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岭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农村局,石家庄 051430)
玉米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河北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家口、唐山等北部地区采用麦间套种方式;保定、沧州等山区以及半山区干旱地区,采用麦间套种以及夏播方式。2015 年玉米价格下跌,导致河北地区的玉米供大于求,需根据市场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和布局,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在玉米种植前应科学整地,为玉米的茁壮生长创造适宜环境。整地工作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
一是在深秋时翻耕玉米种植田块,翻耕深度为25 cm 左右,可有效利用紫外线或低温,消灭土壤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二是在来年播种前1 周左右翻耕玉米种植地,确保土壤细碎,去除土壤中的各种杂草,破坏病虫害的滋生环境;清除土壤中残留的玉米秸秆,避免玉米秸秆霉变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三是整地后在土壤中喷洒除草剂或生石灰,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1)科学选种
玉米种植前,要结合河北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情况选择优质品种。河北地区夏玉米种植,一般选择经国家审核、河北审核的“紧凑、耐寒、抗倒”品种。选择正规门店购买,选择质量好、活力强、大小一致的玉米种子,购买时保留购买凭证。河北地区常见的玉米品种有郑单958、明玉19、先玉335 以及联创808 等。
(2)种子处理
根据河北地区最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常用辛硫磷乳油100 g 与50%多菌灵50 g,加入水2.5 kg,可以拌种50 kg,混合充分之后放置5 h 左右。拌种后晾晒2~3 天左右,使玉米种子残存的水分挥发,这样可有效提高玉米的吸收能力。
合理密植可有效减少叶面间距给玉米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可确保光照充足,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玉米快速生长。春玉米一般种植紧凑型的早熟杂交玉米,种植密度以67500~75000 株/hm2为宜 ;平展型的晚熟杂交玉米,种植密度以45000~52500 株/hm2为宜。玉米品种相同的情况下,夏播可以相对增加4500~5250 株/hm2,同时调整玉米种植间距,提高透光性、透风性。
在玉米种植中科学合理的灌溉与施肥,可以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目前,玉米种植大多选择施用氮磷钾肥作为底肥,施肥前需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合玉米需肥量科学确定肥料用量以及施肥次数。定期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肥料用量。
如果购买的玉米种子没有包衣,种植前需施加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每3.75 kg 药剂混合450 kg 细土,施加在1 hm2土壤中。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选择尿素作为追肥,施用量为375~450 kg/hm2,穴施。采用玉米小型中耕追肥机进行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施肥效率[1]。
(1)黑粉病
黑粉病是玉米感染黑粉菌产生的病害。为预防玉米感染,播种前使用药剂浸泡玉米种子,从源头上降低黑粉病的发生率。如果玉米种植田地里残留大量农作物,黑粉病发生率较高,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物。在玉米生长中一旦染病要及时施用针对性农药,将病害产生的风险控制在最低。
(2)粗缩病
感染粗缩病的玉米与正常生长的玉米相比显粗、矮,且生长速度比正常植株慢。粗缩病初期,玉米叶片正面会产生一些分布不规则的透明褪绿点,随时间推移绿点逐渐形成褪绿面,叶片背面也出现不规则分布的蜡白色脉突,不利于玉米正常生长。玉米播种前用药剂浸种,可有效降低玉米生长前期出现粗缩病的几率。玉米种植后可在田间喷洒吡虫啉可湿性药剂,因为粗缩病多由灰飞虱引发,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3)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玉米病害,染病后植株茎根腐烂,造成玉米死亡,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一般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茎秆,患病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不利于后期玉米果穗生长,会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纹枯病防治时,可直接切除玉米初期染病部位,之后在伤口涂抹药剂。也可在田间喷洒井岗霉素稀释液,有效降低纹枯病的发生概率。井岗霉素稀释液按照200 kg 水和0.1 kg 井岗霉素比例配置,可达到最佳预防效果[2]。
(4)茎基腐病
患茎基腐病的玉米植株首先在玉米茎的木质部出现褐色,然后逐渐影响根部,患病后期,植株所有茎根都会腐烂,导致病株直接死亡。
玉米种植前使用咯菌腈悬浮种衣稀释液浸泡种子,可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玉米发育前期出现茎基腐病。在玉米生长中发生茎基腐病后,一般直接喷洒药剂,每7 天喷洒1 次,喷洒2~3 次就可以根治。
(1)地下害虫
大量地下害虫会对玉米造成危害,一般常见的地下虫害有老虎、蝼蚁以及金针虫等,会大量啃食种子、幼苗以及植株根茎部,不利于玉米植株正常生长。
一般在玉米种植前,使用40% 甲基异柳磷(与水的拌合比例为1:50)、35% 呋喃丹(与水的拌合比例为1:50)、50%辛硫磷(与水的拌合比例为1:50)的混合药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有效预防地下害虫。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与麦麸混合成毒饵,撒在玉米种植地的田间,对害虫进行诱杀。还可在玉米灌溉时混入50%辛硫磷乳油(每亩使用1.0 kg)或者48%毒死蜱乳油(每亩使用1.5 kg),对害虫进行消杀[3]。
(2)玉米螟
在玉米生长中,玉米螟也是一种常见虫害。玉米螟主要啃食玉米叶片,也会寄生在玉米上啃食玉米穗,严重危害玉米穗生长,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目前玉米螟防治一是利用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进行防治,二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在田间投入适量玉米螟天敌对玉米螟进行捕杀,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提升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可以保障玉米产量及质量,提高河北地区玉米的生产水平,推进河北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速度。