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晨露
(上林县大丰镇农林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500)
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技术在农业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农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也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影响。若是水利灌溉防渗出现问题,那么农作物和土壤都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失。虽然我国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技术一直在发展、进步,但渗水渗漏现象依旧存在。
水利渠道工程中的渗水渗漏并不是单一原因所造成的,要想从源头解决渗透问题,必须要了解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导致水利渠道工程渗水的原因包含了有地质情况、生物情况以及人为因素等等。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勘察不到位或是施工出现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渗漏。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设计不完善、技术实施出现差错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渗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技术过关。
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附近地区的土壤,而这类土壤通常分布在沙砾土区域,这类型的土壤不够紧实,在施工过程中会影响水利渠道的整体质量。另外地下水的渗透会减弱土壤之间的粘连性,若是地下水位快速上升,河道内的水位则会快速下降。内外水压的差距会导致渠道破坏出现渗漏。
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渗透的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期间,相关的条件和技术无法满足复杂的工程,导致所留下的隐患造成渠道渗漏。二是在施工初期工地的人流来往量较大,导致土壤的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水利渠道的整体抗压能力变小,在后期出现突发状况时会出现渗漏情况。
水源是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必备要素,水源对于农田灌溉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合理运用水资源能够有效改善农田干旱、用水不均等问题,也能够让农作物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得到健康的生长。若是农田水利渠道出现渗漏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只有做好农田水利防渗技术,减少防渗渠道的渗漏情况才能够有效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与水资源。
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情况,应当做好前期调查工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的建设总长度为3.983km,主要为灌溉渠道,渠道受益面积为420亩。目前现有的灌溉面积为230亩,计划在实施完成后恢复灌溉面积190亩,受益群众可达300余人,当前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
拟建渠道是七十年代时所开挖的土渠,由于年久失修、淤泥淤积过多等原因,原土渠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导流灌溉。并且原渠道是土渠,沿线渠道渗水十分严重,导致渠道水利用系数较低。根据目前的实际耕种情况来看,水量的浪费情况较为严重。目前的渠道只有前段局部的农田能灌溉之后,其余后渠段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渗漏、输水不畅、崩塌淤积等情况,导致渠道堵塞,无法顺利过水。这其中甚至有大部分渠道由于多年未通水而荒废,也正是因为灌溉水源无法保证灌溉,种植结构由水稻变为了经济作物。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前的渠道情况,渠道防渗主要作用是减少渗漏,提高水利用系数保证农田灌溉的功能。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能够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在这过程中加强农田的水利情况是农业技术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机械、建材等方面的需求,既带动了当前的农业经济增长情况,又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灌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保障粮食的自给,需要对灌溉渠道进行防渗加固。通过对渠道进行防渗改造、节水改造等方面的工程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多种经营提供水利保障,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调整,并实现提高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目的。
在灌溉渠道施工的期间,开挖槽沟需要根据管道处的施工特点来确定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并且提前将管道内的石块、草根等杂物清理干净,避免出现管道底部出现倾斜和渗水等情况的发生。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转弯细节等方面加强重视程度,从而把控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通常灌溉渠道的施工会使用管接的方式来进行安装,但是在根据施工设计等方面的需要可以选择PVC管道,并按照设计的顺序来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接头处的刮水去污、打毛等处理,保证管道接头的粘合情况。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原有曲线线路,路线布置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尽可能做到小弯取直,不过多的占用农田的位置。另外需要对灌溉渠道进行防渗村砌,断面尺寸可以根据施工设计中的灌水流量以及当前的渠道断面来进行调整,尽量达到土方的挖填平衡。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渠系灌溉工程的用水水量的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情况,工程建设完毕之后需要将灌溉面积恢复到一定程度,从而确保农作物的种植产量与质量达标,进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目的。
需要改造的渠道由于周围地区的建筑物损坏、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在当时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做好防渗衬砌,导致当前渠道渗漏的情况极为严重,输水能力也较低,影响到了整体农田灌溉的效益情况。并且灌溉渠道区域的工程质量隐患较多,筑堤土料达不到当前的设计要求,加上大部分渠道没有进行防渗配套,渠道边坡单薄欠稳,经常出现塌方的情况,导致堵塞或淤积严重、渠道过流能力减小,无法按设计流量给下游输送灌溉用水。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提前做好渠道的设计规划。
由于目前的灌溉渠道大部分段落为土渠,所以在设计初期需要对渠道规划好防渗。首先按照原有坡比进行实施,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以及断面形状规划好渠道的面积和形状。再根据地基和不同设计流量,拟设经济断面,再根据水力情况进行最后的设定。
在新建防渗灌溉渠道中,需要采用浆砌空心砼边墙。新建的边墙顶及渠道迎水面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其中空心砼边墙抹面厚度为20mm。沿渠道长度方向,渠道边墙、底板每隔10m需要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为20mm即可,采用沥青木板填缝。渠坡需要回填土时,应将渠坡开挖成台阶状(平台宽为0.3m以上)再回填,渠道回填土及边墙墙背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0。渠道转弯处及渐变段要求进行顺接,转弯半径不小于水面宽度的2.5倍,渐变段长不小于上、下两断面线宽度之差的2.5倍,且不应小于2米。当设计渠底线高于渠道现状的渠底线时,且与渠道底板厚度相结合,挖深厚度小于500mm,在现浇渠道底砼时,直接用粗砂回填;当设计挖深厚度超过500mm时,用块石回填至渠道底面后再浇渠道底板砼。
最后在建设后期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通常是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工程施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养护的过程中,夏季需要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湿润程度,尽可能不要将其暴露在阳光下。冬季则应当做好保温措施,通常可以采用覆盖法来进行保温,这样能够让混凝土不要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快速凝结。
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的防治区域通常包含了工程区、施工场地等区域。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工程防治为主,植物防治为辅。对于施工地区可以采用植物防治的方式,例如在土石料场附近设置好排水工程以及对料场剥离表士层布设防护措施,井辅以施工后期的植物恢复措施。通常灌溉渠道防渗工程建设的开挖量较小,工期也较短,施工后的不利影响会逐渐减少,不会对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控制,通过控制污染源来减少对周围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并做好工程建设期间的一切施工垃圾处理工作以及定期的水质监测工作,不要因为垃圾处理不及时等原因污染了农田周围土壤和水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人员需要严格监控工程的施工材料,在质量检查中一旦发现有材质证明、试验等方面不合格的材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改。施工材料若是出现问题则需要再次审核验证,若是出现不合规的情况则需要进行全部更换。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质量第一、按图施工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提前准备好备用设备,若是施工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可以进行及时的更换,尽可能不要拖延施工时长。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施工十分重要,虽然这样技术仍然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因为外界因素造成施工失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施工前期就要做好施工地区的勘察工作,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把控,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