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 “交通强国”, 深刻阐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 基础性、 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赋予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 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 也提出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 科技领军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展目标。[1]交通强国, 关键在人才, 基础在教育。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跟踪交通产业发展, 贴近交通建设需求,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探索出一条深入服务“交通强国” 建设的道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道路。
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的交通土建专业群的专业结构必须服务 “交通强国” 建设,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积极适应 “交通强国”建设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进行专业群内相关专业的整合归并, 对专业对口率低、 岗位入职门槛高的公路监理等专业停止招生, 同时结合全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 向地铁建设方向拓展。 实现“道路交通为主体, 覆盖行业各方向, 辐射高铁与地铁, 服务全国大交通” 的专业结构。[2]
专业群人才目标必须服务 “交通强国” 建设,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面对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构建 “人才培养对接产业转型升级” 的专业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公路设计、 招投标、 施工、 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工作岗位, 构建 “技能型岗位、 技术型岗位、 复合型岗位” 三级递进的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快速适应初级单一型技能到高级综合型技能工作岗位需求。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实现“系部+中心+公司+研究所”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部门具有教学单位、 科研机构、 技术服务中心和产业实体的多重属性。 专业教师在教学岗位、 科研岗位、 工程岗位之间 “轮换上岗”, 专业学生在实训学员、科研助理、 企业员工之间 “灵活切换”。 充分发挥全国路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 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实训条件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 突破传统“校-企”、 “校-校” 合作的“一对一” 模式, 实现 “校企主导、 政府推动、 双元主体、 多向互动” 的 “多对多” 模式, 提升了产教融合的效率。
在课程体系方面, 确定专业群的 “设计勘察、 预算招标、 施工管理、 现场检测、 竣工验收” 五个核心能力和 “懂设计、 精施工、 会管理” 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能力对接工作岗位、 课程体系对接工作内容、 实训体系对接岗位技能、 职业素养对接职业成长。 对接岗位工作内容开发“基本素质课程、 通用职业课程和岗位职业课程” 三级递进课程体系; 对接职业岗位技能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对接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基本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 社会能力培养” 三级递进的素质教育过程。 积极探索并推广“工期定学期”、 “秋去春回”、 “候鸟式” 等教学安排组织形式。
专业群通过 “教师工程师双顶岗” 提升 “双师” 素质, 专业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有2 个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或到企业兼职进行 “教师顶岗”,他们直接服务地方经济、 贴近交通建设需求, 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提高 “双师” 素质。 来自交通建设一线的工程师走进校园对教师进行新技术、 新技能、 新经验培训指导和现场课题研究指导, 并且参与专业建设、 课程开发、 资源建设、学习指导的全过程, 实现了 “工程师顶岗”, 使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 增强工程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兼职教师素质。[3]
专业群逐渐形成 “名师引领, 团队融合” 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积极发挥国家级、 省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 省级教学团队的引领带动作用,名师引领团队建设, 团队带动整体发展, 形成道桥新材料开发、 道桥BIM 应用、 道桥现代勘测技术等应用技术研发团队, 先后承担了国家高职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 教育部高职道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双证书试点建设、 道桥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制定、 辽宁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 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重点专业建设等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结合承担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按照 “智慧化平台、 碎片化资源、 结构化课程和系统化设计” 的总体思路形成资源开发标准, 规定教学标准与开发标准, 所有资源互相做到无缝连接。 充分发挥 “校-企”、“校-校” 合作, 共同开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构建专业建设、 课程中心、 资源中心、 案例中心、 虚拟实训、 培训中心、 考评中心、 就业平台、 交流平台和专业展示等十个平台。[4]形成以用户为中心, 具有 “能学、 辅教” 功能,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测评, 方便教师搭建课程和组织教学的完善的教学资源库, 引领全国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发展。
形成装备标准与实训项目清单化, 完成道桥与养护两个专业的专业装备标准, 实现实训条件建设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文件。 形成实训项目清单, 对实训项目涉及的实训设备、 教学资源、 师资条件等进行规范。 针对道桥建设数字化发展趋势, 建设道桥数字化勘察设计中心, 实现数字化勘测数据采集处理。 针对高铁、 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 建设轨道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实现轨道工程精准检测。 针对BIM 技术快速发展, 建设道桥工程BIM 研究中心, 实现道桥工程BIM 三维数字化应用。 “交通强国” 建设的技术与人才需求成为实训体系设计与建设的依据, 形成了与交通建设行业新技术的精准对接。 专业群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主动参与交通生产, 开展技术检测、 工程监理、 勘测设计等服务, 已经成为辽宁省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只重要推动力量, 为“交通强国” 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践行“德技并修、 双线培养” 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理念, 提出基于专业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改革, 提出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坚持德技并修、 “双线” 并重, 建立专业辅导员、 专业班主任、 思政教师、 专业教师同向同行育人机制, 开发 “活动课程化、 课程活动化”的素质培养体系, 进行毕业德育答辩、 产业文化教育等探索与实践, 形成全员、 全方位、 全过程育人机制。
积极践行交通职业文化育人进课堂, 在全国首创的“中华文明、 近代历史、 行业文化” 相融合的 “3+2+1” 思政课程体系下, 创新性开设道路交通文化历史教育课程, 让学生热爱交通行业, 汲取中国道路交通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积淀与价值内涵, 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衔接, 这门课程与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共同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文化全覆盖。
当前, 交通职业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让交通职业教育更好地为 “自身强、 强国家” 的“交通强国” 建设目标服务, 是我们每名交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提升服务“交通强国” 能力, 为全面建成世界领先、 人民满意、 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强国,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