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36
卫星通信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效果好及组网简单便捷的优势,因此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卫星通信使用时相对脆弱,直接暴露在空间轨道,同时针对卫星通信的攻击与防护也成为未来信息战的主要组成。因此,卫星通信网络要主动应对安全威胁,制定合理的防范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技术措施,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安全防范工作。
卫星通信网络一般是由通信卫星和通信地球站群等共同组合而成,同时也涵盖着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监控管理分系统等几个部分。跟踪遥测以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理想化的保障效果,主要是让卫星的通信进程得到有效的维护。通过科学的跟踪测量过程,关注卫星在轨道上的基本情况,明确实际的位置以及相关的姿态等。监控管理分系统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能够实现科学化的分析,主要对卫星本身的通信性能和相关参数进行科学的监管,方便有效的判断和计划。
卫星通信网络运行时,选择广播形式通过转发器完成信息传递,地面终端接收到传递的卫星信号,实现信息转发与接受。但卫星信号除了覆盖中国境内外,还会覆盖境外区域,一旦出现境内外分法分子接触用,直接对通信网络安全产生的影响,容易借助技术手段进行违法操作,直接影响到卫星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复杂,地球站的群站点较为密集,分散较广,需要科学分配密钥,造成实际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卫星通信的用户种类较多,用户需求存在差异,通信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信息资源,保密等级存在差异,如果不能科学化管理,直接干扰到保密效果,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彰显其通用性。
卫星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信号传输线路较长,实际通信过程中容易出现传输延时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密钥管理与分配不当,造成服务器响应时间延长,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1]。
针对物理设施层,主要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理传输媒体和承载物理传输媒体的各项基础设施,这其中还包含了地球站、通信卫星和其他对象等等。在通信卫星系统设置中,其内部物理层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大家关注的重点都在其所接入的卫星终端系统是否合法。相比其他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该问题最为关键,可谓是卫星通信网络安全性防护的基础。针对卫星通信网络而言,都会在卫星终端设置一个身份确认机制,以此针对合法卫星终端给予维护,而且其维护作用显著。
它能根据连接需要分配出具有标志性安全代码,便于工作人员针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理。在将卫星终端和卫星系统连接后,系统会自动就其所对应的安全性代码进行及时检测和验证,如果代码正确,则验证通过,卫星终端会自动进入到相应系统中运行并开展工作;但若代码不相符,这说明该卫星终端存在非法性,其入网请求将会被直接驳回,并进行上报,提示工作人员存在非法入侵等等。通过这样的保障和防护措施,针对卫星终端安全性进行有效维护,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终端文件传输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针对业务传输层的防护,具体措施应该由其基本的应用方向而决定,同时结合业务传输层相关的链路以及连接标准,在实现正确无差错传输的基础上,推进链路上点对点,以及一点对多点的信息传递。在卫星业务传输链路设计中,牵扯到上、下两行链路。所以在具体使用时,不仅要对其相关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关注,还要注意其安全性问题。在业务传输层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各链路层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应对该类威胁的主要措施就是在信道终端加入当前国际上最新型的抗干扰技术,针对各链路层原有抗干扰能力进行提升和强化,在突破技术限制的基础上,明显加强各链路层的抗干扰效果。
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一种或多种抗干扰技术,通过不断的应用和尝试,有效克服自身传输业务的不足以及局限性,将自身优势淋漓尽致的彰显出来,从而全面提升各链路层之间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卫星网络运行及信息处传输的正常。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意识到各种抗干扰技术之间的原理存在一定互通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抗干扰技术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各技术间的互补性,将多种抗干扰技术合理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在一个系统中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对卫星通信网络抗干扰能力的强化。而且在通信卫星运行时,当干扰模块检测到与之对应的干扰频率时,能够及时对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切换,将各输出通道进行有衔接,及时阻断干扰源,对网络安全展开有效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2]。
在卫星通信网络安全性防护中,若是网络管理层不能端正自身态度,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和措施进行安全防护操作,将会导致整个网络管理层的瘫痪,从而影响到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在网络管理层操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卫星通信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抗损毁问题。确保冗余工作状态下,各项资源依旧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以此提升系统抗损毁的能力。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上述思想指导,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及工程操作实践,借助卫星备份和频段备份等多种方案和措施,针对系统网络层的安全程度进行不断提高和强化。
卫星通信网络技术使用时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措施,大幅度提升卫星通信网络的安全性,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与全面的通信服务。
针对卫星中极易受损的部件,应该及时采取加固和升级方案,保证更好地维护卫星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比如,卫星通信网络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星载光电成像传感器的受损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及时的结合激光危害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方式规避激光的干扰,避免造成严重的损伤。
在传感器前,可以适当增加滤光片,使得多种波长的激光得以有效的屏蔽,同时也可适当的增加涂层,在特定波长的强光照射下,通过光限制器的作用,完成对光电传感器的有效保护[3]。
根据适当的需求,可以适当发射多颗假卫星,以此将真正的卫星合理的隐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在敌方寻找攻击目标的时候,因多颗卫星的存在,使得敌方无法获取真正卫星的位置,也能可以的规避负面的影响。还可将微型卫星组网,减少卫星受到的攻击,确保整个卫星系统可以稳定运行起来。根据实际的需要,还可在卫星上适当的涂上吸收电磁波的保护层,确保卫星本身的电磁波能够适当的规避到位,以此合理的降低敌方探测器的出现概率,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在电子工程设计中,核心工作在于控制信息的整合以及电子信息的处理。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快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借助自动化的优势,实现智能控制,从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水平。另一方面,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可以提升数据更新的效率,减少人工参与,这对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扩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发展建设过程中,目前工作的关键是在其中建设并融入宽带业务数字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引入,帮助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获得在图像、视频、语音和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从而进一步保证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通信质量。保证人们在利用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交流时,画面更信息,声音更真切,就好似面对面一般,借此全面提升我国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4]。
首先,随着信息化程度建设,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可以得到智能化、个性化的通信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卫星通信逐渐向着宽带化、移动化及大面积覆盖化方向发展。未来卫星通信发展趋势中,一大方向就是传统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的移动化发展。同时,卫星通信业务的传输速度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正逐步向着宽带化方向发展,影响到传统业务内容,继而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其次,卫星通信的优势在以后会越来越明显,继而形成与地面网络共存的通信架构,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通信服务。而且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地面通信系统存在形式,而是主动结合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与互联网形成一体化模式,直接给用户提供端对端的服务,也意味着可以给全球范围内的每一位用户提供不限时、广阔覆盖面积的个性化通信服务,实现推动卫星通信服务高速发展的作用。
最后,尤其是当前卫星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通信设备制造能力增加及通信需求增加。目前卫星通信已成为最为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成果,也正是因这一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卫星通信能力发展。相信随着相关技术进步与发展,未来通信会向着个性化、智能化及深层次方向发展[5]。
总之,卫星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通过详细论述威胁因素成因,制定合理的安全应对策略,保证卫星通信网络可以安全运行,切实发挥其价值,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稳步发展。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