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晖
(南京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自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 这一个政策建设将沿线各国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非洲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9 年双方的贸易金额达到了两千多亿美元。 而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近500 亿美元。 与新世纪的2000 年相比, 分别增长了20 倍以及百倍[1]。
中国企业、 社会组织乃至个人与非洲的联系比以往更加频繁紧密, 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 本研究尝试从文化适应论的角度,以走进非洲的多家企业的外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适应策略在企业外宣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外宣翻译不仅要帮助企业走进非洲, 更要从文化层面帮助企业走近非洲, 树立企业形象, 承担对外文化交流和提升国家影响力的责任。
文化适应指的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社会成员, 通过相互的接触, 给接触一方或双方带来文化模式改变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文化事业研究对象可以从几个角度出发, 如文化价值, 语言角度, 以及心理态度等等。 有研究者认为, 把文化适应可以表述成一个复杂文化的移动过程, 这也是一个改变以及优化的过程。 移居到其他区域的人成了杂合产物, 最后使得跨文化以及跨越国际成为可能[2]。 从这里可以看出, 文化是一种过程, 也是一种结果, 过程所强调的是优化本身的文化价值, 调整好相关的文化因素。 而结果则是适应不同区域的文化, 达到文化的相互融合。 这其中文化素指的是原语中传达文化背景知识才可以理解的语言要素[3]。
文化适应策略可以划分为文化同化、 文化淡化、 文化转化和文化美化四个类别。 其中, 文化同化是指为了顺应译语文化要求而将源语文化素改写成译语特有文化素的一种文化适应方式,亦即典型的文化归化。 文化淡化是指弱化源语文化素的效果或色彩的一种文化适应方式, 以便消除冲突或者避免文化过载。 文化转化是为了传达源语文化素的含义而使用译语另一文化素的一种文化适应方式。 文化美化是根据译语文化的审美需要而对源语文化素进行美化的一种文化适应方式[4]。
所谓的企业外宣, 指的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模式。 有的是企业向特定目标群体宣传本企业所使用的一种语文模板。 例如企业的大概简介,企业的商标, 名牌, 名称, 商品说明书等等[5]。对于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讲, 宣传工作的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 使用不同的语言, 成功的企业外宣翻译必然要满足文化适应的要求。
主张坚持外宣 “三贴近” 原则的黄友义强调外宣翻译需要掌握国际流行的话语体系, 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国特色[6]。 熟悉非洲文化的媒体记者指出: 非洲很多国家曾经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他们在和西方国家政治, 文化, 经济等方面有着极为深远的传统关系。 每个阶层习惯了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 人民群众也习惯了使用西方的用语以及一些价值观念。 非洲有一句谚语: 耳朵听不见的人不会去买拐杖的店。 简单来说, 没有人去关心无关的信息, 在对非洲的宣传过程中,只有和非洲人密切相关的利益, 才能引起他们想听的意愿。 这样子才可以形成具有效果的对外宣传[7]。 虽然上述观点主要是对政府外宣、 新闻外宣工作的建议, 但是笔者认为, 对于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以企业概况的文本为例, 例1 源自中国企业中国一汽的英文网站, 可以与之进行对比分析的例2 源自美国企业福特非洲市场网站的概况介绍。
例 (1)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short for FAW), formerly China First Automobile Works,can trace its roots back to Jul 15, 1953, when its first assembly plant started to be constructed. FAW is one of China's oldest and largest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with registered capital of RMB 35.4 billion yuan and total assets of RMB 457.83 billion yuan. FAW is headquartered in China's northern city of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and manufacturing plants are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s Jilin,Liaoning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s, eastern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and Tianjin municipality,southern China'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Hainan province, and southwester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and Yunnan province. The Group comprises Hongqi, Bestune and Jiefang brands, and its core business also covers joint ventures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emerging businesses, overseas businesses and industrial ecosystem.
例 (2) In an ever-changing world,our sense of purpose is constant. We honor our legacy as we build the future, a better worl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Our purpose as a company: to help build a better world, where every person is free to move and pursue their dreams.
不难看出, 例 (1) 和例 (2) 在内容安排、语言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例 (1) 所示, 从内容上看, 中国企业概况信息庞杂, 通常包括企业性质, 什么时候成立的公司的历史沿革? 产品的类型以及生产规模有多大? 包括企业文化以及所获得的成就等等。 而西方的企业概括非常简单, 一般就包括企业的性质与哪年成立,业务范围有哪些产品, 包括什么类别等等。 人们最关心的实质性的内容。 用语言的形式分析汉语采用的是第三人称, 措辞比较正式, 而且使用的语气是端正的。 辞藻相对于比较华丽, 讲究工整。 而西方在语言以及行文结构上, 一般会使用通俗易懂且富有表现力的日常口语性语言, 一般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 语言比较亲切。 这样可以更好的拉近和客户之间的距离。
以上差异的形成可以从中西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的差异来解释, 企业概况往往被中国企业视为企业文化精华的结晶, 蕴含着文化传承, 承载着对外宣传和商务交流的功能, 是企业的形象门面。 西方企业宣传注重突出公司形象及产品, 充分传达实质性信息。 由此, 依照文化同化的策略, 例 (1) 的译文不妨改写为:
China FAW Group Corporation ( short for FAW), formerly China First Automobile Works,can trace its roots back 1953. Our company is one of China's oldest and largest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We are headquartered in China's northern city of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with manufacturing plants located in many cities. We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brands such as Hongqi, Bestune and Jiefang. Our business covers joint ventures, emerging businesses, overseas businesses and industrial ecosystem.
采用文化, 但换策略的目的是恰当处理冲突性的一些微观文化因素对于此类的文化素, 翻译人员会变通说法尽量使用模糊以及委婉的语言方式。 淡化原有的文化素, 包含的可能在译文文化中所引起的争议, 甚至是出现冲突的问题。 汉语常常使用带有军事色彩的语言描述经济活动, 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军队和民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 民众不但不排斥, 反而乐于接受[8]。 但是这种修辞手法并不适合应用于企业外宣。
如例 (3) 所示, 上汽集团在 2021 年 6 月 15日发布全新LOGO, 当天在公司英文网站发布了相关新闻, 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例 (3)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SAIC Motor will strive to carry greater brand impact, mor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more flexible in systems and mechanisms. It will strive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strive to become a world-class automotive company.
“commanding heights” 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列宁于1922 年共产国际大会上提出, 意指政府应该掌握经济的关键信息, 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推测这是按照中文 “全力抢占制高点” 等类似文字直译而来。 柯林斯词典没有对该词组进行注释。实际上, 在上汽集团网站关于公司概况的英文版里面, 有一个更加符合目的语受众语言习惯的表述, 在这里会更为地道: “to come out on top in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运用文化淡化策略的目的在于避免文化过载。 当翻译者认为不必要传达原有文化的文化,要素才是会利用一些淡化文化的策略, 这样方便读者去进行理解和阅读。
例 (4) 原文: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国药集团”) 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
译文: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Sinopharm) is a large healthcare group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SASAC) of the State Council.
例 (4) 译文包含了意识形态浓厚的政治性内容, 强调企业的国有企业性质、 企业发展的政治指导方向。 这种表达对于国内宣传是可以接受的, 有助于证实企业自身的背景和实力, 让客户产生信任和尊重。 但是, 如果按照中文文本一一对应翻译成英文, 不但起不到上述效果, 会成为商务沟通的障碍, 目的语受众会怀疑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 建议简化翻译为: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Sinopharm) is a large state-owned-enterprise focusing on life and healthcare business.
文化转换主要是为了可以表达源语言, 文化要素含义, 要翻译另一种文化要素的一种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策略。 文化转化的目标在于保留源语言文化的要素含义, 同时能取得基本相同的翻译效果。
例 (5) 原文: 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 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
译文: The high-speed trains manufactured by CRRC have become one of the jewels in China's crown to showcase Chin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to the world.
例 (5) 节选自中国中车集团英文网站, 中文将高速动车产品比喻为 “名片”, 英文介绍中并没有刻板对应译为 “business card”, 而是使用英语特有的习语 “jewel in sb's crown” 替换源语的 “名片”。 柯林斯词典对该词组的释义为 “If you refer to an achievement or thing as the jewel in someone's crown, you mean that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ir greatest achievement or the thing they can be most proud of.”
这样的同化处理不仅成功保留了源语文化素的含义, 而且成功贴近目的语受众的用词习惯,拉近了距离, 能使受众更准确的理解内容。 同时, 英文译文还增加了 “one of the jewels” 的结构, 表达为 “引以为豪的发展成就之一”, 与现实相符。
文化美化则是根据翻译文化的审美需求, 对原有语言, 文化要素进行美化的一种有效策略。有些文化特有因素, 比如历史文化、 人名地名等, 在目的语中存在缺失或者空白。 这种情况下的翻译主要是通过美义谐音法来进行的,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 比亚迪汽车深入人心的品牌标识是三个大写字母 “BYD”, 即三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 在中英文语境中均没有特殊的意义。 到了 2017 年, 新任设计总监将品牌口号“Build Your Dreams” 加到了车身外观。 这一口号意为 “铸就梦想, 成就未来”, 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和品牌标识的三个字母完全契合, 而且也能激发受众对 “中国梦” 的美好联想, 对提升企业形象、 国家形象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走进非洲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外宣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 同时也承担了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担, 企业外宣的翻译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文化适应为角度, 分析了文化同化、 转化、 淡化以及美化四种翻译策略在走进非洲时, 中国企业对外宣传文本中的有效运用。 探索文化适应对企业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 注重外宣翻译实际中的文化适应, 对中国企业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构建良好形象、 提升国际化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