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是乎
近日,摄影师陈漫的一幅作品,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这是一张她为《迪奥与艺术》展览拍摄的宣传照,名为《傲慢的矜持》。照片中的亚裔女性,眼睛狭长、眼神阴鸷、头发油腻,手捧迪奥经典款戴妃包,长长的银色护甲抚上挂满珠串的包带……
不少网友产生了强烈不适,怒批其“太阴间”“丑化國人”;也有人为其辩护,声称“审美是多元的”,甚至用“不懂艺术”“全网都被美颜滤镜PUA了吗?”来抨击反对观点。
11月23日,随着舆论持续发酵,陈漫在微博上正式道歉,迪奥也发表声明,强调“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国人民情感”。
审美当然是多元的,很多经典艺术品也不是以“美”(有时甚至因“丑”而震撼人心)取胜。问题关键是,这张照片是摄影师自己的审美投射,还是打着艺术的旗号,对某种刻板印象的迎合?
作为当红的时尚摄影师,陈漫被称为“拍明星第一人”。在她的镜头里,明星们光鲜时尚,与《傲慢的矜持》的女性并置,同是东方形象,却是两幅面孔。
这幅《傲慢的矜持》,以及被网友挖掘出的《中国十二色》系列,毋宁说是陈漫镜头下的“西方特供”。照片中的女性,浓妆下面目模糊,大多是眯眯眼、大脸盘,披挂着带有中国元素的夸张饰品,表情诡异,正邪难分。
这完全是按照西方审美创作出来的“中国人”,充满“东方主义”的傲慢与偏见,让人联想起早期好莱坞的一系列华裔形象。女性的典型是黄柳霜,在银幕上不是演纵欲过度、抽鸦片抽坏脑子的妓女,就是演带有危险异国风情的东方妖妇;男性的典型则是反派角色傅满洲,这个留着辫子、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巫师,成为20世纪“黄祸论”的化身,也成为西方世界妖魔化中国的头号面孔。
此次风波或许就此平息,但这绝不会是西方涉嫌丑化华裔形象的最后一起争议。近一个世纪里,西方国家在多个领域强势掌握话语权,肆意将自己的审美偏好奉为圭臬,把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指认、贬抑为与自己相异的“他者”。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想象和描述也在改变,但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却没有根本改变。前有《花木兰》后有《尚气》,这些电影都由华裔演员担当主角,却没能俘获中国观众的心。究其根本,在于它们只是浮皮潦草地罗列东方元素,而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层体认,骨子里还是迪士尼公主和漫威英雄的东方版翻拍。就像不少奢侈品大牌也争相融入中国元素,围巾上绣个“福”、运动鞋缝个“发”,以及各种“外星生物”般的生肖系列,只能引发中国消费者的“群嘲”。
在此背景下,陈漫这套“自我东方主义”的操作,注定不灵了。今日的中国,无需在西方的镜头下被塑造和凝视。我们有信心和力量,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文明,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