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英
(东川区新村林场,云南 东川 654100)
森林系统是三大系统之一,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着重要作用。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体量大,森林的消耗速度远大于森林系统的自我更新速度,加上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等,森林大量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森林培育,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我国的综合环境水平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森林培育,是利用科学手段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森林培育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森林培育水平,是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高度重视。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可开发利用的少,且南北区域差异很大,不管是大气降水还是流水,林木都能通过土壤进行吸收储存起来加以利用,达到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的目的,据统计,相同面积的林子,可比裸地多储存水源3000m3.而且,遇到暴雨时,水经过林地能极大的减缓流速,让水源缓慢的进入溪流,减少洪水冲刷地表带走地表土,达到减轻洪灾,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干旱的时候,林木根部和土壤释放的水源,能补充给河流,达到调节区域径流的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新疆、内蒙地区,沙尘暴是威胁当地的重要灾害,沙尘暴由强风卷杀移动而成,经过的地方没有阻挡的话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力,长期的植被缺乏也会产生土地荒漠化,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如果在沙尘暴经过的地方建造大面积的防护林,可一定程度上阻挡沙暴,稳定土壤颗粒,将固定的沙土逐渐转化为具有肥力的土壤,恢复土壤的生产能力,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日常生活中难免产生噪音、二氧化碳废气、粉尘等,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森林的数量质量,能加强二氧化和氧气的交换,阻隔噪音,达到净化空气、除尘降噪的目的。
森林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森林附近的地区,日温差相互小,树叶具有蒸腾作用,能极大的改善区域的湿度,加强林区附近大多土壤较为肥沃,所以,在种植管理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林区附近的农业生产一般比空旷地区的农业生产效果好,一些平原地区,会采用在农业生产周边建设防护林的办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丰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一脉相承,只有清楚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正视实际困难,才能更好的开展森林培育及其他生态环境修复工作。2.1水土流失。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流失面积大、分布广,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理困难,虽然我国已采取多种办法减少水土流失,成效也较为明显,但水土流失依然是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2.2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荒漠化治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难题,目前,我国超过27%的土地处于荒漠化,荒漠化又会导致沙尘暴,威胁北方的很多城市,治理十分迫切;2.3植被减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森林是陆地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着重要的物质资源,也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但我国的森林面积总体偏小,分布不均,地域跨度大,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加上不当采伐,林耗高,所以植被减少明显,植被减少,物种多样性也会直接受到影响;2.4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增加。森林是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体排名世界第六,但地域分布均不均,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我国又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水灾、旱灾,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日常的生活用水,在一些地区都没能完全满足全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因为,增加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一直是我的重大环境问题。2.5淡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淡水资源是水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直接饮用水来源,但是,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不得不向山川河流取水。淡水资源的更新速度远慢于日常消耗速度,过渡开采导致淡水资源大量减少,储量降低,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随着污染,一些工业废水、生物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也影响了淡水资源的水质,造成很多饮用水不能再饮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加工,极大的提高了成本,被污染的淡水资源,也会影响灌溉、养殖等,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森林培育是改善森林综合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途径,应几开采取措施,提高森林培育的水平。
森林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各方各面,应做好充分准备,为森林培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应做好环保宣传工作,让广大民众知道森林培育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森林培育工作,理解和配合森林培育计划中一些重要环节,比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经济树种推广种植、保护当地的生态公益林、遵守的当地的林业法律法规等,让森林培育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然后,应做好充分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培育是一项科学性较高的系统性工作,应对区域的基本环境、人文地理条件、生态状态、已有林分的质量、本地适宜树种、社会经济条件等等各方各面做好充分的调研,并做好充分的森林培育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便于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应培养优质的森林培育人才。森林培育是一项科学性工作,并非盲目种植就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森林培育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十分必要。最后,森林培育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的,森林培育规划应根据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开展,保障森林生长周期一直得到良好的管护,让培育工作具有持续性,保障培育质量。
育种是森林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先要提高育种能力,才能较好的保障苗木供应和苗木的成活率。我国的森林培育工作任务重,但育种技术又晚于其他国家,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 ,当前的企业育种耗时长,育苗到移植比较缓慢,影响了森林培育的效率。加强良种培育,提高育苗水平,大力支持杂交青种育苗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的研发力度,提高种质资源库管理、植物基因库建设等,对促进我国育苗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培育是讲究科学的,要想提高森林培育水平,必须提高森林培育管理技术,包括育苗、林间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枝、间伐抚育等等,提高森林培育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大,不同的地区适宜的树种不同,不同的树种又有不同的生长特性,需要不同的管理技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森林培育,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十分必要。
森林培育过程中,林木经常会遇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加强森林监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提高林分质量。森林火灾是森林灾害中迫害性最强、最直接的,应提高森林防火工作,保障林木及周边村落的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生态环境负担较重,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直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培育对森林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还面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植被减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受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应积极加强森林培育,充分发挥森林的作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