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及顺应性研究

2021-12-24 14:55宋世芹
关键词:顺应性言语身份

宋世芹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基础部, 山西 太原 030009)

近年来, 关于话语中的身份及身份建构已然成为语用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 话语, 特别是互动话语中, 交际者的身份建构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通过身份建构, 交际者互相展现彼此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在语用学领域, 教师身份是一个研究热点, 业界多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解读宏观社会文化、 个体因素对教师身份的影响, 二是从课堂话语分析视角研究微观教学实践中教师身份的建构策略。 语言顺应论是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理论基础, 然而立足顺应论视角探索教师多元化、 动态化语用身份建构及其顺应性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因此, 有必要在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思考教师话语建构的多元身份、 语用策略、 身份建构的顺应性等, 为充分展现教师风采、 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1 理论背景

1.1 语言顺应论

1999 年, Verschueren 提出了语言顺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选择的过程, 交际者会依循差异化语境因素, 从可供选择的话语形式、 语用策略中不断地进行选择, 以满足交际诉求及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 交际者语言的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面上, 如形态学层面、 词汇学层面、 语义学层面或篇章层面,且交际者在选择语言形式的同时也会选择对应的语用策略, 选择过程或为无意识行为。 交际者之所以能够做出语言选择, 与语言的可变性、 商讨性与顺应性相关, 其中, 可变性决定了语言结构各层次所能选择的范围, 为语言结构的各层面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商讨性指向语言选择所需依循的功能关系, 指明语言选择具有的不确定性; 而顺应性是语言顺应论的内核, 强调交际者在语言选择中会主动顺应物理世界、 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差异化语境, 以满足交际需求, 这种顺应性具有双向性, 语言成分与语境的选择互为顺应, 值得注意的是, 交际需求并非一般的需求, 其往往是在特定语境下产生的具体需求[1]。

1.2 语用身份建构

交际者既有交际前所设定的稳定的社会身份, 亦有交际中动态建构的多元身份, 其中, 具体语境下动态变化的身份被称为语用身份, 指向的是交际者某一 “特定社会身份在交际语境中的具体体现, 是其社会身份的语用化、 语境化产物”。 从语用身份论视角来看, 语用身份建构是指在特定语境下交际者策略性地从其多元社会身份中调用某一身份作为资源, 以服务其交际需求的过程, 这揭示了动态协商过程中, 交际双方会有意识地顺应语境、 提取能够实现某一特定身份的语用资源, 用以满足交际诉求, 该过程具有顺应性。

2 顺应论视角下教师语用身份的类型及建构策略

一般课堂语境下, 交际双方默认的是师生身份, 然而, 教师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 在不同语境因素的影响下, 教师语用行为的差异化实现方式会展现自身不同的态度与特质, 并从往昔课堂主导的权威者、 评价者身份向携带平等表征的同伴、 辅助者身份转化, 这些身份在不同阶段交替显现, 形成多元动态的语用身份。

2.1 “权威者” 身份建构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为了争取学生的信服, 往往需要采取特定言语行为, 如指令类的命令、 询问策略、 宣告类语用行为、 强制性修饰语、 直接性话语等特殊实现方式, 以建构自己在该学习领域的 “权威者” 身份。 以如下情境为例: 教师授课结束要求学生分组朗读、 小组对答。 教师: “好, 我现在将你们分为两组 (配合手势语), 第一、 二排为第一组, 第三、 四排为第二组。 第一组组长是 Linda, 第二组组长是Ross, 你们负责帮助组员练习对话, 大家要保持安静, 认真阅读, 小组练习对话, 如果本组表现突出, 成员各加一分, 组长加两分, 表现不佳则不得分。” 在这里, 教师为了建构 “权威者” 语用身份, 先是采用命令式话语对班级进行分组,方便学生有序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随后又利用宣告类话语行为指派两位组长, 并做出承诺, 激励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 充分体现了自己在该语境下的权威性[2]。

2.2 “同伴” 身份建构

在课堂语境下, 教师若一味以 “权威者” 身份自居, 难免会拉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加上师生间的权势关系、 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所涉及的话题, 这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语料研究显示, 很多教师会通过阐述涉及个体兴趣、 情感、 经历等私人话题而向学生释义, 而私人话题或与学生类似的言语行为表达要求交际双方身份平等、 彼此心理距离靠近、 如此方可争取学生的预设与认同, 因此, 私人话题的阐述无疑是教师以学生 “同伴” 身份进行建构的过程, 教师通过分享自我生活, 有效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使二者情感趋同、 互为联盟。除了私人话题的引入, 教师往往会通过阐述类的陈述、 告知、 总结以及安慰、 祝福、 赞美等人际功能为亲和类的言语行为, 凭借自身相对渊博的学识, 建立相对轻松、 和谐的交际氛围。

2.3 “评价者” 身份建构

在课堂语境中, 教师往往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 问题作答的质量展现出相应的态度, 如缺点或优点、 同意或不赞同等, 以此给出积极或负面的评价, 该过程中, 教师会通过所传达态度、言语行为建构 “评价者” 身份, 向学生指出其整体表现或具体回答内容的问题, 提供纠错反馈,或通过鼓励与赞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教师在建构 “评价者” 语用身份时往往会伴随较为复杂的言语行为, 如意表达类的感谢传达对学生配合的感激, 展示师生合作学习的 “同伴” 身份, 为了核查学生学习效果, 也会采用指令类的请求策略, 委婉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以便树立教师更为亲和的形象, 便于教学效果的提升[3]。

2.4 “辅助者” 身份建构

在课堂语境中, 尤其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或课后布置作业时, 很多教师会采用激励类、 承诺类的言语行为, 以此勉励、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如下情境为例: 在教学内容结束后, 教师安排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好了,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好,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今天的作业是两人一组, 以所学知识编一段对话, 下节课可自愿到讲台表演, 如果表现得好, 老师会准备小礼物给你们, 下课!” 在这里, 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不仅使用指令类的请求行为, 要求学生合作式学习, 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 承诺会送礼物给表现好的小组, 而 “自愿”等语用策略降低了学习任务的强制性, 承诺类言语成功建构了一个 “辅助者” 身份, 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4]。

3 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流露的态度、 言语及行为不仅是教学行为, 也是交际行为, 旨在顺应课堂特定语境下的教学内容、 目标及学生知识习得诉求,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与社交目标。 因此,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 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需要体现出对物理、 社交及心理三大语境的顺应性。

3.1 对物理语境的顺应性

物理语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 为了顺应物理语境, 教师需要以问候、 情境导入、 知识传授、 互动合作、 结束等多种言语行为建构恰当的语用身份。 例如, 在课堂开始、 课中合作互动、 课后结束环节, 教师需要以关怀问候、 话题导入、 缓和态度、 弱陈语、 呼请语、 礼貌标记语、 赞美鼓励等言语行为消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传达对学生行为自由的尊重, 建构尊重学生、 亲切礼貌的亲和型 “同伴” 形象; 而在知识讲授环节,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高度关注并深刻记忆教学内容, 因此, 要通过阐述类的告知、 总结、 陈述以及指令类的命令、 质疑等语用策略表现出对自身话语内容合理性的高度自信, 建构起 “权威者” 的语用身份, 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 “授业” 教学目的, 强化教学实效性[5]。

3.2 对社交语境的顺应性

实现交际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顺应是语言选择的又一重要语境因素, 在教师语用身份建构中, 社交语境指向的是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 亲疏距离、 文化意识规范等, 例如, “权威者” 是基于教师的权势高于学生这一社会语境做出的身份建构; 而 “同伴” 则是基于师生同等权势且社会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建构的身份, 更能凸显对文化规范中人际和谐的顺应。 为了体现对社交语境的顺应性, 教师要根据课题特定语境要求及学情状况, 灵活转换语用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建构 “权威者” 身份而采取的较为直接或命令式言语行为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压抑感, 甚至带有消极和抵制情绪, 因此, 单一 “权威者” 身份对社交语境的顺应效果并不理想, 需要减缓请求之力、 降低强加程度, 配合赞扬、 感谢等言语行为, 建构权威又不失亲切的多元语用身份。

3.3 对心理语境的顺应性

心理语境涉及师生双方的情绪、 情感、 动机及期望, 为了顺应师生双方的心理语境,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 情绪及诉求, 在多元语用身份建构中注重发展双方的积极情感、 顾及双方的面子, 或以亲切礼貌的 “同伴” 身份体现教师情感的移入, 以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 完成情感趋同; 或以师生互动中弱指令类言语行为及实现方式建构 “辅助者” 身份, 凸显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期望, 弱化指令类言语行为对学生情绪的不良影响, 维护学生的面子; 或以 “权威者” 和 “评价者” 身份突出教师该领域学识的权威性、 评价的专业性, 以顺应教师面子[6]。

4 结语

综上, 语用身份强调交际者社会身份的语用化, 是其借助可利用的语用资源, 在会话进程某一特定阶段建构不同的身份, 以影响当下交际动态的身份, 而交际者针对特定阶段所动态建构的身份即语用身份的建构。 从顺应论视角来看, 交际者身份的多元性决定了其使用语言的过程实则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 不仅需要选择语言的形式, 还需要选择话语策略, 以达到特定的社交目的。 对于教师而言, 教育过程中语用身份的建构与顺应化改革是必要且紧迫的, 立足顺应论视角下对课程设置进行解构与重构, 并借教学方式的 “陌生化” 手段、 教学身份的顺应性建构,以满足学生的知识习得诉求。 值得思考的是, 在教师语用身份建构不仅涉及微观层面的语码转换、 语言建构目标课堂身份、 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 还涉及宏观层面教师队伍的顺应化改革, 这无疑对教师这一载体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 有关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及顺应性研究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

猜你喜欢
顺应性言语身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身份案(下)
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仲裁庭审答话中闪避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委婉语的顺应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