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为农预防措施

2021-12-24 15:58范晓林
南方农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冰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范晓林

(武川县气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

夏季是自然灾害中对群众影响最大、造成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季节,该季节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作用,此时很多农作物处于生产期。但夏季灾害性天气危害性较大,对生产期的作物有严重影响,结合近年的数据来看,灾害性天气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夏季灾害性天气,并结合我国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提出相关降低灾害性天气损失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提供助力。

1 夏季常见灾害性天气特点

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大部分区域在夏季会受到季风影响,从而出现天气复杂多变的现象。季风导致在夏季时候,我国部分区域会出现大量降雨现象,且极易出现暴雨天气,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极易在夏季出现大量降雨。此外,我国部分地区极易在夏季出现高温天气,例如武汉、重庆、南京等地区高温天气较为寻常。以此同时,高层低温空气和下层高温形成大气对流,在部分区域会发生冰雹、雷暴、龙卷风等天气。情况严重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1.1 干热风

在夏季初期,我国很多区域的雨季还未来临,部分地区由于降水量不足呈现干旱局面,由于太阳光照射强烈,导致地面温度上升较快,当某区域气温高达30℃,最小湿度不高于30%,以及风速每秒不低于3 m~4 m时,就形成了干热风气候。此时,形成的风不仅无法带来清凉,反而会让人感觉到更加炎热,同时该气候对农作物等也有很大负面影响。以小麦为例,干热风对开花指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性极大,干热的天气导致小麦中蕴含的水分加速蒸发,同时,内部的叶绿素受到损害。作物缺乏叶绿素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长时间停止光合,作物内部缺乏营养,直至茎叶等渐渐枯萎,对于小麦作物而言,干热天气会导致减产,严重的会造成减产30%以上,这对于粮食产量危害极大。

1.2 冰雹

夏季时候,尤其是初夏阶段,会出现冰雹天气,且强度较大。如果某年出现春旱,出现冰雹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一般情况下,冰雹天气多出现在午后或者傍晚时分,很少在上午时间出现冰雹现象,降冰雹时间都较短,一般持续2 min~6 min,如果冰雹持续时间较长,则为10 min~20 min。通常冰雹危害性极大,在北方地区,冰雹直径通常在0.5 cm~1 cm之间,此时北方很多区域春播作物刚刚出苗,此时一旦发生冰雹天气,对农作物的伤害极大。

1.3 雷雨

夏至节气后,我国部分区域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相对旺盛,很多地区在午后至傍晚时间段内容易产生雷阵雨天气或者冰雹等。由于较为旺盛的对流空气影响,导致很多区域发生强降水,如果某地区降水量过大,便会出现灾情。同时,夏季降雨天气常常会伴随雷电,雷电多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在夏季雷雨天气极为常见,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强烈的阵风,形成龙卷风等天气。这些天气有很大的安全风险,例如,雷电会导致雷击现象出现,强风会导致很多高空坠物或者树木毁坏等情况发生,农作物难以抵御强风冲击,很容易发生倒伏现象,这对于群众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

1.4 暴雨

一般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天气便可认定为暴雨气候,其主要特点是雨量大及持续时间较短。我国大部分区域都为季风性气候,在夏季受到季风影响,很多区域都会出现大量降雨现象。暴雨天气发生时,极易导致出现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在特殊地理位置出现暴雨气候可能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发生时通常都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另外,高强度的降雨对于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容易产生涝灾,暴雨也会导致光照不足,使土壤含水量大幅度上升,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在夏季成熟的农作物而言更是如此。以小麦为例,暴雨可能导致籽粒发芽霉烂。

2 我国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各领域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各种研究理论的支持下,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现代的天气预测系统,在各种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对灾害性气候预测预警准确性大幅度增加,借助卫星、气象台等可对72 h内的天气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报。同时,经过以往多次灾害事故中积累的经验,我国气象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技术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的价值。在夏季,由于强对流空气影响,导致暴雨、雷电、大风等天气较为频发。以河南省为例,为了增加对灾害性天气的高效预测,省、市、县气象台均建立了一体化监测预报预警业务服务系统,按照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时效性进行分类,可分为短时临近预报(0~12 h)、短期预报(未来3 d)以及中期预报(4 d~10 d)3类。具体来看,中期天气预报及周天气预报中,对重要天气过程的预测准确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具有更大的参照价值;短期天气预报中,关于晴雨天气的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短期天气预报对于暴雨等的准确率较中期等更为精准。这些天气预报频率高效融合,加强短时临近预报与预警相结合发展,有效构成了灾害性天气防线。

3 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3.1 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广袤,且位于东亚季风区,这导致在夏季发生灾害性天气的范围较为广阔,且种类多样,同时很多灾害性天气呈现混杂局面,几乎都是多种灾害性天气相互交叉集中出现,且发生频率较高,这为天气准确预报预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外,虽然近些年我国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相关研究成果、技术等并不成熟,所以较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天气预报预警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3.1.1 观测系统较为落后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在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观测系统是前提,也是准确进行预报预警的重要保障。但从实际来看,如今我国部分区域的气象站分布较为稀疏,这种情况尤其以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最为严重,气象站台分布稀疏,导致观测点覆盖面不足,很多地方存在观测布局合理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我国整体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无法实现全覆盖,很多时候相关信息采集不全面,从而无法达到精细化程度,很多时候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性不足。

3.1.2 预警的准确率欠佳

总体来看,我国的天气预报比西方发达国家要落后10~15年,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奋起直追,很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天气预报数值的时效性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预测时效在6.5 d~7 d,但国内的天气预报数值只能保证在5 d左右。尤其是在重大威胁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中,我国仍存在欠缺,很多工作需要得到提升[2]。3.1.3系统的研发力度不够

良好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优化升级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科学技术手段作为基础,丰富的研究理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力度、充足的经费支持、高度的重视是促进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保持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夏季是灾害性突发性气候频发时段,通常情况下,如果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不及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我国加强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研发力度有重要价值。

3.2 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我国夏季属于灾害性天气频发时期,因此,该阶段加强灾害性防御有重要作用。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无法充分满足群众的防灾减灾需求。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该地区在我国国土总面积中占据12.3%,但截至2019年,该区域只有119个气象台站,气象站台较少,难以充分覆盖该地区土地面积,从而导致该地区气象监测覆盖面不到位,预报预警系统监测准确度有所欠缺。同时,现阶段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虽然能对天气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但对具体细节预测存在不足,例如对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内容作出的预测精准度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预报预警系统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供的预警信息缺乏足够的指导价值[3]。

另外,当前我国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宣传性不足,导致社会对该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多人都不了解预警系统的接收渠道。同时,预警系统的传播渠道较为狭窄,很多群众都不知道如何接收预警系统发布的信息内容,或者对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缺乏重视,很多时候仅仅一扫而过,并没有结合预警信息具体内容采取合适的预防手段。这种情况导致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在政府部门等机构也存在此种忽视态度,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灾害性天气的破坏性及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自身公信力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引导,督促大众做好灾害性天气预防工作。

4 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防御措施

4.1 制定科学天气预报预警方案

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是构造优秀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基础,国家应加强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研究力度,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然后建立精细化、专业化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用科学手段支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向更准确的方向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夏季灾害性天气防御力度。同时,应加强政府、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构建流畅的交流沟通系统,然后协力推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广泛传播,并加强重视程度,从而建立从城市到农村的多元化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全方位预警。并加强对农业产生区域的灾害性天气知识宣讲和预报预警系统宣传,构建更为灵活、简洁的移动终端,便于农业从事者观看接收天气信息,提前做好预防应对措施[4]。

4.2 提升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力度

想要有效促进夏季灾害性天气预防预警效果,加强各部门合作是有效措施。构建各部门有效合作,合理充分利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高效制定执行应急预案。想要真正实现此种局面,需要政府督促相关部门提升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天气信息评估效率,同时,促进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协同合作,实现有效联动,尝试搭建流畅高效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各部门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奠定基础,结合以往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灾害性天气的科学应对策略。此外,加强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气象监测点等进行网络互通,建立完善、准确采集相关数据的突发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预测。并大力进行宣传,尤其是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构建更为符合实际情况、高效迅速的天气信息传播渠道。例如,在农村地区,政府借助各村的微信群等在村支部的配合下,及时在群里发布灾害性天气信息,并引导村民做好应对。

4.3 完善天气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

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需要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加以研究。1)应加强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气象观测站点、气象观测卫星等设施的建设。2)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重视科技力量,并研发历史数据分析和对比平台,借助先进技术实现对某区域的气象信息对比分析,针对灾害性天气重点高发区域需要实行24 h不间断监测预警,并充分结合历史数据,针对特殊区域的公路、线缆等重点设备加强保护,并在预警信息发出后,及时向大众宣传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4.4 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及宣传力度

气象部门、政府部门等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自觉承担向大众宣传普及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责任,充分结合当前的短视频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做好相关教育宣传活动;并做好媒体引导工作,引导媒体及时将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进行扩散,确保大众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做好预防措施[5]。另外,加强农业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宣讲,号召媒体关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不定期发布预防灾害性天气知识、各级预警信息具体含义等,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者可以准确明白气象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具体含义,并根据不同等级的灾害性天气合理落实预防措施。

5 结语

由于夏季对流空气较为强烈,很容易出现暴雨、雷电、大风等突发性天气,这些天气通常都具备较大的破坏性,给大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夏季是农业生产活动较为关键的时期,此阶段灾害性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加强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研究有重要价值。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较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笔者结合我国该系统发展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针对性地提出些许强化策略,以期为我国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冰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基于AI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误闯预警系统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基于人工智能的冰雹天气识别方法研究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蚁先生的天气预报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如果
夏日冰雹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