究,形成一系列中医学整合学术创新成果。第二,创新中西医整合理论研究,利用科学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中西医整合理论进行创新研究,致力于建立起立足于现代科学微观化和中医学整体观思维基础上的新型整体医学。第三,国家加强宏观把控,切实加强对中西医整合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增加中西医整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投入,设立病证整合动物模型重大研究计划专项支持,以临床疗效为准绳,开展相关疾病基础研究领域的资助工作,建立一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转化的先进模式,建立各级中医药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基础与临床转化、科技转化服务社会模式。

3 结语

当今世界,医学模式的转换、频发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都使中西医整合科研事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中西医整合从科技革新推动了中药单药/复方成分的药效及机制学研究,中西医整合新学说新理论研究,中西医整合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评价体系研究,并获得诸多优秀成果,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面临诸如科技平台不足、人才队伍缺乏及创新能力不足的挑战。中西医整合科研要想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把握机遇,加速建立建成中西医整合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中西医整合中青年骨干和转化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中西医整合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中西医整合科研事业的未来发展,要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中西医整合优势病种和优势领域深入研究,促进科学研究更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牢牢抓住原创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健康战略实施做出贡献,更要争做国际中西医整合学术前沿领跑者。

猜你喜欢
病种医学国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新病种”等十五则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