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成
(作者系王洛宾之子,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
身着解放军军装的王洛宾
1949年9月9日,西北野战军解放青海省会西宁。
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马寒冰在旧政府文职人员名单上看到了王洛宾的名字。他心想,这个王洛宾是不是那个大音乐家王洛宾。听说王洛宾已经去了台湾。他又听说,王洛宾没有走,他的家就住在西宁市北大街斜石巷,马寒冰立刻向王震司令员报告这个情况,随后他就着带警卫员按地址找到了王洛宾的家。
他们一见面,就谈得很热烈,尤其是说到抗战时期,王洛宾所在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说起女团长丁玲、剧作家塞克(陈凝秋)、作家萧军和许许多多一起在山西前线并肩战斗过的战友。
王洛宾还向马寒冰提起自己当年西出阳关,就想去新疆收集民歌,始终没能去成的一些往事,自己在甘肃、青海改编了那么多的新疆民歌,至今还没去过新疆,说到这些,他的脸上显出深深的遗憾。
王洛宾说:“1938年,我就想去新疆,当时,新疆督办盛世才不给我们签证,他拒绝我们这些进步文化人士进入新疆,所以没有去成。如今一晃十年过去了,去新疆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
听完王洛宾的讲述,马寒冰笑着对王洛宾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王震司令员派我来找你,就是要邀请你参加我们解放军,跟我们一起去新疆。你有没有什么困难和想法?”
马寒冰的一番话,让王洛宾受宠若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王震司令员不但不追究他这个马家军的上校音乐教官,还能派人邀请他参加人民解放军。
他几乎没有考虑,立刻就向马寒冰表示,坚决服从王震司令员的安排,愿意参加解放军去新疆。
此刻,王洛宾脑海中又浮现出十年前“甘肃省西北抗战剧团”在河西走廊为当地群众演出,宣传抗战的情景。浮现出自己在张掖、酒泉等地寻找那些新疆过来的少数民族艺人,向他们搜集记录民歌的往事。
新疆的民间音乐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吸引着他,在等待着他。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就要实现了。
他来不及和家人商量,就决定要放弃回北京当音乐教师的打算。一定要参加解放军,随部队一起进军新疆。
马寒冰回到一兵团司令部,立刻就将王洛宾同意参军的情况,向王震司令员作了汇报。王震召集身边的几位领导干部一起讨论,大家听说司令员要邀请王洛参加解放军,就有人表示反对。
反对理由是,王洛宾曾经是马家军的上校音乐教官。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打过多年仗,怎么还能让王洛宾参加我们解放军呢!
王震司令员耐心地给大家做了思想工作,他说:“首先王洛宾是个音乐家,而且是个真正的爱国的大音乐家,抗战时期,他写了不少打日本的歌曲。对这样的音乐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倍加爱护。”
还有人说:“王洛宾的年龄已经不符合参军入伍的条件,我们部队军怎么给他安排工作职务怎么呢?”
王震司令员说:“王洛宾现在已经不是马家军上校,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是高级知识分子自愿参加解放军。马家军都知道重用王洛宾,难道我们人民解放军就做不到吗?马家军需要音乐,我们人民军队更需要音乐。”
第二天,王震司令员就接见了王洛宾,他握着王洛宾的手说:“王洛宾同志,你是大音乐家,你写的歌,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了,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队伍!”
就这样,王洛宾又参军了。那年他已经三十六岁,已经超过了征兵的年龄,他是以高级知识分子自愿参军的名义参军入伍的。这是王洛宾第三次穿上军装。与前两次参军不同的是,第一次他在山西参军,穿的是八路军的军装。第二次在青海参军,穿的是马家军的军装。而这次还是在青海参军,穿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军装。
因为新疆局势动荡,上级决定一野一兵团二军和六军要立即火速进军新疆。1949年9月20日,王洛宾匆匆告别家人,跟随解放军大部队离开了西宁。临走时,他对妻子和岳父说:“你们在家里安心等着,我到新疆安排好之后,就回来接你们全都去新疆。”
因为部队是徒步急行军,除了武器装备之外,其他个人物品都不准携带,但是王震司令员还是特别批准王洛宾可以带上他的“吉普森”牌吉他,这把名牌吉他是抗战时期路过甘肃平凉时,一位美国传教士送给他的,它可是王洛宾最心爱的宝贝。
允许王洛宾带上他的“吉普森”吉他一起参军入伍,跟随一野一兵团进军新疆,显示出王震司令员对王洛宾这位大音乐家的欣赏和爱护。
那天,解放军西进部队浩浩荡荡地出了西宁城,一路向北直奔祁连山下的门源县,准备从那里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九月的青海高原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还穿着单衣,部队在上山途中天空又下起大雪,前进道路十分艰难,由于高山缺氧,一些体弱有病的战士睡倒在雪地里,就再也没有能爬起来。
为了照顾王洛宾,王震司令员派人给他送来一匹马,一件棉大衣。部队首长特别指派一名叫刘迪亮的小战士负责保护王洛宾的那把吉他。王洛宾看着身边一起行军的战士还都穿着单衣,司令员却为他这个留用人员送来了棉大衣和马匹。感激和愧疚的心情让他无以言表。他一边要求把那匹马让给一位新华社的女记者骑,一边表示感谢司令员的关怀,自己有信心克服困难,要和大家一起翻越祁连山,一定不掉队。
大部队顺利完成翻越祁连山的任务之后,又急行军到达张掖,政治部副部长马寒冰拿着王震司令员写的一首诗词,来请王洛宾谱曲。
他告诉王洛宾:“这是王震司令在翻越祁连山时即兴起草的诗词,部队登山时,天空乌云密布,高山白雪皑皑。司令员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时被敌人追堵围剿,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如今,我们数万解放大军再一次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但这次的爬雪山、过草地与之前情况不一样了。过去是敌人追赶我们,今天是我们在追赶敌人,我们不但要解放新疆,还要解放全中国。王震司令员望着那些翻山越岭的解放军战士们,即兴写了这样一首诗词:
白雪罩祁连,
乌云盖山巅。
草原秋风狂,
凯歌进新疆。
马寒冰对王洛宾说:“王震司令员这首诗词写得非常有意义,只是短了些,一共只有四句,你看看能不能给谱个曲子!”
王洛宾接过诗稿,看了几遍,他沉思了一会说:“歌词短了不要紧,四句诗唱两遍就是八句,再反复一遍就是十六句,我可以写成用各种唱法反复唱的歌曲。”
当天晚上,在部队宿营的房屋里一盏昏黄的马灯下,王洛宾开始了歌曲创作。谱曲没有钢琴试奏,他就弹起吉他,打着节拍反复地唱,他边唱边写,写到激动处,他就爬到夜色中的张掖城门楼上,迎着西部大漠刮来的瑟瑟寒风,他回想起抗日时期的艰苦岁月,回想起山西前线牺牲的战友,回想起潼关风陵渡运送伤员的场景。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新疆黎明的曙光,看到人民解放军的滚滚洪流正在向新疆挺进。
就在几天前,王洛宾跟随部队翻越祁连山时,他亲眼看见那些年轻的战士们穿着单衣翻越大雪山,他们是那样不怕苦,不怕牺牲。他心想,这样优秀的战士在马家军里是没有的。他暗下决心要向战士们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王震司令员的四句诗,被王洛宾谱成了一首完整的大合唱《凯歌进新疆》。第二天,王洛宾亲自给文工队员们教唱,文工队员们又下到各个师团给战士们教唱,在酒泉召开的解放军进军新疆誓师大会上,一野一兵团的数万名干部战士们齐唱了这首雄壮的战歌——《凯歌进新疆》。
王震司令员高兴地对王洛宾说:“王洛宾同志,你真是了不起,没想到我写了一首短诗,你就给我搞了一首大合唱。”
他当即决定说:“就把这首歌曲作为我们进军新疆的歌曲吧,我们解放军就唱着这个歌曲进新疆。”
在大部队进军新疆的途中,王洛宾接到了一兵团的任命书:“任命王洛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文艺科副科长。”这份任命书是一野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徐立清签发的。
此时,王洛宾正式成为解放军的干部了。
1949年9月25日,国民党新疆卫戍区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汗联合通电全国宣布新疆和平起义。
十万解放大军高唱着王震作词,王洛宾作曲的《凯歌进新疆》进军新疆,将胜利的五星红旗插到了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和藏北阿里地区。
1949年12月,王洛宾做为人民解放军首批接收代表,跟随马寒冰来到新疆省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守军和旧政府的对口交接仪式是在迪化市新疆省政府西大楼举行的,王洛宾作为新政权负责文化方面的接收代表,参加了这次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之后,双方还举行了一个联欢会,国民党起义部队方面选派原骑兵第五军中校秘书王孟扬首先登台表演了一个节目,王孟扬也是北京人(回族),他和王洛宾在抗战时期就认识。王孟扬首先为大家唱了一首《凤阳花鼓》。唱完之后,他们邀请解放军方面也唱一个歌曲。
马寒冰立刻指派王洛宾代表解放军也来唱上一首。王洛宾起身上台向大家行了一个军礼,然后他唱了一首自己在青海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歌《黄昏的炊烟》:
遥远的美丽的帐房围绕着炊烟
马蹄格格地踏着石子高兴地向前(哈依啦 啦依路亚)
黄昏的美丽的太阳挂在了天边
今天晚上将要找到我们的同伴(哈依啦 啦依路亚)
饥饿的美丽的羊羔追逐着母羊
小孩喊着那油饼麦茶烤肉奶干(哈依啦 啦依路亚)
疲倦的高兴的老马望着那炊烟
炊烟底下一片广大无边的草原(哈依啦 啦依路亚)
王洛宾优美的歌声赢得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前来参加活动的新疆省政府哈萨克族代表们,他们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用汉语演唱他们的哈萨克族民歌,并且演唱得那么好听。
王孟扬也惊喜地发现,眼前唱歌的解放军代表竟然是王洛宾,他很纳闷,王洛宾不是在青海马家军任职吗,怎么突然就变成解放军的干部了?
1949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决定成立新疆军区。并发布新疆军区干部人事任命通知书,任命名单第四十一条:王洛宾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长。
如今《凯歌进新疆》已经被永久镌刻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的碑文上。
《凯歌进新疆》记载了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文化历史,这首已经传唱了七十年的军歌,至今还被作为新疆兵团文艺演出的保留曲目,必将永远传唱下去。
《凯歌进新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永远铭记那些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英勇奋斗的革命前辈们的英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