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贤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创业发展必须立足于智能制造时代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总要求。笔者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靠江阴制造业发展,面向长三角地区,规划机电专业建设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社会发展需求为背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时代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实践证明,机电类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智造新动能[1]。立足江阴制造业发展需要,加快提升专业教育规划,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布局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专业建设要高屋建瓴,立足江阴智能制造业,面向无锡大湾区行业调研,在专业建设目标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项目课题教学渗透创业意识,创设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从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两个维度确保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方面,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夯实创业基础;另一方面,从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上接轨社会。只有从根本上保驾护航,才能有源头活水。专业职业技能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职业必备的现代管理能力和全面综合素养,既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又有实践创新创业能力。面向专业规划职业人生,实现创业梦想,成就未来。
专业职业能力是立身之本,只有牢牢把握专业职业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毋庸置疑,专业职业能力就是人生的基础和根基,因此在专业能力培养中要夯实基础,专业技能更是人生创业和再就业的永恒法宝。要提高专业职业创业教育的站位,把专业的培养目标渗透和贯穿在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创业引导,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途径。面向行业走访机电类相关企业,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管理能力,拓展视野,提升专业创业能力。
岗位实践能力是创业之本,是创业发展的硬实力。熟悉岗位角色定位,梳理岗位流程,掌握岗位实践能力。在岗位实践中明白创业的艰辛和阻力,培养刻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岗位实践能力既是技能的社会接轨,更是步入社会的人际接轨[2]。让创业者掌握岗位技能,明白自身如何做好创业准备,立足岗位方知人生不易,练就过强过硬基本功,道阻且长,方显创业英雄本色。
创业的媒介与平台是学生创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要利用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成立创业管理团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稳步推进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管理团队校园化项目的落地生根,孵化出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子项目。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第十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加班加点、不分寒暑昼夜地赛前演练,最终,李璟浩同学的“一种高压感应取电电源装置”项目在发明制作类比赛中获一等奖。只有加强机电专业项目化创业团队建设和过程化管控,通过孵化、实操和大赛锤炼,让挖掘出的好苗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才能取得机电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预期效果。万人操弓,共射一招,创业团队建设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压舱石,更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孵化器。
学校的社团建设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营造社团创业环境有效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激人奋进的社团活动,另一方面开设各类社团,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无人机蓝天梦之队社团、机器人遥感俱乐部、机电动感仿真作坊等。
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社团引导和社团创业环境创设。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展开,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他们自身的创造能力,构思多维度活动模式,展现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灵活地发挥创业教育的活力,推动学生创业意识的逐渐形成。围绕地方的产业特色开展校内外社团活动,引发创业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专业和创业内涵[3]。
只有把创业教育引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创业的原动力。职业联盟和职教联盟的职业创业大赛是职业创业活动的主战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职业人才。如江阴市职业院校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多彩麦穗干花”获高职组一等奖,大赛活动内涵丰富,充分展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舞台风茂。疫情防控期间,也可以利用网络云平台创新组织开展线上职业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深入社会拓宽思路,参加职业大赛开阔眼界,创业大赛既弘扬了江阴精神,也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机电类学生就是要强化机电技能赛事培养,以赛促创,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创业应用型人才[4]。
利用好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全过程并利用科研项目进行项目转化,为创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创业创造条件。利用好组建实验的筹备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调试与技术改造升级设计,积累创业现场经验。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孙移老师带领导师制学生在PLC自动控制试验台的制作与研发,引导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开发试验设备,起到导向性引导创业作用。利用好企业生产线项目,通过挂职实习,深入了解现代化企业的运作模式。如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集成车间,冲压、焊接、切割、打磨、注胶、喷涂等各道生产流水线上密集分布工业机器人,让学生切身体会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自动化工业现场环境,激发学生创业活力。
校企对接可以灌输创业理念和企业家创业精神,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培育好苗子,培植好项目,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其创业动力。在积极创新中成就快乐创业,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邀请江阴新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亚峰开展创业讲座,实验室指导学生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利用,通过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需求。结合企业工艺和技术设计创新要素,依靠企业生产订单对接创业,培植学生从研发试制到投产,独立成立公司配套生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锡鹰贝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是复杂高精密度机加工零部件制造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01机电数控班学生成凯健创业承包数控加工车间为其加工精密零部件,成为优秀毕业生讲师团成员,定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借助于专业职业能力和各种生产专业工具软件系统的灵活使用软实力,创业开发新型智能设备,利用优势打通从设计到生产销售维护环节,创业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5]。江阴职业技术学院02数控班学生庄晓勇对接江阴城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辅助设计——BCAD软件设计,依靠设计优势成立了江阴市瑞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设备零部件远销东南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校企对接拓宽了在校生创业的视野,通过校企合作对接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校企对接不仅培植了在校生创业实力功底,也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功底。
综上所述,机电专业规划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需求和智能制造新时代,围绕地方工业经济产业升级换代进程未雨绸缪,在未来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特色赋能智变中抢得发展先机。智能化时代倒逼工业4.0高速向前推进,机电类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审时度势,快速迎头赶上智能制造时代,为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